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商业丨养老的风口到了吗?这些玩家可能要起飞了……

 旅游地产观察 2021-04-16

回复「文旅学院」

都说养老产业是一座万亿金矿,毕竟中国不但拥有老年人数量世界第一,老龄化速度也是世界第一。近在眼前的红利谁愿意错过呢?但有时越是近在咫尺,越保不准是空中楼阁……

本文作者:安谷谷

全文共 2568  字,阅读需要 6 分钟

历史性拐点

是挑战 也是机遇

2021对于养老行业老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根据民政部的估算,2021 年至 2025 年的十四五期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数量会突破 3 亿

这个数字的背后进一步是什么信息?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个数字为什么会很重要。因为这些老年人对应的正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也就是说真正养老潮已经到来。未来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进入老龄化,预计2035年将步入超老龄社会。但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上市公司,屈指可数都未必数得出来,更多的只能是说布局养老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上涉及养老概念的上市公司共不到40家切入养老产业布局的上市公司行业基本上以地产、医疗、金融为主

地产的有:万科A、上实发展、世联行、云南城投、海航投资、凤凰股份、金地集团、保利地产和泰禾集团。这些地产公司正在研发高端养老院,打造养老社区概念。而不少地产公司,更是拿着养老的概念拿地建房子做商业地产,大肆卖房。但即使买到了真正养老地产房子,就能真的能解决养老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少目前没有任何人敢说是。

并不是有个湖,再引进一些医疗资源就能撑起一片养老天地,更不是把房子建在气候宜人的南方,甚至是南方的某个宜居城市就是养老后路。夏天的时候在家乡,天冷就飞到南方城市度假过冬,究竟可行性有多大,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人毕竟不是海鸥,不只有生存的需求,你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能这么自由切换的人又有多少?即使真能自由切换,那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要打通这一条条路,并且形成稳定持续的平衡路线,那也真是尚需时日。

但从2020年老博会,也就是第 20 届中国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现场来看,已经有近20%的老年人坐着轮椅或者杵着拐杖来参加了,对一群有消费能力和意愿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已经等不及国内的商家慢慢来了

被嫌弃的“以房养老”

被寄予厚望的“存房养老”

目前围绕着房子和养老,有两个模式:以房养老存房养老。这两种养老模式都紧紧围绕房子,两种养老模式各有特点,不但操作模式不同,而且参与机构也不相同

中国从 2014 年开始就尝试推行“以房养老”,可以简单理解把老人的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根据房屋价值给老人按月发养老金,效果怎么样呢?

这种模式遇到了两个明显阻力:一个是老人的子女,房子如果不留给下一代,那家庭关系就会非常紧张,能处理好这问题的家庭,要么就是没有子女,要么就是一家子已经财务自由,但如果都财务自由,还需要这个以房养老么?

第二个阻力就是保险公司参与度不高,保险公司最怕的是什么?风险!未来市场上到底是人多房少,还是房多人少谁说得准?房子还会一直涨下去,或者是值钱下去吗?再者,即使值钱,但流动性降低,难道要保险公司兜底吗?所以这个模式到了2018年后慢慢就没人再提。

另一个是“存房养老”,光听名字就让人舒服不少,这个模式的主角换成了银行,房主将房子委托给某个银行,或银行旗下的公司将房子出租给有需求的年轻人,银行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给房东租金,银行这位“二房东”负责出租和运营。

更简单的来说,房子就像现金一样,存进银行后,会有一笔存钱利息,房子就像本金一样还是你的,存几年全看个人意愿,而且银行支付的这笔养老金还可以用来租住银行指定的养老机构,不用排队。

一字之差,效果完全不一样,各方的参与热情一度非常高,这个模式于2018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试行,一年内存房近5万套。但理论逻辑能跑通,不代表现实情况就能玩转,决定成败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银行要做一个出色的二房东。这考验的是什么?除了房源是否足够优质,和租金是否可观外最重要的就是运营能力

蛋壳这个处心积虑的“二房东”一开始光靠吃中间差价就是亏损的,但人家蛋壳不在乎,玩的是资本杠杆。而银行面对安居客、58同城、榛果民宿,甚至是现在的闲鱼租房,自己到底有什么自信能把这个业务做好,我没看出来。

不要总想着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狗通常带来的不是“买单”,是“狗血剧情”。踏踏实实的把业务做起来,实现健康的良性正循环,游戏才能一直玩下去



事实上自2018年后,网络上很难再查到关于“存房养老”的新闻和讨论,这个事情意味着什么大家可以先自己思考,如果有这个行业的知情者,也非常欢迎把目前的发展的动态和情况留言给我们。

回归养老本质

重视核心需求

说到这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人突然和我一样想起了一条去年的新闻:【老人将300万的房产,送给照顾自己的水果摊主】

说的是上海的一位退休老爷爷,在2012年的时候妻子去世,和有精神疾病的独生子在家艰难生活。后来有一天,爷爷的独生子在家猝死,他叫上水果摊主和自己去处理儿子的后事,一切后事都是爷爷和摊主处理,亲戚没有一个露面。摊主对爷爷帮助很大,还救了爷爷一命,把爷爷送进医院。为了这个老人的安全,一家三口住进了爷爷家中,这个家变得热闹起来,一切起居都是由一家三口照顾。三年后爷爷决定把自己的晚年和遗产,都托付给这位水果摊主,他们之间“陌生的亲情”最终也获得了法律的保护。

不少人看到这个新闻眼眶都湿了,舆论也大赞说:这位水果摊主,用自己的善意,陪老人一起度过晚年生活。其实人老了,图什么呢?无非是一个安稳热闹的晚年。

前几年欧美还在讨论一种模式「跨代共居」,就是老人把其中一间或两间房租给年轻人,条件是年轻人要为老人提供陪伴或者分担部分家务。排除法律纠纷和人性风险,若是如此这般,你还会选择把房子存在银行吗?

为什么讲到这个案例,就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养老,不再是只要有一套房子的需求,环境、空气、户型、交通……这些是需要,但还是太浅层、太冰冷,养老的核心一定是人性的温暖和善意。这种细微的洞察,温情脉脉的诉求,要全让地产和金融机构来解决,那总是会差那么点意思。什么是商机?未被满足的需求、未被解决的问题和未被重视的尊严。年轻化品牌的弯道超车和独角兽公司的快速崛起,正是如此!

未来真正能享受到的养老行业红利的未必会是地产、金融、医疗等巨头,很有可能它们只是基础建设公司,而核心一定是更懂老人、更能挖掘人性需求、更能提供情感共振的轻资产运营商。而这样一群人此刻未必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未必在从事着这个行业,甚至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能给这个行业带来影响和变革。

当然我也希望,他们已经出现,正在到来,正在以我们能想象或不能想象的速度把这个温暖的事业做起来。

如果你正好是,或者你知道谁是,欢迎来到文旅运营商对接平台(www.moxidata.cn)选择养老板块提前占个座、报个名、露个脸。我们非常期待能与你交流,并非常愿意让更多的人认识你、支持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