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篇名诵| 姚锡娟咏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雷声 2021-04-16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朗诵:姚锡娟  雷声
作曲/演唱:萨顶顶

制作:雷声

30年前,收藏了一部15卷本的《全唐诗》。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三月,康熙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订《全唐诗》的任务交给了江宁织造曹寅。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康熙为《全唐诗》作序,称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其实,玄烨所举数字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和《唐代的诗篇》两本书,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全唐诗》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其中,李白收诗最多,共有990多首,如果残缺篇章也算在内,一共收录1166首。
盛世大唐289年,诗人灿如繁星,诗作浩如烟海,名人佳作盛丰,入选《全唐诗》实属不易。
然而,有一个人,字号不详,生卒年月不详,在《全唐诗》中仅存诗两首,一共312个字,但是,一千多年来无数人却为其倾倒。 
他的一首乐府诗,三十六句,252个字,却被清末学者王闿运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而闻一多先生也赞誉此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他就是张若虚,而醉人无数的著名诗篇就是《春江花月夜》。

       犹如梵高和他的《向日葵》一样,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生前寂寂无名,直至明代以后的唐诗才开始收录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多么美好的题目。据说,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陈叔宝究竟写了些什么,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是五言四句,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狠,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宫体诗。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沿用的仍是陈隋乐府旧题,但他反其道而行之,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洗尽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孤篇盖全唐”。

《春江花月夜》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考证,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点就在今天的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不管创作地点在何处,有一点是明确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自然清丽文风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代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它的内容和形式多为后世诗人所借用。
熟读唐诗,你一定会感到《春江花月夜》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的名句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诗句是不是根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与苏轼的千古名句,是不是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在意境和结构方面,张若虚是翘楚:江天一线,皎月一轮,白云一片和婆娑的花枝,绰约的人影,孤独的明月,又以其形的对比,构成线条的旋律,赋予此诗以绘画美。诗人又以夜的寂静为背景,把人们臆想中的海潮声、江流声、捣衣声、凄凉的雁叫声与游子思妇的叹息声,巧妙地编织成声音的旋律,赋予此诗以音乐美。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随着四句一换韵脚的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此诗的这些美感,对现代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闻一多给予《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极高:“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他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 

《春江花月夜》既是诗的题目,也是五种景致:嫩绿的春色,宛转的江流,半开的花蕾,银色的月光,静谧的夜晚。大自然设计了这些良辰美景,愉悦人类的心灵,陶冶人类的情操,其中的哪一道景色都足以叫人浮想连翩,心旷神怡。

在五种自然景致中,江与月是主角,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孔夫子忍不住叹息“逝者如斯夫”;秋日江边登高望远,杜甫也不禁发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慨。在自然界面前,人是渺小的,长江可以永久奔腾,月亮可以永久妩媚,人类只是匆匆过客。
张若虚的认识清醒透彻。江天一色,孤月高悬,张若虚神游太虚,不禁问道:这江畔的第一缕月光是谁先看见的?这江畔的第一缕月光是什么时间开始照耀世人的?
名为“若虚”,其实张若虚心里早有答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是诗人的挚友,似乎历史上凡是叫的上名号的诗人,都写过有关月亮的诗句,与月亮有关的名篇佳句更是层出不穷——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太寂寞了,找不到人喝酒就拉上了月亮;
“多情最是中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这是张泌自做多情,无处发泄只得推卸到月亮身上;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是杜甫在战乱中望着月亮思念妻子;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是李商隐的感叹;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柳永的苦楚。
 张若虚笔下的“月”是什么样子呢?
       张若虚的“月”犹如一位多情的女子。她静静地等待着情郎,在江水边,在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把无形的“相思”通过“月”有形化了,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张若虚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难怪明代文学家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道:“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而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更为热情,更有高度:“如果刘希夷是卢骆(初唐四杰中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
《春江花月夜》仅有36句,252个字,我们却可以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你看,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一夜之间,月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如此凄美多情感人肺腑。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谋篇布局,被那样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大唐前期,《春江花月夜》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
《春江花月夜》之所以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是因为诗坛俊杰张若虚神奇地把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景色,凝结在一首诗作之中,成为响彻历史长廊的盛唐之音,即使是在千年之后,我们如今来吟咏这篇美文,依旧是齿颊生香。它分明是一幅朦胧而空灵的水墨丹青,月夜里的江花,江花下的春水,春水边的游子,游子心中的怨妇,诗情画意、儿女情长与历史沧桑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它又分明是一首清丽而委婉的江南丝竹,以哀而不伤的浅吟低唱,赞美自然,歌唱爱情,感叹人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张若虚之后,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让我们认识一下盛唐之初这位诗坛俊杰吧——
张若虚,扬州人,约公元660年出生,,约公元720年卒,字号不详,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公元705年~707年之间)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春色嫩绿,江流宛转,花蕾半开,月光撒银,夜晚静谧,让我们在这良辰美景之下,再次吟诵齿颊生香“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020年5月12日写于大都锦湖园)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朗诵者简介: 

姚锡娟,著名戏剧家、电视艺术家,安徽歙县人,1941年8月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曾任广东话剧院艺术指导,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1962年,姚锡娟毕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至广州市羊城话剧团当演员。从艺四十余年,在数十部话剧中担任主角。1981年涉足影视译配工作,几十年来为数十部国外影视片配音。1985年因译配《血疑》中大岛幸子一角,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音演员奖和第三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1985年,首次播讲古典长篇名著《红楼梦》,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文艺节目奖。此后还录制了《红楼梦精选》、《屈原》、《桃花扇》等许多广播剧。1991年荣获中国话剧研究会颁发的"金狮奖"。1996年荣获广东戏剧家协会颁发的首届广东戏剧家突出贡献奖。继1993年在广州举行 "姚锡娟艺术语言欣赏会"之后,2004年推出十张系列CD《回眸一笑》,汇集其语言艺术精华。

演唱者简介:
萨顶顶,原名周鹏,1984年12月27日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国女音乐人。
2001年出道之后以《自己美》、《咚巴拉》走红。2007年全新的萨顶顶凭借民族特色服装及具藏传佛教色彩音乐风格的《万物生》再次走红。2008年获得BBC世界音乐大奖等多项国际奖项 ,并且是中国首位被格莱美邀请的歌手。2012年萨顶顶成立首个艺人专属俱乐部“顶顶音乐艺术俱乐部”。2014年5月14日萨顶顶推出最新专辑《Wonderland幻境》。

2016年2月,参加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歌曲《吉祥吉祥》。

作者简介:
       雷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