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支柱行业,到房地产已经裹挟了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在变得强势的同时,身份也尴尬起来。 这就好比明朝的开国功臣们,那曾经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后来位高权重尾大不掉,朱元璋要修剪修剪他们,也是迟早的事。 因此,中央提倡对于房地产的调控建立“长效机制”。 ■ 撰文 | 建木 ☞ 《地盘》特约评论员 五月调控似剪刀。 在政府政策和行业用语里,这种修剪就是调控。起初是出台一揽子政策,所谓的“一刀切”;当发现效果不理想,则一城一策、因城施策。 由此,调控进入“新常态”,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时刻,调控决定着政治立场问题。 回顾历史,政府的调控策略是与时俱进的。作为购房者,作为开发商,还要继续走老路?还想在限购和不限购之间迂回?还想等一波调控政策结束,“房源加推”闷头发大财? 1 自住或投资 购房者策略要快速调整 ▽ 市场上的购房者千千万,但归根结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刚需客(包括刚需改善型),一类是投资客(含长线短线持有)。对于前者,不要等、不能等,你等来的只是更高的房价,你等不起。手握船票尽早上船。 在说这次调控之前,我们先看看2008年前后的房地产调控。当时的调控的确让市场寒冷了很多,再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一副房地产末日迹象。 2008年郑州市房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郑州市商品住宅新增投放面积累计808万平方米,比2007年减少100多万平方米,下降12%左右;销售面积累计完成568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少卖260多万平方米,下降了32%左右。 供销倒挂现象比较明显,销售形势不容乐观。单就商品住宅来说,郑州市2008年总体呈现出价升量缩的态势,房子比上一年少卖了三成还多。即便如此,销售均价每平方米却上涨了442元,达到3994元/平方米。 随后,随着政府“4万亿”的大投入的刺激,以及政策的逐步宽松,很快引发了市场的回暖和房价的快速上升,到2009年郑州的房价均价已经接近5000元。纵观其他城市,房价也大多快速上涨,有人将此称之为次轮调控的“反弹”。 那么次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呢?就目前的经济大势下,货币超发、内需不足,经济还处于“L”型的下探期;和2008年时显著不同的是房地产本身又经过了近10年的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形态甚至可以用“畸形”来形容。 在此时,期望房价下降更是不可能的。 在政府的调控文件上,也只是写着维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房价平稳— —上涨。 何为平稳?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上个月涨幅是1%,这个月涨幅达10%,这就是不平稳。上个月涨幅1%,这个月涨幅接近1.5%,这就是基本平稳。但是涨幅平稳,房价可不是在做俯卧撑,房价在跑步前进,在增长。所以,在房价基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随便一个浮动,就会让你半年甚至一年辛辛苦苦又白干。 对于刚需客而言,一定要想办法凑够首付握一套房子在手里,能多贷款的不要担心月供。 要知道,在所有银行贷款中,只有房贷是年限最久、平均利率最低,因而也是最划算的。你不买房或者买房不贷款,你就享受不到这个利好。更不要说那些深谙此道的投资客了,不断的通过银行贷款、通过加杠杆,来实现财富的快速增值。 归结起来,刚需客要早买房,不要犹豫不要等,能多贷款就多贷款。不要看所谓的“专家”们,动不动拿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说事,拿美国的次贷危机说事— —国情不同,形式相异,没有可比性。 更何况,你连一套房子都没有,却操心房产市场泡沫,是不是不够格?就像太监说别人肾虚,岂不搞笑? 再来说说投资客。这类人让人又爱又恨。 恨是因为,在刚需客看来,投资客拉升了房价,提高了自己的准入门槛;在政府看来,投资客扰乱市场秩序,一次次触及政府的底限。 而让人爱,首先是每个人都想成为投资客,都想从炒房中分得一杯羹;其次是开发商,炒高房价自然是你好我好。 当然,有的时候政府也是很爱这类人的— —拉高房价、搞活市场,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实力的体现嘛。 可如今限购升级之后,投资客大多失去了买房资格了,怎么办?建议是,想办法取得购房资格,在限购区择机而动,这是风险最小的。 其次是,到限购区边缘的非限购区,选择好房源及时下手、及时出手,这里将是刚需外溢的最先受惠区,自然能享受到投资的回报。 这不是鼓励“炒房”吗?这不是和政府对着干、与调控唱反调吗? 其实不然,炒房和投资房产是两回事,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房产本身天然的带着投资属性,投资者要做的事如何找到最具投资价值的房产,而非一说投资房产就是炒房,就是“洪水猛兽”,让人爱恨交加。 最为重要的是,虽然一二线城市的限购给三、四线城市带来机会,但房产投资者千万不要去三、四线城市、省内的地级市,不要认为去库存就能捡漏。 为什么要去库存?因为前期卖不动。为什么卖不动?因为市场需求小。市场需求小或者没有需求,你此时去当接盘侠吗? 不要看现在的三、四线城市一片火热,有的地方半年上涨了三五百元,那根本不是事,连郑州某些楼盘半天的涨幅都比不上。投资三、四线城市绝对是个坑,千万要远离,有自住需求的可以考虑。 2 开发商要调整 产品结构和开发商模式 ▽ 从政府的供地性质来看,主要分住宅用地、商办用地 及工业用地等。我们这里只说前两种。 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期,开发企业拿地、建房、销售,回笼资金后继续拿地、建房、销售,这种重复或者说复制发展的模式,一直是很多企业所遵循的。比如万科、恒大、碧桂园以及难以计数的中小地产商。 所不同的是,大家的发展速度、产品形态、销售模式等,但复制理念、标准化要求是相同的。 复制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发展,又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让企业发展壮大。而产品的标准化,所以不会出现不成熟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也不会买到太差的产品。 这种模式有没有问题?当然有。标准化的产品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倒是其次,在特殊时期,企业面临的风险则是更大的问题,比如政策调控期。 如果某个企业在某个城市开发的产品全部都在限购区,在限购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对销售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限购升级基本上到了“大限”的时候,横盘的风险就很大。 如何破解? 上面所说的产品是“器”的层面,不管怎么样调整产品,也只是修修补补而已。要从根本上破解,最好的办法是从“道”的层面入手,这就是企业的战略和布局。这里就不说生硬的理论了,我只举例子。 首先,先看企业对大势的研判。 王毅敏老师2016年11月份发表了一篇文章《从正商善水上境与恒大悦龙台开盘去化,看企业大势研判差距》(点击进入阅读),谈正商善水上境和恒大悦龙台开盘去化率的比较,以及从中呈现出的两家企业对大势的把控和判断。同在北龙湖,位置也比较接近,甚至善水上境的位置还要好一些。但是开盘去化率差别很大,恒大悦龙台接近90%,善水上境去化率47%左右。 原因在哪儿?通过详细的分析,王毅敏老师指出,“开盘去化率的差异仅仅是公司在整体实力方面的具体表现,更多的则是两家企业从企业实力、产品力、营销力、大事预判等综合能力的差异。”恒大悦龙台开盘的时期恰恰是郑州市场调控还未升级的时候,整个市场的开盘去化率较高,市场信心十足;而到了善水上境开盘,市场已经开始遇冷,信心走低。 “越是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一般的企业销售困难,而强大的企业则在这个时间弯道超车,会加速发展与整合的速度。”这就是企业对大势的研判。 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万科的产品在郑州的发展布局。 在2016年及以前,万科推出了众多楼盘,产品多为住宅,比如万科城、万科天伦紫台、万科美景龙堂等;那个时候万科是不看好或者不看中公寓产品的,美景麟起城就被万科给抛弃了。 而到了2017年3月下旬,万科举行了产品发布会,公布的公寓产品系列,则全面布局郑州的东南西北,万科誉、星辰、荣寓、龙门、万科城、泊寓(长租公寓),六大产品系全面发布。 如今,在5.3调控之下,郑州行政区域内的住宅产品全面受限(大部分区域是限购、限贷、限卖、限价、限赠、限离,新密、巩义、登封、上街则是“限卖”),公寓类商办物业不仅不受影响,反而是个利好刺激。 这等于是说,此次调控政策让公寓产品站在了风口上,起飞将是必然的。 可以想见,接下来公寓产品将如何红火大卖,而万科已经提前完成了布局,并且很快就到了推售节点,再加其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的产品,大卖是必然的。 3 布局商业地产 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 发力公寓市场,是不是最好的战略布局? 以目前郑州的情况来看,的确有利可获;但是也不排除如果市场继续过热,再出现裹着被子抢公寓的事情,商办物业被纳入调控之列——这在北京、上海、成都这三个城市已经执行了。 那么最好的布局是什么? 个人认为,跳出住宅(含公寓类住宅)市场,布局商业地产未尝不是个好选择。经营良好的商业物业,可以持续产生价值,让企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较强的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同时,在地产行业住宅市场高速发展30年、不断进入细分市场之后,发展商业地产将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比如王石曾说过,万科永远也不会进军商业地产,如果万科发展商业地产,他老人家即便在棺材里也会伸出手来阻挡。 然此一时彼一时也,王石先生健在而万科已经在商业地产商成绩斐然了;2016年8月21日万科又收购中国领先的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及运营商— —印力集团96.55%股权,曲线发力商业地产。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信号。 但相比于住宅市场,商业地产的准入度更高,而且越来越高;商业地产所需的人更专业化,而且越来越专业化。 这个布局,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更不是当下就能办的事,它需要提前五年八年,甚至从企业根基上去培育。如万科这样的实力企业,也是通过入股收购专业的商业地产运营商,来丰富自己的产品。万科做商业地产尚且如此,何况小地产商呢? 小地产商做商业更难,但并非无路可走。我们看新田置业的企业发展战略。 2005年,新田置业进军城中村改造,打造城市综合体。和同时期的升龙改造燕庄建设曼哈顿、信和改造西史赵村建设普罗旺世不同,新田改造的西关虎屯村,在建设郑州国贸中心的时候,留下了4万余平米的商业自持经营,这在当时住宅市场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 并且一开始,商业是不赚钱的,需要地产去哺育,对于实力并不强的新田来说,困难之大自不待言。 但新田的商业经验却先于众多同行由此积累起来,成就了后来的“新田360广场”。郑州国贸中心的店面也成为了“新田360广场”这个品牌的发源地,如今新田的商业品牌已经布局了许昌、南阳、上海、焦作等多个地方,在郑州也有多家分店。 如今,这家企业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企业战略,房地产开发和商业运营两条腿走路,抗风象能力要远超单一开发企业。得益于新田360广场这个商业品牌,新田置业已经从纯粹的地产开发商转型为平台型服务商。 关于5.3郑州调控升级的影响,新田集团总裁冯常生说:“对于新田集团而言,目前公司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比例已经在逐步减少,商业版块与房地产版块基本上平分秋色。即使在房地产开发版块,住宅的比例也一直都在降低,有一大部分是商办公寓,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调控新政对于我们还算是个利好消息。”新田集团面对调控“长效机制”的自信,正是来源于企业的提前战略布局。 我们经常说,战略大于战术;对于企业来讲,一定要进行战略研判,研判市场,研判政策,未雨绸缪。 房地产行业是受政策影响十分明显的行业,也是个周期性行业,如果企业不从战略层面进行布局研判,只是在复制产品里打转,在限购与不限购的区域之间、在限购期与不限购期之间拉锯,其结果必然是自身伤痕累累、疲于应付,无长足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房地产调控未必是坏事,调控将挤走一部分泡沫,淘汰一部分无发展潜力的企业,所以,中央的“长效机制”,会促使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管是对购房者还是开发企业来说,调控的过程也是筛选的过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当然,最好的调控还是来自于自我的变革,是把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