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撰文/制作:雷声  不去四川,不知道蜀道难,尽管有公路,尽管有越野车。一次是2010年,从成都到川西稻城亚丁。从成都到稻城800公里,不远,但要翻越六座大山。所谓大山,海拔4000米起步,5000米也不必意外:夹金山4124米、高尔寺山4412米、剪子弯山4659米、卡子拉山4718米、兔儿山4696米、海子山5030米 ,800公里路程走了三天多。第二次是2016年,从西安去川北,过汉中,穿秦岭,走广元,进蜀地。秦地有高速,蜀地多是盘山公路,有的路段窄路会车困难,有的路段是绝壁深潭,开车双脚发抖,两目不敢斜视。从川返京,再读李白的《蜀道难》,别有一番滋味:历史传说的神奇与壮美,山川景物的伟大与强悍,诗人的豪放与旷达,久久回荡在心头。就是这首《蜀道难》,为李白赢得了“谪仙人”的美誉。据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李白刚从四川到京师的时候,住在旅店里。秘书监贺知章听说李白的名声,第一个探访他。觉得他容貌非凡,就请他拿出所写的文章,李白拿出《蜀道难》给他看。贺知章还没有读完,就数次称赞,称李白为“谪仙人”,解下官员的腰带金龟换酒,与李白同醉,结为知己,日日痛饮,李白因此而声名显赫。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说过:“昔年有狂客, 号尔谪仙人。”李白在《对酒忆贺监二首》诗中也说过:“四明有狂客, 风流贺季真(贺知章字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可见,贺知章在长安见到李白,称他“谪仙”,确是事实。 一首《蜀道难》何以征服官居高位的贺知章,进而征服了整个京城,乃至征服了中国,甚而走向世界,成为诗歌王国一座难以企及的丰碑呢?《蜀道难》大约是李白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蜀道难》,展开想象的双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境界。“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篇开头,气势不凡,一语惊人。一句盖世绝呼,绝不是萎缩懦弱冷漠沉沦之徒所能写出的。只有李白,只有胸中激荡着狂涛巨澜的李白,才能从心底油然呼来,叫板而出!“噫吁嚱”三个感叹词连用,紧接着,“危乎高哉”再次连用两个感叹词“乎”和“哉”,强调蜀道之“高”。古往今来,恐怕没有人能像李白这般大胆地写诗,开篇就连续使用五个感叹词。果真,如唐代文学家殷璠所赞“奇之又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这句诗第一次在诗中出现,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人们要问,蜀道再难,总还是可以走的,诗人为什么说西蜀的道路比上天还难呢?这是李白诗歌中常常运用的一种高度夸张的文学手法。在他充沛感情的感染下,在他后面动人的描写下,使人感到这种夸张是真实的。因此,虽然这句诗在全篇中用了三次,我们却不觉得形容过分,也不觉得重复,反而像一首乐曲的主题一样,把全诗的感染力凝聚起来了。“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接下来,诗人抛出一个神话故事,把我们带入一个传说中的远古奇幻世界。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便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他们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蛇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从此秦蜀之间才有了山上的“天梯石栈”可以来往。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蜀道的开通如此富有神话色彩,但诗人并没有停留至此,而是继续带着读者领略奇幻世界。开通后的蜀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神仙驾着车都得掉头回去;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攀爬能手猿猱想要爬过去,都只能无助地坐在那里发愁。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在这里,诗人没有直说蜀道的山峰有多高,而是展开想象借助虚实相生、层层映衬的手法,从神仙难越蜀道写到动物难攀蜀道,奇幻瑰丽的语言让读者目不暇接,新奇意象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难怪,贺知章在读《蜀道难》时要停下来赞叹好几次。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写到:“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诗人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通过声音,诗人着力描绘出一幅蜀道阴森恐怖的画面,“使人听此凋朱颜”。听到什么会让人害怕得容色都改变了?是悲鸟在古木间号叫。雄飞雌从本是让人愉悦的画面,但李白在画面中描绘的两只鸟发出的却是悲鸣,越发让人毛骨悚然。明月之夜,行走在陡峭的山崖间,背靠壁立千仞的山崖,面临的是深不可测的无底深渊,耳边又传来杜鹃鸟“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凄凉叫声,能不让行走蜀道的人闻声失色不寒而栗吗?这里,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旅行者不但面对崎岖的道路感到困难,而且昼夜都能听得见山鸟的悲鸣。在这种情形下,有谁能不感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吗?寥寥几句,诗人就用生动的笔触塑造出一个雄壮奇异的景象。吟诵这首诗时,我们好像看见了插入云间的高峰,好像走入了绵连不绝的万山丛中,好像听见了河水的奔流、山鸟的悲鸣、瀑布的飞泻。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如此雄伟、如此瑰丽的景象,却被李白用诗歌重又塑造出来了。 写山之高峻,《蜀道难》可谓是古往今来无人能及,就连李白自己的诗作中,也难见如此奇幻的句子。比如,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天姥山的高峻,也只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首诗虽也用了对比、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却没有《蜀道难》中如此多的意象,而且意象丰富得让人称奇。诗人想象山路的曲折难行,以及诗人通过想象人登山的体验来叙写山的高峻,也是奇之又奇。又比如,李白《夜宿山寺》诗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已是让人称奇,写山的高峻,用手可以摘到星星。而《蜀道难》中山的高峻,不是可以摘星辰,简直是让你在星辰之间穿梭了。“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如此高而险的蜀道,走在上面会吓到你腿软,寸步难移,你只有坐下来抚胸长叹的份了!只有李白,只有有着风卷残云般气魄的李白,才能让蜀道上连天的群峰,壁立的悬崖,汹涌的恶水,凄凉的丛林,还有那磨牙吮血的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气磅礴的长轴画卷,才能凸现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空间上、难度上的极度扩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时间上的极度绵延拓展;“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是“五丁开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还有“飞湍瀑流争喧豗”的汹涌激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奇险峥嵘,这一切的一切,在诗人如椽巨笔的挥洒下,没有一个不是突破景物常态的,没有一个不是宏大壮阔的,没有一个不是粗拙奇谲的,也没有一个不是令人心动魂悸的!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第三段是李白从社会环境角度劝诫想去蜀地的人们,不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到蜀地,那里虽然是天堂,可以让人尽情享乐,却也是叛乱频发的危险之地。诗文又从想象转入现实。有人认为,李白写此诗是为了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要加强对蜀地的控制,提防蜀地的叛乱。也有人认为,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我赞同明人的观点,李白只是在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描绘出他心中奇幻的蜀道之景,表达对蜀道的敬畏,对神奇大自然的赞叹。  由于人类记忆容量的限制,多数人一生阅读诗歌作品的时间都集中在青少年阶段,背诵的诗歌作品以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易懂者居多。李白的许多绝句小诗,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其二、《独坐敬亭山》、《春夜洛城闻笛》等等,都属于这一类。而《蜀道难》以三百多字的超长篇幅、中间夹杂不少生僻字眼、不乏佶屈聱牙句法等诸多不利于朗读、记忆的因素,而能跻身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行列,殊为不易。这是因为,它拥有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诗人写景不是客观地描摹自然,而是浸透着感情,属于“第二自然”。在《蜀道难》中,李白对蜀道之难的描写,不是纯客观的再现,而是他对蜀道之难的独特感受,也就是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歌开始,诗人把自己的感受推到了最高点,一下子就把蜀道之高、蜀道难行给突显出来。这为全诗情感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后面描写奠定基础。诗人在这个基础上,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渗透在诗歌的开始、中间、结尾,渗透到底,似如贯穿诗歌的主旋律。这样反复出现,不但使诗歌描写紧扣“蜀道难”这一中心,而且形成回肠荡气的韵律美,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同时,这样的反复,时时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激发读者的想象,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进入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而真正感受诗人的仕途艰辛、内心的苦闷及其人生的凄清。  在诗歌创作中,夸张是浪漫主义诗人常用的手法。在《蜀道难》中,作为浪漫主义顶尖诗人的李白,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表达思想,除了直接地用夸张手法之外,还把神话传说融入其中,使夸张更加奇特,更富有文化意蕴。同时,这些神话传说也有助于提高夸张的审美效果,从而更加突出蜀国的奇山异水之壮美。例如,诗中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蚕丛、鱼凫”是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其意思是说,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相通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意思是说,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意思是说,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这几句从整体上说,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啼月,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从夸张的角度来说,说到蜀道难行,说是比登天还难;山势高峻,就连飞鸟也无法飞过;即使是善于攀援的猿猴也“愁攀援”,甚至于可以使“六龙回日”。这些描写都算是奇特无比的。总之,诗人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融入,不但使蜀道山川富有神奇的色彩,突出了蜀道难行,而且更好地表现出诗人的仕途蹭蹬而无可奈何之情。这样的夸张,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在诗歌创作中,产生节奏的方式是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诗歌的节奏与诗人的内在情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节奏也有助于诗人情感的表达。由于奔放不羁,豪迈恣肆,古乐府单一古板的句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李白那如长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旧乐府的句式特点,也就成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长的九字句,这些长短不齐,流转自如的句式,也只有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轻重缓急地表达出诗人奔放如风,迅疾如电的豪迈情怀,才能涂抹出气象不凡的浪漫主义的壮丽画卷。笔力的雄浑洒脱,龙腾蛇行;语言的参差错落,摇曳生辉,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在《蜀道难》中,李白为了表现仕途的艰险,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选择了形式比较自由的乐府体裁。在诗中,大量使用了散文化句式,特别是在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语言中,短句急促,长句舒缓,相互结合,高低起伏,不但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而且也表现出李白豪放不羁的语言风格。比如,诗歌开始写道:“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里由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构成,由少到多,由短到长,语势急促,给人以不可阻挡之势。后面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些句子由五字句、七字句和九字句构成,语气显得比较平缓,好似娓娓道来。如此散文化的语言形式,在《蜀道难》这首富有气势的诗歌中,不但没有减少诗意,反而使诗歌语言抑扬顿挫,起伏不定,不但给人以蜀道之艰险的感受,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激情及其情感的起伏状态,从而表现出诗人因仕途艰险而难以抑制的内心苦闷之情。  李白的《蜀道难》,虽然跟乐府诗、跟若干前人同题作品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但是,其创造性是不容忽视的。它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有大胆的超越。句法的长短变化,词汇的华丽浓艳,内容的博大丰富,情感的真挚深沉,想象的变幻莫测,都是前人作品所无法相提并论的。总之,李白的《蜀道难》是古今同题作品中最优秀的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中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这样的语句,跟宋代李清照《声声慢》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跟现代鲁迅散文《秋夜》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等等一样,都是只能使用一次的句法。谁照搬它们,都将被认为是东施效颦。“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浪漫主义情怀在李白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难》中,他凭借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和超凡脱俗的生花妙笔,向世人诠释了“浪漫”和“境界”的最高层次,把“狂放”与“洒脱”发挥到了极致!在这幅描绘蜀国古道的泼墨大写意里,李白以他神鬼莫测的笔法,不仅写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险峻和峥嵘,写出了神工鬼斧的大自然对人心灵的震撼,还寄情山水,状物抒情,把想象、夸张、神话和现实了无痕迹地融和在一起。从五丁开山写到六龙回日,从黄鹤难飞写到猿猴愁度,又以猛虎长蛇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影射唐朝天宝初年所谓太平盛世一片歌舞升平背后潜伏的重重社会危机。 《蜀道难》,一首狂放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千年前的古人面对大自然发出的咏叹。(2020年12月2日写于大都锦湖园) 蜀 道 难李白 (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唉呀呀!
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朗诵者简介: 焦晃,1936年7月8日生于北京,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9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青年话剧团工作,出演了《秦王李世民》、《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和《美国来的妻子》等话剧作品 。凭借电视剧《工程师们》获得1988年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男配角。1997年退休后,出演历史正剧《雍正王朝》,凭借该剧获得1999年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男配角和第1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 。2000年凭借主演的话剧《正红旗下》获得第06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男主角奖 。2001年主演胡玫导演的电视剧《忠诚》。2002年主演历史剧《乾隆王朝》 。2004年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饰演汉景帝 。2006年主演的话剧《...SORRY》在首都剧场演出 ,同年凭借电视剧《荣归》提名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 。2009年他和上戏表演系1959届毕业同学共同出演50年前未公演的话剧《钦差大臣》 。2013年获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 。 
作者简介: 雷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