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甘阿凉,是咱们四川三个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唯有凉山彝族自治州我踏足甚少,于是,今年上半年,一路拍摄了四川数个地级市火车站之后,由峨眉火车站乘火车进入凉山州,原本打算从甘洛,越西等一县一县逐渐行进到大凉山腹地,but,一想到夜晚找住宿麻烦,又小小发憷,于是,干脆坐火车一口气抵达西昌,直奔昭觉。(嘿嘿,实际上还是一只怕苦怕累的动物呵!)
在西昌火车站小广场,邂逅去昭觉扶贫的四川遂宁以及一东北的年轻人,一起乘坐小巴去往昭觉县。一出西昌,逐渐爬高在大山中,弯弯绕绕,从高高山上可俯瞰晨曦中的美丽邛海...。(网图--清丽的昭觉风光)
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地,是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拥有原滋原味的彝族文化。
平均海拔2170米的昭觉,距离凉山州州府--西昌县城100余公里,这里年平均气温10.9°
C.。
一路翻山越岭,穿行大凉山,行到山顶,浓雾弥漫,甚至不见前路,见识了凉山的山区风光...。
昭觉地处凉山州中部,因而有希望打造成大凉山公路运输枢纽中心。
昭觉县的彝族占总人口97.6%,是全国彝族人口之最的县城,昭觉流行有四大方言。
相对离云南不远,这方也有美丽的红土地,沿途山景与田园风光与云南楚雄彝族地区有些相似。
昭觉”二字笔画数分别为9笔,符合彝族人的原本信仰《三中三》。
从过去到现在,昭觉一直是彝族人的集中之地 ,位置也在凉山州中部。
从小巴车窗向外眺望,沿途不仅有美丽的农地--红土地与荞麦地,亦有彝家在水田插秧。
近3小时山路抵达昭觉县城,只有一个字“冷”!look,当地彝族人,还披着厚厚的羊毛披风--擦尔瓦。
昭觉,曾经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老州府所在地,而今的州府是西昌,作为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县,昭觉文化底蕴深厚,且
文化资源富集,有说“不到昭觉就不算到凉山”......。

未料到阳历五月的昭觉还似坝上初冬感觉,三件薄衣的我冷得“遭不住”,赶紧早餐--增加能量!
四川大凉山彝族男子标准的“擦尔瓦”,深蓝色的手织羊毛披风。凉山彝族自称“诺苏”,彝族的普通话(标准彝族话?)以及规范彝文,也是诞生在这方--彝族北部的大凉山地区。
彝族小伙子身着白色羊毛的短式“擦尔瓦,厚厚实实,保暖得很!街上行人亦有身穿羽绒服的,此刻早上大概只有几度气温,实在太冷,同车抵达县城的一个在昭觉搞建筑的汉族男子告诉我:昭觉县城的宾馆又脏又贵...,于是,彻底断念昭觉一宿,(加之未带厚衣物),决定不再纵深穿越大凉山地区,当日返回西昌县城。
(早有听说:彝族人不太讲究卫生”,男女都是“自带厕所”随地随时“卸载”,女子往地上一蹲便解决了“出恭”,有擦尔瓦or长裙嘛...)。
来此坐长途客车,心想:长途客车的始发点,应该有公厕吧!一问,木有!顺着路人手指方向,我钻进一个窄巷,脚踩烂路弯弯拐拐,终于摸到了一处私人的厕所,居民住宅旁搭建的一个棚子,交了一元钱“轻松”后,感受了对于彝族人的“背言”--比较“埋汰”,look,连个厕所都令我找寻费劲...。
昭觉城”彝语意为:山鹰的坝子。昭觉享有“中国彝族服饰文化之乡”,“彝族文化走廊”,“彝族民间文化宝库”等美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使之成为了一扇了解大凉山的窗口。
大凉山的特产--苦荞很有名,此系荞麦之一,因有诸多治疗慢性病的功效而备受欢迎。
听说,大凉山地区的彝族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名额,每年都大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
开往西昌的长途大巴途中休息,洗车,入厕,吃零食...。彝族壮汉司机会些汉语,我坐其旁座与他用川话
摆了会儿“龙门阵,全车乘客几乎都是彝族人。

乘客们多在客车停靠处买油炸土豆,一片一元,佐料中不知加了什么,洋芋沾辣椒作料,好吃!
山区主打食物--土豆,大凉山地区叫“洋芋”,彝族人都爱吃烤洋芋,绿头巾彝族女是车上售票员。
凉山彝族居于北边,云南与贵州彝族处于南边,正如中国的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之分。
苦荞,大凉山著名特产,它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集七大营养于一身,可当饭吃的食物。
四川昭觉,亟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很是丰富,皆系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大凉山高寒地区的苦荞,因其特殊生长环境而富含硒,具有卓越的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
足有五个理由说明四川的昭觉是中国彝人中心,有说:彝族人急极度需要建立一座不亚于彝族“麦加”的信仰城邦,围绕昭觉的“慕合山景”与“慕合山竹根水”,完全可以打造一番惊天动地的感觉......。
谢谢来访!
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