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是一个孤岛。 当你将自我置身于红尘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时,你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方位。 ■ 撰文 | 李成蹊 ☞ 《地盘》特邀撰稿人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 轻盈雀跃和忧伤思虑都是清明,烟雨蒙蒙和春花烂漫都是清明。 1 春到乍暖 又逢一年清明 ▽ 二十几年前,家中长辈才及花甲,身体还健朗。每到清明,女眷上山采茶,男丁下田插秧。 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新摘下来、未经炒制的新茶,还在竹篮里时捧一捧放到鼻尖,清香淡苦,是后来离家魂牵梦萦的味道。 彼时年少,顽皮,也爱坐秧马上插秧苗,可歪歪扭扭插不成直线,也辨不清稗子和谷子。 ©游子寻春半出城 当然,上了田埂,自然也有辨不清的,比如红梅和桃花,迎春和连翘。 那时,没有手机,没有4G,生活都被田间地头填满,不知疲惫,也不觉乏味。 清明前后,郑州郊外漫山遍野都是油菜花,樱花还没赏够,樱桃就迫不及待冒出来了。如此良辰美景,只有春天才舍得奢侈,于是我随手拍张照发到朋友圈。 过了一会,天津的友人发来艳羡,北方还不见花开只有绿意;又过了一会,深圳的友人甩出一张照片,告知我虽然端午未到但栀子花已全然开了。 ©梨花风起正清明 生活就这样赶着路,朋友圈里的花也这样赶着出来,反正不是花开,就是等待花开,时光明媚得让人雀跃。 炊烟袅袅处,皆有人家。 每至清明,烟火炮声处皆有坟茔。清明,其实是哀思里有喜乐。 2 情在世间 心中永远清明 ▽ 清明上香,后人总要向先人祈祷富贵,同样地如果哪里的炮声经久未歇,谁家的坟头立了碑,包了坟,就说明那人家儿孙有本事,当了官或发了财,到阴间也长脸面。 家人之间,无论生死也都是互相照拂的。 ©迟迟暮春日 发大财是中国人逢年过节最常做的祷告,清明也不例外,富足是生活喜乐的来源。 曾看过一个电影《岁岁清明》,抗日时中国人过不上一个安宁平和的清明,所有人为了国家献出小家。 前不久,《都挺好》大火。 大哥、二哥、二嫂,所有人的工作都得到苏明玉的暗中帮助,最终全家人一起战胜了舅舅一家寄生虫,感情修好。 ©新清明 今又清明。 农村里鞭炮少了,祭祀文明了,不少香火也被黄白菊花替代。 城里的清明,学校组织郊游,情侣出去恋爱,轩辕黄帝祭祖大典,踏青,怀古,回归家庭和生活。 ©穿帘海燕惊飞去 中国再也不需要普通人用血肉之躯来维护国家尊严,中国需要的是像苏明玉这样自强坚韧的儿女,为自己的家庭和家人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梦的崛起当然也仰仗于每一个小家的富足喜乐。 清明以后,对于家乡而言,一年的忙碌又开始了,就像是一个二十五六的小伙子,宏图将展。 而我们呢? 3 清明雨后 青春斗 ▽ 如今万物复苏,春花烂漫,好天好景,清明代表家情,乡情,国情,要怀古,要憧憬未来,要游玩,也要奋斗。 ©浴乎沂风乎舞雩 我们离开家乡远赴都市,像先辈一样辛勤播种努力工作,我们不负好时光,我们关注楼市,买房投资,为的是让自己资产保值的速度跑得赢通货膨胀。 更为了给亲爱的家人遮风挡雨,让他们幼有所学,老有所养。 现在,没有了祠堂,也没有牌们坊。新时代的背景下,清明成为一种新的生活常态,除了祭奠先祖,更多的是要去奋斗,去打拼,去和这个城市一起起伏,去通过买房改变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