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与“网红城市”之间,还差几个长沙、成都和西安?

 地盘说房 2021-04-16

 地盘说 
只有把城市“卖”出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年轻人的城市选择,促进更多人才引入,在竞争中抢到更多资金、政策等资源。

✍️ 撰文 | 秦楚 ☞ 《地盘》特邀撰稿人

最近,热播剧《装台》、《大秦赋》,让西安再度翻红,朋友圈里去打卡的人一波接一波。
被丁真带火的甘孜热度犹在,长沙的茶颜悦色高调补位,成都气派的IFS和太古里亦不甘示弱......
这是一个万物皆可网红的时代,一个人、一杯茶或一部影视,就能将城市的网红基因激活。

  1  

谁的城市火了

这些年,被影视剧带火的城市并不少见。

韩寒的《后会无期》让东极岛火得一塌糊涂;《都挺好》是一部隐形的苏州城市宣传片。 

在重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少年的你》,电影与重庆的碰撞产生了美妙的化学作用。那8D城市的魔幻色彩、穿楼而过的轻轨、热辣过瘾的火锅,总有一款能把外地人吸引过来。

©电影镜头下奇幻多彩的重庆

从《白鹿原》到《长安十二时辰》,西安更是一次次借东风,将陕西方言、美食、文化爆发式宣传。 
“摔酒碗”、大唐不夜城的灯火辉煌,这些都成为西安鲜活的标签,令城市在大众脑海中变得个性十足,城市形象也进一步出圈。
今年最火的城市,少不了长沙。
以往提起长沙,橘子洲头和湖南卫视总会从人们心头率先跳出来。2020年,你会发现那些脱口而出的名字变成了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等一系列网红美食。

©传说只开在长沙的奶茶店成为网红打卡地

无论生活还是旅游的角度,吃好喝好无疑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加分项,长沙的烟火气,就是一点一点被吃出来、被分享出来的。
互联网时代,千万别小看了“网红”二字,它带来的流量可以让一座城市瞬间风靡网络,游客蜂拥而来,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
正如丁真的爆红,最大受益者就是家乡的文旅业。他仿佛光鲜亮丽的直播带货主播,不仅让甘孜各种搜索指数爆发式增长,更有大批前往或即将前往的游客。

©令人神往的甘孜到底有多美

城市化突进的这些年,城市宣传也越来越多元化。网红城市,似乎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城市生存模式。
那些最具特色IP的城市,不仅能自然地提升城市形象,进而也能赢得城市旅游宣传、经济突飞猛进的先机。

  2  

卖力的城市营销

每一座网红城市背后,都离不开它们在城市营销上的努力。

在国内,营销做的一级棒的城市,成都必须有姓名。

从“偏安一隅”的西部城市,不断地以变幻多样的词汇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休闲之都”、“幸福指数最高”、“超女诞生的地方”,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成了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首。

©成都连续12年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成都很会营销,搞宣传一流,喜欢尝试各种新鲜的东西,也是全国较早接受抖音推广等新形式的城市。政府甚至增加预算,成立专门的国际宣传组,把广告打向各地。

一边是踏踏实实的城市战略转型,一边是“润物细无声”的营销传播,成都成为网红城市,对年轻人产生极大吸引力,也为更多城市的营销提供参照范本。

西安在城市营销上的投入也堪称大手笔,在文化输出上做出了诸多尝试与创新,不仅迫切地拥抱抖音,一大批优秀电视、电影热播,也让它成为吸引力爆棚的网红。

当下,“不倒翁小姐姐”的热度仍在,众多游客前往西安只为一睹小姐姐的“仙气”。

©惊艳整个不眠长安的“不倒翁小姐姐”

其实,西安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上稍显滞后,传统产业收入体系,无法支撑资产泡沫化影响下的房价体系,西安普通大众阶层购买力甚至比不上郑州富士康普通工人。

但西安的高明之处在于扬长避短,一方面着手改善城市面貌,一方面重点打造“软实力”。

历史文化,无疑是西安最具特色的城市符号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西安一直在寻求突破,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文化作品,提振文旅产业,效果出乎意料得好。

©西安铭刻着华夏文明久远的璀璨荣耀

亦如丁真,从默默无名的藏族小伙到成为顶级流量,不到一个月。

为抓住热度时机,甘孜州文旅火速签下丁真,作为理塘旅游形象大使。这一波操作,效果显著,幕后高手四川甘孜文旅,其高明的营销化策略,更值得借鉴。

近些年,眼看着其他城市依靠互联网力量成为网红城市,郑州却依然寂寂无闻。

郑州本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数不胜数的文化标签,但长久以来不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对文旅业的关注度更是少之又少,对比西安、重庆、成都等网红城市就落寞多了。

©城市营销上郑州缺位了太多

更不用提洛阳、开封,这两座千百年前火遍全国,乃至名扬世界的“爆火城市”。如今异常低调,甚至低调到不少会玩的旅游达人都忘了这里得天独厚的美景美食。

时下,明星有“人设”,城市也有“城设”,正是河南城市没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城设”,在营销上掉了队,这些年才一直没破圈,甚至还被打上“土”“LOW”的标签。

  3  

郑州暗自发力

这些年,郑州一路从三线城市成长为北方第三城、万亿俱乐部和特大城市,经济建设成果有目共睹。

但经济实力并没有转化为城市口碑,审美和文化的吸附力跟不上,百姓的自豪感也荡然无存。
虽然,2020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让郑州体验了一把网红,这是郑州在全国人民面前露脸的好机会,明星加盟,星光熠熠,万众瞩目,也是在重新擦亮中原文化名片的好机会。


©除了街头的宣传电影节百姓参与感太弱

可惜,这次盛会徒有其表,百姓的参与感太弱。似乎这场盛大的电影节,只是郑州借助官方力量出圈的自嗨。而想要成为网红城市,郑州还要全方位地理解城市营销。
不仅要有大型活动吸睛,还要注意与城市的配合、城市旅游规划的完善。不仅要利用官媒宣传,也要发动自媒体的力量。尤其对于年轻人,自媒体更有吸引力,进一步促进城市出圈。
郑州其实也有很多机会和资源。
在历史文化上,无论远古时期的大河村文化,还是3000年前的商都历史,都值得发掘;也不乏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这样的文化大腕,留下流脍人口的名句。


©商都历史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深挖

河南博物院更是全国游客必看,各种历史时期的文物古迹,镌刻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遗存,是中国文化真正的根。
郑州还荟萃了胡辣汤、烩面等很多让外地人赞不绝口的河南美食,这也是豫菜走向全国人民餐桌的机会。
一座城市真正的网红元素,最具有生命力的根基源自于生活本身的“万物生长”。
不仅要有GDP、有摩天大楼、大剧院、世界500强、有马拉松,电影节、音乐节、艺术节,还要有电影、小说、歌曲专门为它而作。
这些都是郑州需要的,互联网时代,闷声发大财的城市不存在了,郑州必须高调起来,做好城市的“城设”。

©城市进步方面郑州表现可圈可点

未来,城市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城市营销也是全方位的。除了弥补产业、教育的硬实力短板之外,郑州更应重视形象改善和提升。
只有把城市“卖”出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年轻人的城市选择,促进更多人才引入,在竞争中抢到更多资金、政策等资源。
其实,在新领导的带领下,郑州一直在悄悄努力。
这些年郑州不断变化,不仅越来越多的国际性会议选择在郑州举行,宜居度也不断提升。这是郑州在做好宣传营销之外,在内功方面需要作出的努力。
不得不说,这几年郑州的城市面貌越来越好。郑州市几乎每一条主干道,都进行了道路升级改造,对很多老旧小区进行了修缮美化。

©主城焕新让老住户过上新生活

更难得的是,政府还拿出大量城市中心用地,把它们改造为城市中心公园。
刚刚发布的202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郑州成功入榜,这座城市越来越适宜居住了。
但郑州的成绩还不够,差距也不小。
不仅郑州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等标签定位需要不断强化;郑州一直不遗余力在做的“拜祖大典”,少林寺文化和各种城市形象效果也离“网红”还有距离。
郑州代表现代化的城市地标大玉米和高铁东站,也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除了几年前郑恺在郑州拍的一部《一见不钟情》外,鲜有其他影视作品对这座城市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郑州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城市

一首《关于郑州的记忆》,也曾让郑州火了一把。可演唱者李志非但不是郑州人,甚至不是河南人。河南人自己关于郑州的原创作品,还得再加把劲儿。
如果,我们自己人更努力一点,百姓的自豪感和参与度更强一点,郑州不仅变得更美更好,郑州人也更骄傲,对外吸引力更强大,相信我们赶超西安、长沙、成都,也不是难事。
时代发展,郑州已开始隐隐发力。至少,郑州要有自己的东西。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物质生活,我们都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也许有一天,我们熟悉的郑州,充满了更多惊喜与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