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读初中以来,她少有的主动要去外面走走。她说,她想念河坊街的酸辣粉,想再去吃一碗。我记得那次也是这个季节,也是晚上这个时间。我们走到河坊街,看着满大街琳琅满目的物品,突然想吃一碗酸辣粉。拐进步行街口的那个美食街,叫了两碗酸辣粉,40元,辣得热泪直流,舌头生烟,也笑得花枝乱颤。那是去年了吧?九点钟,我们出发前往河坊街,径直往那家美食店走去。中山中路上的霓虹依然那么明艳动人,永远那么闪烁着,那么不知疲倦地迎来送往,把这座城市的脚步变得缓慢了许多。走到美食街,9点15分。里面热气腾腾,各种食物一应俱全。一走进去,我们寻找去年的那个位置,酸辣粉店不见了踪影。再往里走走,原来换了个地方,我估计,人也是早就换了的。还是20元,叫了一碗给小季。我和老季到其他店铺看看有没有想吃的食物。硕大的鱿鱼,鲜红的小龙虾,焦黄的土豆,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茶,应有尽有。站在鱿鱼铺前许久,终于决定购买5串烤鱿鱼,30元。烤鱿鱼的是一位年轻人,他说,需要三分钟左右。他把鱿鱼串放在烤箱上,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青烟丝丝上扬,我努力闻着这味道,想象着它入口的感觉。看着看着,我的话匣子打开了:“你们每天工作几个小时?”每天晚上十一点下班,到家十一点半左右,洗漱完毕,躺下时已过后半夜。他说,他们干这个活,每天这13个小时不能坐下。即便没有客人,也依然要站着。每天站十三个小时!我又一次感到这数字背后的真实生活,远远不是一个轻飘飘的白天到黑夜的距离。一个月三十天,站二十九天,每天站十三个小时,加起来就是三百七十七个小时。我在脑海中不断地勾勒一个每天站十三个小时的形象:柜台前走过的人群是风花雪月,柜台后长久站立的却是风雨人生。我转身拍了一张美食街的图,闪亮的灯和刺鼻的味道似乎永远那么热辣。每一座城市里,步行街上的那座汇聚了众多美食的地方,是极具诱惑力的。刚来杭州那会,我总以为租屋旁饮食资源极为丰富,美食一条街近在咫尺,或吃小吃,或走进饭店,绝对可以让我三餐无忧。但是,没过几天,我对路旁的小店产生了复杂的情感——入与不入,成为我每天艰难的选择之一。疲倦而迷茫的眼睛里,写满了落魄与犹疑,不知该带女儿进入哪个地方好。我也曾进入过小吃美食街。热气腾腾的食物堆积如山,看起来令人垂涎三尺。但一旦上升为主餐,却退缩了。我担心我的舌头与肠胃无法抵御那些热辣浓郁的味道,更何况我的女儿还那么小,更是无法承受用味精与各种调料堆叠的食品。哪怕闻一闻,那气味可能也会在你的鼻腔里肆意荡开,让你对食物失去兴趣。“一个月休息一天,每天又回去那么迟,看来连花钱的机会都没有呀。”我说。我问他有没有加过工资。他说,七年前三千,如今加到四千了。他说,他已经在这一带做了七年。我又一次惊讶了!原来,他十七岁到杭州驻扎河坊街上的美食街,到如今,已经有七个年头。这七年里,他每天都工作十三个小时,每个月休息一天,过年过节无休。他说,有时候还会有少许加班费和提成,但也就是两三百元。正当我想说“那也不错”的时候,他反倒更快地开口了:“还好吧,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他习惯了站立,也许,是为了回到老家能够更好地坐着。从美食街出来,回头看那个地方,尽管快到十点,但它依然散发着古朴和热闹的气息。它写着这条古街上,最为惨淡却从不放弃希望的真实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