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致力于演绎杨贵妃故事的剧作家,死于杨贵妃生辰那日,是巧合,还是人为的意外?

 青于墨啊 2021-04-17

一生致力于演绎杨贵妃故事的清代剧作家洪昇,最后死于杨贵妃生辰旧历六月初一那日,究竟是巧合,还是人为的意外?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洪昇把旧作传奇戏曲《舞霓裳》改写为《长生殿》,因此才华显露、小有名气。次年八月,洪昇招伶人演《长生殿》,规模不小,名流聚众。而一个月以前孝懿皇后佟佳氏病逝,正值国丧期间歌舞张乐,于是洪昇遭到“大不敬”罪名的弹劾。

 
洪昇下刑部狱,被国子监除名,其他相关人员,也都被革职。当时就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说法。据说表面上是因为演戏惹祸,实际上是牵涉到了党争洪昇等人才因此获罪。
 
当时朝廷内有南北两党之争。南党以刑部尚书徐乾学为首,多为汉族官僚;北党以相国明珠为首,多为满族官僚。两党时常有争执、互相发难。洪昇与南党中人较为接近,而《长生殿》也的确触犯了忌讳,这才给了政敌机会。然而康熙帝虽然对洪昇等人作了处理外,并未深究《长生殿》剧本。
 
牢狱生活十多年,恍若隔世,洪昇似乎已经不是当年那样意气风发了。然而,他刚出狱,友人就告诉他,“《长生殿》已经搬上昆曲舞台,已经风靡一时!”洪昇眼前一亮,大喜过望,他知道接下来该做些什么了。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长生殿》付刻,友毛奇龄作序,序中说:“予敢序哉?虽然,在圣明固宥之矣。”也就是说康熙帝已不再追究这部剧本。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江苏巡抚宋荦命人演出《长生殿》,观者如蚁,盛况空前。而洪昇在宴席上“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尤侗《长生殿序》)。此后,吴山、松江等地相继演出《长生殿》。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宁织造曹寅集南北名流为盛会,邀请洪昇独居上座,让家乐班演出全部《长生殿》,连续演出三天三夜,盛况空前。洪昇自江宁返,行经乌镇,酒后登舟,堕水而死,时为六月初一日。这天,也是杨贵妃的生日。
 
《长生殿》的问世,洪昇一举成名;《长生殿》的演出,又带给他十年牢狱之灾;又因为《长生殿》,洪昇之死充满宿命论色彩。

 
落水而亡,很文艺的死法:那李白,不就是抱月沉江吗?而洪昇才名渐显之时,吴舒凫、赵执信、朱彝尊等文坛名家,对其倍加赞赏,洪昇便自比李谪仙。所以洪昇其人也有“落拓有如李白”之说;他死后,景星杓悼诗序言有“醉而沉水,时以捉月比之”。
 
可是《长生殿》,围绕着李、杨爱情的爱情悲剧,通过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上卷作者联系李杨爱情发展,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正在酝酿中的国破家亡的巨变;下卷又结合帝妃的生死离别,抒发了人们兴亡的感慨,同时歌颂了少数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物,鞭挞了在敌人面前摇尾乞怜的民族败类。

 
对于作为侵入中原的番将安禄山作者将其刻画成一个十分阴险、贪婪、狡猾、残暴的人物;并且借雷海青之口把卖国求荣的投降分子骂得体无完肤:“平日价张着口把忠孝谈,到临危翻着脸把富贵贪。早一齐儿摇尾受新衔,把一个君亲仇敌当作恩人感。咱只问你蒙面可羞惭?”(《骂贼》)
 
戏曲中的这些表达,是否让统治者深感不安,有被影射到呢?因此,有人认为洪昇之死并不是意外。
 
总之,洪昇之死已成谜,而《长生殿》却经久不衰,成为经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