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华尔街第一骗子伯纳德·麦道夫在狱中寿终正寝,活了82岁。 虽然死亡让这位疾病缠身的老人提前结束了150年的监禁,但他身后的恶名估计要永远流传下去了。 前半生,他是华尔街精英心中的金融神话,名气胜过巴菲特,一路做到纳斯达克主席。 后半生,他又成了所有美国人最痛恨的人之一,持续20年里,从数千人手中骗取了650亿美元。 162页受害者名单中,你能看见不少老熟人的名字:美国前任国务卿基辛格,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欧莱雅总裁贝当古……受害者遍布全球各个阶层。 当然也少不了中国人。一向精明、善于理财,被称作“中国打工皇帝”,盛大网络创始人唐骏这次损失是270万美元。 更多人是被骗得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有人自杀,有人沦落到街头捡垃圾度日。当时的人有多恨麦当夫呢? 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家玩具公司甚至出了一款麦道夫玩偶,身披红色恶魔服装,扛一把草叉。 玩法则是旁边配一把锤子,专门砸“麦道夫”来解气。 麦道夫玩偶 去年,这位81岁的白发老人因患上晚期肾功能衰竭,申请提早从监狱释放,检察官坚决不批准。 连特朗普都瞧不上麦道夫,称他完全是个无耻流氓,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没有批准他的请求,而是让他狱中度过了最后的日子”。 昔日的华尔街之狼,能让这么多人大跌眼镜、唾弃,其中一个原因,麦道夫的骗术真不是什么高明手段,而是“庞式骗局”,简单来说就是搞传销。 能用20年持续忽悠半个世界,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故事必须从头讲起。 01 勤奋、努力,前半生创业追梦人 这场美国史上最大的投资诈骗案揭穿后,有不少人尝试分析麦道夫为什么要这么做。 毕竟早在开始诈骗前,他已有了百万美元的收入,只要再创业几年,绝对可以成为草根逆袭的典范。 然而麦道夫要的可不止这些。 来看麦道夫的人生履历。他出生于纽约皇后区劳雷尔顿小镇的一个普通犹太裔家庭。 父亲曾开了一家运动品公司,相当成功,然而朝鲜战争期间钢铁短缺,无法获得钢铁原料,于是公司倒闭。 在命运大潮前,麦道夫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视为偶像的父亲失去了一切。 在此之后,想要重新赢取命运掌舵权的欲望,几乎贯穿了这位穷小子的一生。 说实话,在金融才俊遍地的证券领域,麦道夫的起点并不高。 他大学读的是名不经传的霍夫斯特拉大学,如今在全美综合排名第128位。 但麦道夫上进,肯努力,他拿的原本是政治学位,最后靠自己通过了证券经纪人资格考试。 学成毕业后2个月,麦道夫创立了同名的投资证券公司,创业资金还是向岳父借的5万美元,加上暑假打工赚来的5000美元。 一路打拼上来的麦道夫眼光毒辣,确实有生意头脑。 上世纪70年代,证券交易需要手工操作,效率低,麦道夫判断出电子买卖股票是未来趋势。 他率先投资25万,将股票交易所的计算机更新换代,赚了第一桶钱,这也给当时股票交易带来革命性变化。 但随着计算机化事业爆发,麦道夫生意越做越好,命运埋下的种子在某个时刻破芽了。 有一次,他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帮助散户买进场外股票。买进以后,市场立马崩盘,掉到0.5美元。 当时的客户几乎全都是亲戚,突然间,钱全部赔光。麦道夫非常担忧,毕竟人生差一点要成功了。 可能是害怕父亲的惨败再一次发生,他选择去强行扳动命运的阀门。 为了粉饰太平,他没告诉投资人问题,转而决定骗下去,拿出公司赚的所有钱,买回那些股票,再向岳父借钱运营公司。 结果,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年轻人是个金融天才,不仅能在股票灾难中全身而退,还能保住钱。 1991年美国迎来海湾战争,经济衰退,大多数金融专业人士有了投机心理,都希望有不赔本的买卖,来快钱。 麦道夫认为真正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 02 洞悉人性,曼哈顿名流们统统上当 所谓的庞式骗局,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有人投钱,就能拿着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营造赚钱的假像。 用这种方式,麦道夫根本不需要再费心拉拢客户,许多人排着队交钱,据当时投资人形容,麦道夫给人的印象是:他收下你的钱,相当于帮了你一个大忙。 上世纪90年代初,麦道夫被任命为第一个电子股票市场纳斯达克的董事长,并将公司搬到了美国金融地标口红大楼,拥有了整整三层楼。 Lipstick Building 与此同时,欧洲客户,瑞士信贷集团的主席,瑞银集团的主席等各大银行都跑来找他、讨好他。 连麦道夫自己都不理解,以前对自己爱搭不理的银行,怎么一夜之间,突然愿意掏出10亿美元。 你也许也会好奇,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的方式究竟怎么运转下去?还一骗20年。 麦道夫的手段了得。 首先他只帮有钱人来做投资,设立高门槛,要有介绍人,投资金额不低于100万美元。 这些富人要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低风险的适度增值服务。麦道夫给出的不高不低10%左右的利润回报,恰好击中了他们的需要。 这样稳定、可靠的模式几乎成了麦道夫的一种个人标签。 有好几个生活细节能看得出来,比如他会选择在固定理发店理发,每次给20%小费,他喜欢高尔夫,杆数稳定在82-88之间。 连办公室都呈现一种极度的严谨、控制力:大厅里的地毯、百叶窗、电脑显示都必须要在同一个角度、同一个方向。 麦道夫还做慈善,小儿子得淋巴瘤,他捐赠了600万给慈善机构。结果是,这些受捐助的客户十分敬佩这位大慈善家,又把钱投入到了他的公司。 更令富人们放心的是,麦道夫从不做广告,甚至连傲慢的都恰到好处——拒绝过150万美元生意。但越是这样,别人越想把钱塞到他的口袋。 据损失过1500万美元的威塞尔形容麦道夫:“他在自己周围营造了一种神话的氛围,一切都如此特别,如此独特,神神秘秘。” 那究竟会不会有破绽。问题便出在过于完美。9年期间,有人7次举报过这位数十年稳赚不赔的证券人。 举报人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写了一封信,信中29个警告,充分能指正世界最大避险基金是一场骗局。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所有的调查、质疑到了麦道夫那儿,就像掉进了黑洞,无声无息,一切都失去了作用。 你绝对想像不到最终拆穿这件皇帝新衣的人是谁。 03 “可我也帮很多人赚了很多钱” 庞氏骗局都是从自身开始瓦解的。它就像一只吃钱的怪兽,一旦停止饲养,就会出现反噬。 2008年,全球迎来金融海啸。金融市场下滑造成了投资人恐慌,所有人都想要回自己的钱。 麦道夫是华尔街当时唯一的流动资金池,和其他避险基金不同,只要7天就可以结算。 没有资金流入,全部流出。昔日冷静、沉着的麦道夫开始终日锁在办公室里算账:“我明白我死定了,我还不出任何钱” 20年间一笔笔账单早成了天文数字,麦道夫不知道怎么还,终于崩溃了,他和两个儿子坦白了一切。 熟悉的一幕上演了。那个以往了不起、视为神话的父亲,数十亿美元企业的老板在自己面前轰然倒塌。 律师给两个儿子的的建议是揭发父亲, 2008年12月11日,CNBC的头条新闻:“伯纳德·麦道夫因65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而被捕”。 铺天盖地的骗局报道,许多人仍不肯相信,有人冲着警察大喊,“你们肯定是抓错人了”。 逮捕只是揭开了罪恶的第一步。在那之前,总还是有希望,之后就完全是个悲剧了。 曼哈顿社交名人沃尔特·诺埃尔是整场骗局最大中间人,投资共计73亿美元。 他通过自己的5个女婿,将网洒向了纽约、南欧、巴西、中东、欧洲拉美和亚洲。 国内著名职业经理人唐骏,也并不是直接被骗,而是委托的四家国外专业理财公司受骗。 13000多位受害者卷入的是传销式骗局,遍布全球,麦道夫不过是金字塔最上方的骗子。 估计连麦道夫本人也想不到,从20年前,一个补漏开始,自己最后能骗到这么多人。 最终,他被判150年监禁以及1700亿的罚款,成为美国判刑时间最长的白领罪犯,当庭收监。 两个儿子同样受到牵连,原本大好青年才俊,命运及其悲惨。 父亲被捕两年后,大儿子马克上吊自杀了,尸体就挂在屋檐下。2014年,小儿子安德鲁死于癌症。 ![]() 曾有人分析如此简单的骗局能维持20年,是麦道夫过于想要成功的野心,是这一家人抱团勾结,是人性的贪婪,是麦道夫滴水不露的伪装...... 然而我却觉得,对财富的推崇,对权威的痴迷以及对神话的缔造,是一部分人合伙完成了这场骗局。 在狱中,麦道夫曾说着这样一句话:我所骗的有钱人都是贪婪的,穷人也得到了他们应得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麦道夫是落幕了,而世界上关于庞式骗局的故事仍然在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