雷声视角 叫起儿的电话铃响了。 抹把脸。喝碗粥。上路了。 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天幕一片漆黑。 这么黑,看得见雅鲁藏布江吗? “放心吧,到大峡谷天就亮了。”司机头也不回,两只眼睛死死盯着蜿蜒的公路。 能看到南迦巴瓦峰吗? “不一定,看你们的运气吧!” 出八一镇,过米林机场,两个小时后天亮了,大巴驶至派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处。 下大巴,上中巴,溯江而行,不久,车到大渡卡。 大渡卡,藏语:“放马处”,是昔日工布首领的庄园城堡和最重要的军事堡垒,距今约有500年历史。 站在遗址废墟上眺望,荒草坡上,牛羊悠闲地啃草;古城堡上,经幡随风舞动;加拉白垒峰和南迦巴瓦峰隔江对峙……遥想当年,工布王雄踞城堡,晨看山中云雾,日观南峰雄姿,晚听雅江涛声,真乃神仙一般。大渡卡在众多高山护卫之中,又处于雅鲁藏布江畔的绝壁之上,视线深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最终也禁不住波密王朝的炮轰,只留一片废墟掩于荒湮蔓草之中。 站在大渡卡,并非发思古之幽情。大渡卡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起点。从这里开始,雅鲁藏布江才真正向世界展示她的无穷魅力。 杰玛央宗,一个美丽的名字,意为排列成万字形的沙石滩,深藏在喜玛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腹地。杰玛央宗、阿色甲果、库比藏布,这三个雄伟的冰川,孕育了世界上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像母亲一样滋养着西藏。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球的一道大裂缝!从冈底斯山腹地出发,雅鲁藏布江拦腰切开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沿喜玛拉雅山北坡流经林芝地区时,围着南迦巴瓦峰画出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大拐弯,画出了一片西藏江南,画出了地球上最长、最深的神秘峡谷。 多少年来,美国人以拥有科罗拉多大峡谷为骄傲。因为,科罗拉多大峡谷被称为世界之最,被誉为全球七大奇景之一。 这个结论被中国人改写了—— 新华社北京1995年4月17日电 壮美的祖国山河又被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一项新的世界之最:深达5382米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从此,过去曾先后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深达2133米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达3200米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将退居次要地位。 消息公布,轰动世界。 1998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峡谷的科学正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北起米林县大渡卡村,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全长504.6公里。在无数雪峰和碧绿的群山之中,雅鲁藏布江犹如一条巨龙,蜿蜒苍劲,腾云驾雾,穿越高山屏障,驰骋草莽雪原,围绕南迦巴瓦峰作了一个奇特的大转拐,逶迤倾泻奔印度洋而去,壮丽奇特无与伦比。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以高、壮、深、幽、长、险、奇、秀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险峻、最壮观的峡谷。 雅鲁藏布江又似一条长长的哈达,柔情地缠绕着高山峡谷之间,把南迦巴瓦峰、尼洋河风光带、大渡卡古堡、加拉白垒峰等高原极致美景揽入怀中。她与中国十大名山之首的南迦巴瓦峰珠联璧合,造就了大峡谷的分外壮观。 车在山间走,人在画中行。 在群山环绕之中,大峡谷漫溢出色彩缤纷的迷离之感。大自然鬼斧神工,用冰雪,用密林,用田野,用鲜花,将峡谷深处五彩斑斓地雕刻开来。峡谷之中的田园村落,雪山印照,渗透着高原江河的芳香。 进入峡谷,雅鲁藏布江河床逼仄,曲折多弯,水流汹涌。随着7月冰雪的大量消融,雅鲁藏布江一改往日的娴静,翻滚着,咆哮着,每一曲,每一弯,都让人神思摇荡。 山路崎岖,峰回路转,云雾之中,一座洁白的雪山时时跳入眼帘。 那是南珈巴瓦峰?! 是的。那就是南迦巴瓦雪山! 车厢里的音响漾起了歌声—— 每当浩浩的天风掠过, 你装点了圣洁的大峡谷。 你为谁呈现吉祥的哈达。 呀拉索,南迦巴瓦, ...... 南迦巴瓦雪山,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主峰高7782米,位列世界高峰第15位。 南迦巴瓦镞状的雪峰横空出世,直刺云天。白雪皑皑的巨大山林发育了49条海洋性冰川。冰川、冰瀑千奇百怪;江水奔流,惊涛裂岸,气势磅礴,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带,自上而下依山峡展开,而山脚处温泉四溢,各色花儿争艳,堪称高原上的西双版纳和世界上少有的自然博物馆。 南迦巴瓦,藏语:直刺蓝天的战矛。其势逼蓝天的雄姿,异峰突起,其雄险的山体和变幻莫测的气候,使它直到1992年才被中日联合登山队征服,至今它仍是世界各国登山组织向往的目标。 南迦巴瓦峰是一部传奇。 藏民祖辈相传,南迦巴瓦高耸入云,天上众神时常降临峰顶聚会、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众神煨起的桑烟。 藏民祖辈相传,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垒是同胞兄弟,上天派他们镇守东南。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月黑风高夜,南迦巴瓦将弟弟杀害,并将弟弟的头颅丢到米林县境内,化成了德拉山。上天震怒,罚南迦巴瓦永远驻守雅鲁藏布江边,陪伴被他杀害的弟弟。 神奇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南迦巴瓦峰和拉加白垒峰的特点。顺着导游的手指望去:加拉白垒峰顶圆圆的,它是一座无头山:南迦巴瓦则自知罪孽深重,常年云遮雾罩不让外人一窥。 当地人说:“只有有福的人,才能看到南迦巴瓦峰的真面目。” 我们也算是有福之人。 一路上,云雾蒸腾。到观景台后,南迦巴瓦峰羞答答地拉开了一小块儿面纱,让我们看到一点儿她美丽的面容—— 此时的南迦巴瓦峰,云是主角。云高挂着,似动非动的,张扬着雪山的伟岸,传递着神之威。云辗转着,亦彰还盖的,虚掩着雪山的芳容,渲染着神之秘。 南迦巴瓦峰的雪很白很白,白得与白云界线分明。雪越往山顶越白,白到极致处,定是我们心驰神往的藏东南的“美人尖”。 跟绝大多数人一样,跟绝大多数情况一样,我们此行无缘亲睹“美人尖”,但心里还是那样满足。 弃车登艇,逆流而上,如画江岸,尽收眼底:草原、森林、雪山、湖泊、沙滩、岸柳…… 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逆流而上,可以直接到达雅鲁藏布江的源头杰玛央宗冰川。 对于信仰,这又是一条弯曲的朝圣之路。前方不远,就是藏传佛教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桑耶寺。我不是朝圣者。桑耶寺的经文尚在距离我很远的地方,只向忠实它的心灵吟诵。 雅鲁藏布江水缓缓逝去,南迦巴瓦雪峰渐行渐远,五彩经幡在烈风中依然夺目。 再见了,神圣的南迦巴瓦峰! 再见了,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2010年8月21 日写于大都锦湖园)
雷声,年逾花甲。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