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到雨母山看雨

 阳光之波 2021-04-17

或许是因为春天的缘故,出门见雨。倘若观赏游玩的兴致因为有雨而停止,则会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虽然在很多的时候,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倘若我们转变思路,或许也就柳暗花明了。

去雨母山看雨,并非是我们初衷,但去雨母山游玩的计划执行中,遇上了雨,我们也没有改期,反而对雨母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雨母山本来就跟雨有着很深的渊源。它原名云雾山,因地形影响,易起云成雾,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清雍正年间,衡永郴桂道(驻地衡阳)朱道台因久早不雨,百姓遭灾,便慕名来雨母山赤松子坛祈雨,“虔诚祈拜,雨泽立降”,因说“今云雾山无云雾,是雨母赐雨”,并赐送亲题“雨母山”三字金匾,是以更名雨母山。

雨母山中有赤松观,主祀赤松子。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得道仙人,系神农雨师,也是帝喾雨师,能呼风唤雨。据《神仙传》《路史》等记载,赤松子在衡州一带设有十八坛祈雨,雨母山赤松子坛是其主坛。这也跟求雨有关。

从市区驱车前往雨母山,只需20分钟。时间不长,却风景各异。雨母山是南岳山脉之首,与南岳、回雁峰斯守相望,与七里山、石牛峰互为龙蛇之势,海拔238m,相对高程200m。对于在市里呆腻了的雁城人来说,雨母山无疑是理想的后花园。

雨母山多水,密林。在万物勃发的春天里,山内层峦叠嶂,苍翠诱人。在春雨中走进雨母山,更能感受到雨母山的魅力。密林之间,水雾蒸腾,白汽缭绕,梵音袅袅。仿佛这不是距离市区20分钟车程的小山,而是漫步于远离人间烟火的仙境。我们撑着伞,一路嗅着洁白的柚子花那诱人的香味,或是闻着这个时候特有的春笋般的生发的清新气息,一边探寻着路边的蒲公英、青蒿、车前草,时而为前方出现的广阔湖景欢呼雀跃,时而为路旁一株含苞待放的月季感伤,时而为远处那凌空的亭阁惊艳,时而为那远眺云雾中朦胧的城市感叹-----

我们不能将自己局限于工作人,我们要学会在工作外的时间,去欣赏山水,去放逐心情,去了解某一项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去与这个世界建立工作之外的联系。

雨母山的雨,滴在马路上,悄无声息;滴在密林里,淅淅作响;滴在湖里,细细碎碎;滴在田野里的油菜丛上,道路旁的树叶上,晶莹剔透。

雨水真是个好东西!农耕时代,天不下雨,地要开裂,庄稼会全绝。靠天吃饭的年代里,雨水是金。现代社会里,晴天走路雨打伞,匆匆忙忙扛大山。在压力的重负下,能有几人可以轻松自在惬意地观雨?

虽不能时时惬意,偶尔有意为之,也未尝不可。当心情疲乏不堪时,当累觉不爱时,您不如学学我们,放下一切,去雨母山“求雨”,去雨母山观雨,让自己那快要干涸的心田来蒙受一场酣畅淋漓的、晶莹剔透的大雨的滋润吧!

(长按三秒关注视频号“阳光之波”可观看相关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