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瑞评基层官吏。

 walix 2021-04-16

欽定四庫全書。備忘集巻六。明海瑞撰。附録。

https:///wiki.pl?if=gb&chapter=250577

知縣㕘評

知縣知一縣之事。一夫不獲、誰辜。一民失所、予咎。所以入單父之野。而見棄魚之俗。則知子賤之政矣。履中牟之境。而見雉馴之休。則知魯恭之政矣。

為政不同。而要不外乎敬天勤民之念。且災異。上則減膳撤樂。譴告。上則蠲租求言。凡膺斯民之責者。體上天之意而噢咻之。㷀獨必哀。飢寒必恤。不骩一法。不私一錢。肺石下無梧丘鬼。覆盆中鮮鵠亭寃。為民開必得之門。明必死之路。而鴈聲不哀。鼠牙無訟。則政簡而刑清矣。此豈家有治縣之譜哉。良由萬物一體之懷而誠求之也。

乃今則異是矣。一旦綰半通。得一邑。遂沾沾然色喜。埋沒真心。不惜廉恥。多方掊剋以充囊槖。朘生民之膏。填溪壑之欲。甚至有鍾乳三千胡椒八百之誚而不顧者。嗚呼。縣則古矣。官能清乎。槐根瘠矣。馬骨高乎。貪酷若此。

殊不知上而朝廷吾父母。中而撫按藩臬僚屬過客鄉士夫吾長兄弟。下而吏書里老百姓人等吾子姓。遇之各有正道。若謂止可潔已。不可潔人。潔人生謗。謂所行不可認真。認真生怨取禍。不顧朝廷之背否。以鄉愿之道待其身。以鄉愿之道待吾子吾長兄弟。浮沈取名。竊取官爵。非知縣也。

本縣初意。直欲以聖賢之所已言者據守行之。自謂效可還至。迄今四載。中夜返思。日日催徵。小民賣妻鬻子。未有完事之日。時時聴訟。小民爭鬭趨利。未有息訟之期。感孚之道薄而民不化。燭奸之智淺而弊猶存。徒有其心。未行其事。徒有其事。未見其功。誦法孔孟。幼學之。壯行之。期月而可。三年有成。有深愧焉。俗吏非所以語我。若曰稱知縣職。則全未也。

縣丞參評

官以縣丞名。葢謂一縣事宜與知縣和衷協濟。承流而宣化之也。誠靖共爾位。無忝厥職。好官自我為之。安知不與鳴琴而治者。大展雷封之畧哉。是縣丞之事亦知縣之事。知縣之責亦縣丞之責也。如未入官門。先營家計。爵祿賄賂奪魄動心。國病民寃如聾如啞。縣丞之謂耶。

瑞自下車日。竊心鄙之。詎我寮列備官而未之講耶。每見時可共言。為之巻舌。事可獨任。為之卻步。有如韓退之所謂涉筆占位。署惟謹。惟長官之聴。漫不可否事。治縣之績無一足紀。是上人子惠元元之意不能承而宣之也。非縣丞也。

主簿參評

主簿者掌一縣簿書之事也。雖位有崇卑。職有詳要。夫人莫不有真性。率真而行之。即古所謂僅得一官亦可小試。苟不盡分稱職。金玉其外而敗絮其內也。即陟巍科登。膴仕徒。玷官常耳。餘無容覼縷。

如錢穀一書。宜出入明允。無悖孔子㑹計當之說。苟勾稽錯亂。追呼朦朧。有錢則寛徵。無錢則急比。且計糧數之多寡。而繭絲之有大封小封。以為常規之入焉。是憑家兄為驅使了。不能以自主。徒老死於簿書間也。又何異於王珣輩。唯唯諾諾僅供公之喜怒也哉。非主簿也

典史參評

典史掌巡捕。民間盜賊爭鬬微事盡屬之。所當小心翼翼。晝夜惟勤。棲僅一枝。飲惟滿腹而己。若位卑而言高祿。微而謀大。黒白出於脣吻。曲直任其心胸。指良為盜。為巳敺利。欺肺石之無言。棘林之哭置不恤焉。何以為民長上哉。況屈一夫寃一婦。天之霜旱隨之。為民上者可不緣此為兢兢歟。且又偏聴衙蠧。相助朘削。盜賊分其贓。爭鬭罰之紙。不幾乎祥符之五鬼乎。非典史也。

教官參評

教官掌一邑之教。一邑之臃腫薄質俱賴其陶成。況門下皆俊傑之秀乎。

所事事比俗吏簿書詞訟不同。雖不能如尼父設教洙泗人三千。王通演教河汾士八百。即淳邑簪纓濟濟不為少矣。掌學教者謂可安閒以自曠乎。應將經書性鑑。子史諸集。與羣弟子朝夕講習。月日㑹課。切磋琢磨。使之義理明而心性醇。異日登之仕路。文章由道徳發出。事功從學問做來。有禆於國家。有濟於生民。亦以見學優則仕之明驗也。

瑞仕淳邑一載有奇矣。見諸生唱飲呼盧、逐羶蠅營則有之。所謂經義治事齋、忠臣孝子録懵然罔聞也。是誰之過與。若寄空名於諸士子之上。典籍無傳。模範不端。虛縻嵗月。為身謀。為家計。初入學則索其贄見之儀。既入學則需其送節之禮。於諸士子無毫末補焉。亦何以克稱廣文之職也哉。非教官也。

陰陽官參評

陰陽官測日晷星候。別昏曉雨暘。早晩氣節。以占一邑之禨祥。而決趨避焉。故有平子之推算而後渾天之說行。有蘇子容激水轉輪之智而後知星辰之躔次。故陽徳主遂。陰徳主閉。調而燮之。無愆陰無伏陽。人無災厲。物無夭札。此陰陽所為福國也。

若今則不然矣。古有男巫掌望祀。望衍授號。巫女掌嵗時。祓除釁浴。春官司厥政焉。近因周禮久廢。今陰陽官納銀充之。希圖罔利。每於朔望月蝕大旱舞雩時而需索。夫巫氏焉。問以陰陽之理。懵如也。不幾與古陰陽之設大逕庭哉。以是而稱陰陽。是假陰陽不測之術而行籠絡。巫氏之計也。非陰陽也。

醫官㕘評

醫者業軒歧之業。心天地之心。察病症脈理。識藥性以利一邑之病。故起太子於暴蹷之頃。識豎子於膏肓之際。以之醫國可。醫人可。醫龍鱗醫虎口有何不可。

乃今之所謂醫者。不識標本。不諳經絡。取人之病而妄治之。幸遇病魔稍退舎。則揚然自誇曰真不龜手也。迨久之病竊發。請復之。或弦洪。或沈濇。懵然無下手。而鼯鼠之技窮矣。更為之詭其計曰。備諸籠中。得之無不效。但皆值龍宮物。因而索價之高也。而病如故也。

夫非求醫者有心。為醫者無恒哉。以是醫人。是以既死之心醫未死之人也。然則夫人之夭札。反不如南陽甘谷中之老歟。非醫官也。

老人參評

古有虎溪三老。香山九老。此老而無與於民也。聖製老人之設。一鄉之事皆老人之事也。於民最親。於耳目最近。誰善誰惡。洞悉之矣。尤擇一醇謹端亮者為之。以年則老。識則老。而諳練時務則又老。有渠人因搆一亭。書之曰申明亭。朔望登之。以從事焉。是不計仇。非不避親。毋任口雌黃。不憑臆曲直。善則旌之。惡則簡之。此亦轉移風俗之大機括。而鄉落無夜舞之鰍鱔矣。

乃今老人以錢神為使鬼。希圖差勘。瞞官作弊。以肥私囊。間有投訴。此行酒食曰吾飽吾腹矣。彼私賄賂曰吾豐吾袖矣。至兩詞俱備。狐疑莫決。徬徨四顧。不能出一語以相正焉。嗣是公道不昭。貞邪莫辨。嗟夫人也。以位則居老之名。而智則反落孱口齠齓下也。非老人也。

里長參評

古有五家為軌。十軌為里。里中有長。此里長與比長鄼長五等之長並建。登之版籍。以供賦稅之入也。

我朝規制。立一都圖。即有十老里戸。而甲戸幇之。里之甲有甘苦與共之情焉。有臂指相使之勢焉。誰貧誰富。誰困苦誰逃流。誰人錢糧多寡。誰人丁口消長。彼盡知之。諸凡差役。一總其數於里長。而為之徵輸焉。若果不好錢。不刻剝。無私向有天理心。里既無索瘢洗垢之苛。甲自無醫瘡剜肉之慘。甲內之老稚皆得本里之老而長養之矣。好縣官孰能如之者乎。則里長之設。當如周之里宰黨正。體國奉公者為之可也。

倘憑勢作威。當大役而有壯丁之重派。應卯酉而有連累之誅求。或混扶甲首以顯售其奸詭之謀。或妄開甲幹以陰行其賄賂之術。有錢者偏為回䕶。善柔者不行扶持。事兼利己則同甲首。作弊以欺府縣。事止利己則假府縣名色而剝甲首。百計取錢。無心撫恤。致使村野蕭條。甲首流離。剥其子以厚其身。竭澤而漁。明年尚有魚乎。非里長也。

生員參評

我國家羣士。黌宫導之。師儒優之。廩祿復其身及其宗族。待之不為不厚矣。至求士之可以潤澤生民還報天子者。則鮮其人焉。何上之人意在得賢。而士之所希在榮利也。

夫天地所以生一物。即所以生萬物之理。故一人之身而萬物之理備焉。萬物之理備於一人。故萬物之責亦萃於一人。君子之仕也。彼萬物之責身有之。故身求以盡之。如飢之必食。渴之必飲。有負而必求其酬。有約而必求其踐。不得已而然也。

今人不以行義視君子之仕。以榮身及親當之。意向一差。是以百端施用無一而可。昔人謂。士非不修之家也。至應舉入官。耽利祿。慕榮途。患得患失。靡所不至。不能不壞焉。夫如柳子河間傳。則士脩之始壞之。終間亦有之。然大槩不美之士不必獻身天子之庭。然後人可得而知之。講之不明。守之不固。窮居之。所以自脩自養有彰彰然著者。試舉一二。

今上人之鼓舞諸士子者。盡聲勢也。細推論之。多不協義。士子遂羣然而曰。是能作興我輩人也。是待士之厚人也。

然則入官之後。其聲勢更有大焉。將無慕之乎。上而朝廷待士之恩。下而有司義起之典。如補増廩。如優免。如途費。非士子所宜與也。今越分而求。且紛紛焉。比之墦間之乞相去何如。

然則入官之後。其為利更有大焉。將無乞之乎。謂義則與衆。與之助之成事可也。而今凡事有與。於秀才者。不論是非可否。輒羣起而曰。䕶我類焉。習戰國背公死黨之風。更不知孔門不比不同之義。小人學道則易使。秀才學道。今人顧以極難管目之。

然則入官之後。其徇私其植黨更有利焉。將無胥朋比以壞國事乎。施於有政。是亦為政。今士子之施於家者。敘倫理洽恩義。若之何也。議者比秀才為閨女。孟子人有不為後可有為意也。今之秀才不為處女而為淫婦亦多矣。以若所為。求若所欲。負天地生人之義。孤朝廷作養之恩。非生員也。

吏書㕘評

昔人謂一介之士。苟存心於利物。於人必有所濟。吏書主書寫文移。掌簿籍預縣事。古稱庶人之在官者。果有美意。則及人之惠。比之一介之士逺矣。何今之為吏者。每以得利為誇。惟以得利為誇。故百端作弊。無所不至。時以狗吏呼之。賤之也。一為吏而天之所以生人、仁義禮智之道同於聖賢者喪之盡矣。非吏書也。

吏書常例。上而二司撫按文。上而六部寺院衙門。愈大其常例愈多。猾吏巧於騙財。執偶中之事以愚小民。小民暗於事體。不知上人之心何心。不知官府中內面文移。是官府為主、吏書為主。見一人偶以吏書而禍。遂謂無賂則不可見。一罪偶得吏書而免。遂謂有賂則可。吏猾民愚。弊非一日。苟非上人逐一簿記所賂之事。遇若事則諄諄然問是有賂與否。小有犯者與者受者重刑加焉。而又以身先之不可免也。

謂之以身先之者何。吏書何等人也。彼見夫內外縉紳之流、開騙局以賂於人多矣。而何獨不為之。小民何等人也。彼見夫紛紛做官人、裹金帛以賂人、欺朝廷而竊榮祿、罔朝廷以免刑罪多矣。而何獨不為之。小民之愚可怪。我輩讀書知禮義識事幾人也。

紛紛之說皆謂要做官則不得不如是。然則舉天下而盡不為上官之賂也。吏部能盡不遷轉之耶。舉天下而又盡惟上官之賂也。三五年考察。吏部能盡不黜之耶。京官有分貲之費。是以外官書帕不得已受焉。孟子謂鄉為身死而不受。今謂所識窮乏者得我為之分貲。是亦不可以已乎。潛消黙化之機。誠在於上。不在於下。縉紳之常例不去。而去吏書之常例不可得也

(备忘录卷六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