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士散记之一 | 把钱花好

 雷声 2021-04-16

雷声视角

       瑞士是一幅风景画,步步皆美景,海拔1800米的高山牧场也毫不例外。

蓝天,白云,雪山,牧场,牛羊……

只要看上一眼,高山牧场的绝美风景都让你魂牵梦萦;

只要在牧场附近的小镇睡上一晚,你都感觉住在了天堂。

清晨,推窗远望,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头云雾缭绕,山腰是一块块牧草与野花织就的硕大绿毯,三三两两的牛羊置身于偌大的牧场上,或静卧,或散步,或觅食……这里俨然就是牛羊的天堂。

瑞士奶牛的幸福指数令人乍舌!

先说住。

高山牧场虽大,却鲜见成群的奶牛,瑞士联邦政府规定的养殖标准是:2000平方米1头牛,严禁过度放牧。

再说吃喝。

瑞士联邦政府环保法律法规,覆盖水源、土地、大气、废弃物、森林、噪音、自然景观、野生动物、微生物等多个领域。因此,瑞士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成就卓著,获得了“世界公园”的美誉。在这样纯净的国土之上,奶牛能尽情地享用漫山遍野的优质牧草,尽情地品味阿尔卑斯山纯净的冰川融雪水。

像一张拉满的弯弓,阿尔卑斯山自南向北,横跨1200公里,穿越法国、摩洛哥、德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等八国。瑞士11%的国土面积,位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夏季牧场。高山草原上盛开的雪绒花,山谷里回响的牛铃与阿尔卑斯长号,不仅投射了欧洲人的自然意象,更寄托着瑞士人引以为傲的身份认同。

保护阿尔卑斯夏季牧场是瑞士的全民共识,被写进了宪法。

瑞士是如何兼顾高山牧场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呢?

瑞士建立了“直接给付系统”。这套系统采取细致的措施,激励牧民提供多样的生态服务,并建立民间参与的保护评估与监测体系。

首先,基本补贴与牲畜申报挂钩。每一只牛羊都有唯一的注册编号,每年要像报税一样申报牲畜数量。如果要获得100%的基本农业补贴,牧民需要保证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的75%-110%之间,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三年中牲畜数量低于规定值75%,系统一旦确认,牧民只能拿到基本补贴的50%。

其次,各州每年都抽查牧户,每个牧户至少每隔8年接受一次检查。负责检查的草场监督员,是由政府委托的牧民或牧业协会。受聘牧民监督员接受培训后,在家乡之外的地区负责清点牲畜数量。

除了资金激励和人为监督,另一个维持中度放牧的隐形关键,在于牧业传统知识的延续:牧民对牲畜数量的极限心里有数,不会轻易突破危险线。当自然条件发生变化时,牧民要做相应调整。瑞士有许多小型咨询公司可以上门提供帮助。养牛还是养羊,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怎样调整,使用什么样的围栏,哪一天转场。这些问题他们都可以帮牧民解决。

瑞士钟表以做工精细闻名天下,瑞士农业直接给付系统的一些措施,也像瑞士钟表制作那样制定的十分细致。比如,严格控制运送草料进入山区,牲畜饲料只能来自它所在的夏季牧场;同时,牲畜粪便必须留在夏季草场上,以维持高山草原生态系统自身的肥力平衡。

相比之下,我国有些地区的做法令人担忧。据说,四川青海一些地方的牧民,已经开始向内陆售卖自家羊粪。不知道当地政府和牧民是否清楚,长此下去,将来很可能造成高原土壤肥力丧失、牲畜体质下降。

再比如轮牧的激励。夏天,牧民能够每隔几周更换一次草场,保证使用过的草场有几周的恢复期,还可以获得补贴,轮替频率越高则补贴越高。

……

瑞士对高山牧场的成功保护,有人归纳为三个字:不差钱。

其实,再有钱也要算计花,要把钱花好。

在制定2014-2017年的补贴方案时,瑞士联邦农业局共收到800条反馈意见,几乎每条意见的陈述内容都达40页之多。

钱到底该怎么花?

没有让大家都满意的办法,只有不断地妥协。

妥协的结果是,把资金用到全国人民达成共识的地方:保护阿尔卑斯夏季牧场,延续瑞士引以为傲的牧业文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也不差钱。

能把钱花好吗,中国?

2019年1月25日写于大都锦湖园

作者简介:

        雷声,年逾花甲。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