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奇葩景点
重庆之五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
重庆是一个山城,城在山中,山在城中。
我是在山城贵阳长大的,但看见重庆还是为之惊讶。即使在繁华市区,也许地铁列车一拐弯就是一座林木葱茏不便建筑房屋的山峦。这种情况在贵阳是偶尔出现,在重庆则是常态。一片片高楼,各自孤立地屹立在山谷里面,由弯弯曲曲的柏油马路连接起来。地铁列车突然从你家的窗前、头顶飞驰而过。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每天开门见山,爬坡下坎,成为家家户户的生活常态。别以为只有那些建设在村里的住宅才是这样。奇葩的是,繁华市区这种生活状况更加突出。典型的是嘉陵江边的红崖洞、朝天门等地。解放碑旁边的十八梯,是著名的爬坡胜地。我们去的时候,正在拆迁改造。
十八梯是重庆渝中半岛的一条街,象征着真正的山城老重庆。若想要领略真山城、老重庆,十八梯是最好的地方。重庆城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十八梯是从上半城(山顶)通到下半城(山脚)的一条老街道。这条老街道全部由石阶铺成,把山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连起来。十八梯两边居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街上散发着浓郁的市井气息。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卖针线、打麻将的,还有山城绝对少不了的棒棒军,不加掩饰地呈现在游客眼前,十八梯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复杂的立交桥
地铁频繁的钻洞和过桥,公交车也一样,重庆同时是一个桥梁最多的城市,只不过部分桥梁下面没有水,只有陆地、公路,甚至有房屋。重庆还是立交桥最多最复杂的城市。重庆人说,自驾车过那些复杂的立交桥,走错路就会变成重庆一日游,确实如此。
水陆空立体交通系统
这里原来就是山,两江夹一山。山脚江边就是长江和嘉陵江的码头,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的大港,催生了山城重庆,依山就势的建筑成为重庆的特色。奇葩的层叠建筑,诞生了立体的水陆空交通系统。
首先是长江边的空中索道,一次可以载一百人飞越长江,四分半钟即可到达南岸区。成人票价单程30元。若在节假日期间,这里会有几千人排队,导游带着旅游团来此,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景点,而不是当成交通工具使用。可以网上购票,还有折扣。
这里街道上面有街道,上下层街道之间的快速交通工具就是电梯,且是直梯,也有自动扶梯。共有十二层。最底层到达嘉陵江边的停车场。电梯旁边有楼层到达街道的名称,以供乘客参考。红崖洞的电梯不收费,其它地方的电梯有收费的,不一样。
长江边有过江的渡轮,很多年以前就有了,曾经是过江的主要交通工具。现在公交车和索道很方便,轮渡日益衰退。由于乘坐人少,等待的时间太长,一小时以上,我就没有去坐。
地铁里摆摊设点
非常奇葩的是,重庆的地铁可以随便摆摊设点,且小贩可以随便挑担进地铁买卖。我们再三号线两路口站,从车厢出来,上了自动扶梯,首先迎接你的是一个摊贩。本来就非常拥挤的车站,更加混乱不堪。还有一些售卖饮料的小商店,顾客买卖,人潮涌动。
重庆的地铁,允许在地铁站内所有的地方贴广告。
冷清清的地铁站曹家湾
重庆的地铁的站都是人流汹涌,只有六号线地铁的曹家湾站是个例外,大部分时间没有乘客上下。
有时候山峦加上河流,会把居民区分开很长的距离,完全可以认为,地铁已经开进农村了,其实那也是真正的市区。
农村人口稀少,所以有的地铁站点几乎没有乘客上下,比如六号线的曹家湾站,只有我一个人下车,然后又是我一个人上车。地铁出口没有繁华的城市道路,只看见一座座山丘,远处在建设高楼。
地铁站里没有乘客上下(除了我),你看见的是工作人员
地铁穿过居民楼
重庆山城,地铁船楼而过,不可避免,例如二号线的李子坝站。为了减小对建筑物的影响,铁轨只是穿楼而过,和建筑物不接触,大大减小对建筑物的震动,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其二,列车采取单轨跨坐式、橡胶轮,以大大减小列车经过时的噪音。其三,车站以下共八层楼不安排住户,都是地铁单位使用。
所以,重庆地铁李子坝站的设计非常巧妙。重庆地铁李子坝站因此闻名天下,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导游都会带着团来此参观。
导游带着旅游团来此参观,俨然成为一个必游的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