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篇文章告诉你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所犯的错误

 凡事都有解官方 2021-04-17

音频版课程链接,让你解放双手,边走边听:

https://www.ximalaya.com/jiaoyu/20463813/226190482

凡事都有解

导语:你犯过错吗?

答案显而易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

你犯过最大的错是什么?

有人说打架致伤;有人说行政拘留并罚款;有人说烧过别人家草坪;更有人说欺负过智障儿童。

对于这些触及灵魂的问题,很多人敢于说出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值得肯定的。人无完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犯错,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错误?以下内容会对你有所帮助。

1

现实中很多人面对错误的方式

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被问到有没有犯过错的时候,很多人会说有,甚至犯错对于有的人来说就像家常便饭。

错误可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状况,每个人面对错误时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1. 逃避。

比如小时候,有的小朋友踢足球时打碎了别人家的玻璃,第一反应不是道歉,赔偿,而是逃跑。不只是小朋友,成人也会有这样的反应。员工用辛辛苦苦赚来的薪水买了个新手机,去了趟卫生间回来后便发现手机壳被摔碎了,员工气的大喊:“谁干的?”办公室里没有一个人回答,那个摔坏别人手机的人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也选择了逃避。

2. 狡辩,维护自己,拒不承认自己有错。

他们要么找出一堆的理由,表明不是自己的错,进而维护自己的利益,要么任凭别人如何追问,就是不承认错误。

3. 遮掩、修饰,意图抹去痕迹。

很多人追捧的喜剧片《憨豆先生》,就是以幽默滑稽的表演经典地展现了这种面对错误的方式。

憨豆先生每到一个地方,把一个东西破坏时,他就会拿别的东西补救,补救时又会弄倒另外的东西,这时,他就去扶要倒的东西,扶的同时又把周围的东西砸坏了,最后就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面对错误就像憨豆先生一样,不停地遮掩、修饰,甚至有人说谎话、骗人。

4.诬赖、反咬一口,强词夺理。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比如有的人迟到了,他会说“路上堵车了”,“等电梯了”,“天下雨了”等等这些客观原因来强行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更有人因为迟到而被扣工资了,他不去反省,反而和家人或者同事抱怨:“公司没有人性,天天只会盯着考勤打卡的公司能有什么发展?”

人会产生这种反咬和强词夺理的行为,无非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内心受到了冲击。

5. 耍赖。

这也是人际交往中比较常见的行为。朋友间聚会,有人迟到了,他说不好意思塞车了,等待的人说:“大家都一样,我们不也准时到了吗?”此时,迟到的人便开始耍赖了,说道:“迟到几分钟怎么了?叫唤什么?怎么那么事儿多!”这样的人不仅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变本加厉,对别人横加指责,妄图用这种方式掩盖自己迟到的事实。

6. 栽赃陷害,企图转移目标。

最常见的是,几个小孩子玩耍时打碎花瓶,然后互相指责,都说是对方干的。不是只有小孩子这样,成人有时也会用这种方式面对错误,职场里很常见。

某公司领导因为项目丢了大发雷霆,会议上责问员工,员工A说上司的方案出慢了,员工B说公司报价太贵了,领导追问:“报价是谁做的?”员工C战战兢兢地回答:“是我做的,没错啊!之前一直都是按这个价格定的,这次主要是客户对我们的售后不满意,上次的工程订单售后服务没有跟进。”就这样,一场会议下来,大家互相指责攻击,人人都说自己没有责任。

又比如最常见的迟到问题,都有人会找理由说是司机绕路导致的。

7. 暗中观察,视形势而定。

有些人犯错之后,会先看躲不躲得过,是否能承担得起责任,所以他们不会急于表态,而是会静观其变。

8. 认错,然后弥补,试图修复障碍。

当然,也有人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想办法去弥补由于自己错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从小到大,人犯过的错误多种多样,面对不同的错误,人们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而前面讲到的处理方式多半并不是积极的,正面的。犯错不要紧,关键是你如何面对错误。

2

错误的分类

错误从行为上看,分为主观故意和无心误会。

比如小伙伴们踢球不小心砸坏别人家玻璃,这是无心之失,而有的人觉得无聊拿着石头去砸玻璃,这就是一种主观故意了。

错误从结果上来说,分为严重后果和无伤大雅。

错误从个人认知上来说,分为意识不到和处心积虑。

以上6点也是在司法上对犯罪分子量刑和考虑判刑的基础。

比如误杀和谋杀量刑结果是不一样的。对于错误法律上是有相应的区分的,而对于我们来讲,上述三种分类决定了我们对于错误要承担的后果和责任。

但是这些是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错误,并不代表我们自己的态度。

我们面对错误,承担责任时,千万不要从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后果的大小,以此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若不能意识到这一点,错误都会有巨大的隐患。

凡事都有后果,做错事不承认错误,不代表事情消失了,掩盖了错误、隐藏了错误也不代表就没有责任了。

有些事情如果不及时止损,只会发生递增效应。

3

面对错误,应该怎么办?

1. 尽可能的减少错误的发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比如最基本的事情,主人不在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动别人的东西之前要征求别人的同意,这是正确的三观。

2. 多跟正能量的人相处。

有的人犯了错可能会说我也不想,因为我觉得不好,但自己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常和行为不端的人在一起,迟早会出事,而和积极认真、富有

正能量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方能长远发展。

3. 做人要尽可能的坦荡一些。

很多人三观没问题,也交往正能量的朋友,却常常在这一点上出问题。

这些人心里总是有自己的盘算,做人不够坦荡。盘算越多,人越不快乐,犯的错误也就越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群朋友出去吃饭,有人就在想,待会谁买单啊?当别人提议AA制的时候,这个人又开始想要是有人请客就好了,他会拒绝AA制。

当人开始有诸如此类的盘算的时候,往往就会在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

这种人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说话做事都带有明显的企图,而在企图的背后,这种人往往会耍小心眼,当有人说请客的时候,他就拼命挑贵的菜点,等到结账时,别人坚持AA制,他却站起来反驳说是某某人请客,和坚持AA制的人争论,甚至吵架。

现实生活中,很多错误都是由于人的小心思造成的,倘若人能坦荡一些,面对问题就会很直接,而不是遮掩、隐藏,让问题发酵,制造更多的矛盾和混乱,增加更多的成本。

4. 积极主动地参与人际活动。

有时面对不同的人犯的同一个错误,人们的态度不尽相同,源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亲疏远近不同,积极主动地参与人际活动,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多帮助身边的人,团结协作。

也许你不经意的某一个善举,会在将来面对错误时,帮助你降低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6. 错误发生时,要第一时间认错,承担错误并及时纠正。

很多问题后期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而第一时间认错,承担和纠正错误,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我们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要记得第一时间及时汇报,然后和公司的人一起想对策,弥补错误。

倘若一味地遮掩错误,不积极主动的承担,只会让老板觉得这样的人不仅能力不足,而且人品有问题,失去他的信任,得不偿失。

7. 降低说话的声调,减缓语速。

这是很实用的技巧。很多人犯错后会很紧张,情绪很激动,以至于说话张牙舞爪,甚至是耍赖,让人反感。

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人的诚意和态度,而诚意和态度很多时候正是通过声音和语速表达出来的。

降低说话的声调,减缓语速是帮助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8. 提高情商表达,缓解氛围和情绪。

面对我们的错误,别人肯定是不愉快的,气愤的 ,此时,如果我们能采取一些高情商的表达方式,来舒缓对方的情绪,避免针尖对麦芒,那么他对我们的责骂和恨意都会减少许多。

比如面对聚会迟到,可以先认错,然后开个玩笑缓解不愉快的气氛,进而讨论一些大家关注的话题转移注意力。

9. 要积极弥补、修正,给人以诚意。

上边提到的聚会迟到的事情过去了以后,如果能在接下来的过程里向大家敬酒表达自己迟到的歉意,又或者表明自己买单等等,这些都能弥补和修正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向大家表明自己的诚意。

10.总结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每个人都会犯错,最不可原谅的是一错再错,在同一个地方不断地跌倒。聪明的人是会选择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

11.面对别人的不依不饶,要第一时间认错、承担错误并及时纠正,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同对方有效沟通。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12.面对别人超乎寻常的要求,依然是要掌握主动权,积极主动地沟通,但要避免情绪化。

人一旦情绪化,会雪上加霜,弄得局面难以收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不会去详细地描述犯错的人如何道歉,别的人如何刁难犯错的人,他们只会记得有人犯了错,还和人争执、打架。

所以,面对别人的超高要求,我们要切忌情绪化,要态度诚恳地与人沟通。

有人可能想问,这样的态度会不会让人觉得自己好欺负,但其实好不好欺负不是由态度决定的,而是由人的实力决定的。

我们所呈现的态度是为了解决问题、缓解情绪,帮助我们扭转局面,与好不好欺负没有关系。

13.对于那些拒绝承认、承担和弥补错误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这样的人不妨将眼前的利益和长远的损害做一个比较,你会发现,虽然你获得了眼前的利益,而你却慢慢地被人孤立排斥,失去的远超于得到的。

犯错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无非是显性和隐性、眼前和长久的区别。拒绝承认错误又或者狡辩都将付出更多的成本。

面对错误,我们要让自己更成熟,更强大,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主动权,才能不怕犯错,心胸坦荡,心平气和去沟通,去解决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