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策的法则——见路不走

 止观观止 2021-04-16

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是摘自豆豆所著的《天幕红尘》一书,作者的一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特将相关片段整理、摘录下来,并将个人的读后感记录如下,希望对广大的读者有所启发。

初次听到“见路不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排斥,心想这是那个神经病写的话,甚至在心里在嘲笑这个人,觉得故弄玄虚。当我明白了这个词的含义之后,我觉得我很浅薄,包为我的嘲笑而惭愧。”

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相信每个人对'创新’这个词都很熟悉,每个国家都在强调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思维创新。如果不获于字面,我的理解是:创新并不是执着于新旧,而是要善于发现和创造更符合实际的方法。市场条件在变,必然要求决策和管理相适应,而不断催生新的方法苦遍具有'新’的特征,人们就习惯了用。创新,这个词来表达。这是一个方便的表达,其本质是“更适应条件”和“更符合需要”的意思。”

“为什么每个老师都在向学生强调创新精神呢?”我的理解:“因为人们习惯于把每一个成功的范例都贴上标签,正确的,先进的,标准的,错误的,然后拿着这个标准去衡量一切管理方法,只要是不符合这个标准都是落后的,错误的,这很可怕的。因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没有哪个条件是可以复制的,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了很多的方法和技巧,正如老师说的那样,目的是引导和启发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让我们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其本质是培养我们的见路不走的能力。

过去我是以“两极”来判断事务的,非好及坏,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此即彼,这样的思维很狭陷,事实上很多事物并不是以简单的对错就可以判断的,是属于条件的可能与否。任何事物,从成因到结果都是有规律的,什么器件产生什么结果,什么结果需要什么条件,这是科学。如果符合一个好听的概念比符合实际重要,对于企业就很危险,就会脱离实际。有一个很中国化的提法,叫解放思想,跟老师讲的“创新”基本是一个意思,都是主张挣脱模式思维的束缚,用实事求是的、辨别的、证明的科学思维去认识事物。所谓“决策”,是指具有方向性意义的重要决定,正确的决策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见路不走”就是企业决策的法则,不唯经验、教条,不唯标签、模式,只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目的,遵循因果律,走条件的可能。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定律是定律,路是路。路是方便的、经验的、模式的、固化的、既有的,定律是必然的、因果的、规律的。'

问:'我们不需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吗?人类不是在一代一代的知识积累中得以进步的吗?这是两问一题,并作一题回答。'

答:'知识包括了定律和经验,但现在讨论的主题不是给知识划分范畴,而是讨论经验与因果律的关系。见路不走是不唯经验、教条,不是排除经验、教条,不唯就已经包含了学习、借鉴。任何一个成功的经验起初都不叫路的,走的人多了才叫路。见路不走是更接近科学的思维,不表示路就没用了,对于不能理解见路不走的人,见路就走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至于集走到哪里就得靠碰运气了。人是懒于动脑、勤于动心的,喜欢把某个条件数大为成因的全部,这样容易比照,容易获得信心。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大家都是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事实不是这样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不一定能做到。“都是人”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只有我具备了别人能做到的全部条件、我才可能做到,而事实上我很难悉数复制别人的条件,只有根拟我的条件去微我能做到的,才是不脱离实际的。'

问:'见路不走,人怎么出行呢?不看路标见路就走实际生活里有那么傻的人吗?如果没有,你的命题还有意义吗?'

答:'如果事物都是肉眼能看到的,那就简单了,相信谁也不会震到不看路标见路就走。问题是很多事物是需要用思维的眼睛去看的,识别一条马路简单,识别一条思维的路就不那么简单了,我不知道有多大的可出性。思维的认识方法,中国人叫解放思想,世界人民管它叫智慧,佛教称之为开天目,可见比肉眼的认识要困难得多。

问∶'我明白你的意思,也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个更容易让人理解的提法呢?比如∶ 正确的路。

答∶'我认为,''正确的路'是一种正确的、保险的、不出错的、同时也是没有质性甄别和无从操作的表达方式,请原谅我冒昧,如果因为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叫法而放弃了可能的表述方式,这是不够积极的。路包含了模式、经验、教条,不管用什么提法,首先要把这些东西剔除出去,要有质性甄别,强调、突出走因果,走条件的可能。我非常赞成老师的观点,应该有个更容易让人理解的提法,但是以我现在的能力我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把老师的这个问题当做课外作业留给自己。'

什么是“见路不走”?就是我们面临道路选择或者决策的时候?往往选择前人指明或者走过的道路,以为别人能成功,我们也能成功。这种选择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及背景,放弃独立思考及调查研究的努力,看似走了个捷径,实际反而害了自己。见路不走就是要提醒自己,不要不要拘泥于现有路的形式,做到实事求是,有辨别的吸收别人的道路经验,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看似简单,很多的人听的耳朵磨成茧,但是实际做起来很难。实际上,有多少人做到。有的公司经济效益不好,整天改革,今天说管理制度有问题,明天说公司文化有问题,一会学习阿里、IBM,一会学习华为,到最后还是弄得公司倒闭的下场?是IBM及华为的制度不行吗?不是,什么制度及文化都有其存在的背景,这些外来的文化背景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些企业都不做调查,听信一个外来的意见不就是找死的。

我们都知道华为很厉害,管理走股权激励和高薪酬的道路,真的适合大部分企业吗?华为所述领域是技术密集性领域,高薪技术支配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华为招聘的人才都是一流的人才,人才的素质及工作自驱性都远高于大部分公司,高薪酬或者股权激励能够激励大部分人。有的企业大部分员工素质并不高,也不是靠技术驱动发展,企业的人员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的事实,以为自己是华为的员工一样的技术水平,按照华为一样管理,企业真的能发展下去吗?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能做到实事求是吗?很多人工作多年后,开始抱怨自己为啥当初每选择去某个公司,某某去那个公司已经做到年薪多少万?看看自己的发展,不愿意承认自己能力比别人差,认为都是自己选择的错误?真是这样吗?选择一个人不仅仅因为这个人的能力,还有背后的文化属性。看似简单的决策问题,背后都是附带这个人背景条件及文化属性的产物。文化属性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做出决策的你也不是冲动的结果,是一系列文化背景属性因素的使然。

人做到认识自己很难,很难做到心甘情愿承认别人比自己强,这是人性使然。你的高贵、富裕、优越、大方、幸福等特点都是建立在对比别人的基础上,没有穷哪来的富,没有低俗哪有高贵?实事求是,就是摆脱这些人性的偏见,能从客户上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见路不走”并不是完全放弃前人的路,处处都去开拓新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与众不同而不同?见路不走是一句提醒的话语,提醒我们在决策时,能够清新的摆正自己的位置,独立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马斯克Space X在研发重型火箭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单独开发单发大推力的重型火箭发动机,这是美国NASA曾经的做法,70年代开发的土星一号等火箭成功将阿波罗飞船送上太空,也是公认的“正确道路”,但是这条路需要巨额的研发费用,研发的重型火箭发动机用途单一。二是研发多个小型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捆绑火箭,这种路线被一大群有工作经验的火箭工程师告诉不可行。20世纪60年代,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就设计多个发动机组成的N-1重型运载火箭,连续三次遭遇发射失败,因此在登月计划上输给美国,相关专家都认定这条路径行不通的。马斯克不这样认为,Space X需要稳定低成本的商业火箭,重新研制单独的大型火箭,不仅使用频率不高,而且稳定性很难保证。对于N-1捆绑式火箭的失败,进行详细原因调查,确定是苏联当时落后的火箭电子控制系统造成,捆绑式火箭在技术原理上是可行的,只是因为当时技术条件不允许,当前发达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水平足以应付多发发动机的控制问题,因此采取第二种方案很快研制出由多个小型发动机组成的猎鹰重型火箭。

猎鹰重型火箭的研制之路表明不要迷信什么权威,不要总是拿着别人的经验及教训,来判别一条道路适不适合?这将导致我们形成思维误区,阻碍技术的发展。为什么马斯克要强调“第一性原理”作为创新的法则?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物理学规律或者定律,是因果关系的,是科学的基础。例如数学基础知识、牛顿三定律,量子学、相对论等已经被证明的基本定律,这些规律往往是准确的,不需要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而有些经验、常识、经典案例等反而并不一定是准确的或者正确的。例如“采用多个小型火箭发动机捆绑造重型火箭的道路行不通”,机制的馒头品不如手工馒头好等等,人们不要用前人的目光或者惯例去看待技术发展,而是从实际需要,通过第一性原理去研究某种技术是否可行。创新不是违反基本因果定律,而是在利用基本定律,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审示新的技术,而不被传统的常识及经验所束缚。

实际上,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充满了各种各样带有各种个性的标签的“路”,成功的,失败的,好的和坏的?成熟的和不成熟的?走那条路才能成功?我们往往失去实事求是的能力,不能客观分析所处的条件和独立思考,更加喜欢照抄别人成熟的道路,最终往往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见路不走”四个字给我们提醒,让我们在决策时保持清醒,立足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以实用、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不拘泥于前人所走的道路,走出适合实际情况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