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想成功,就不能太专一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1-04-18

你好,我是沈老师。

最近,雷军造车的新闻,刷遍了全网。

其实,早在二月份就有媒体陆续报道了这个消息,但当时小米的回应一直是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2月19日,晚点独家报道小米计划造车;

图片

小米官方快速回应:电动车业务还没有开始立项;

3月26日,又有传闻说小米将和长城汽车合作;

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转发微博回应:“完全扯淡的假新闻。”

图片

结果,打脸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4天之后的小米发布会,雷军直接官宣小米开始造车。

这个消息一确定,大部分人的反应都是黑人问号脸。

啊?我没听错吧?小米不是做手机的吗?

其实小米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一门心思做手机的小米了,这些年小米推出了很多新的产品,有音响、扫地机器人、冰箱、电视和洗衣机等等。

图片

小米官网上的商品

官网上的商品列出来,几乎涉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在我们都以为小米在一心一意准备发大招的时候,它早就偷偷把我们包围了。

隔壁的华为看到小米这样也坐不住了,也开始宣布要打造汽车品牌。

图片

果然是不想做汽车的科技公司做不出好手机呀!

俗话说得好:“一心不可二用。”

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变得不太专一了,他们一直在扩张自己的发展领域,选择了很多个不同发展方向。

不仅是公司,人也一样,一个个都不满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摇身一变成为了“斜杠青年”。

为什么大家都开始变得不那么专一了呢?

其实就是因为时代变了,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都在默默尝试新领域,想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沈老师也是一样,以前还在做打工人的时候就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之后利用互联网,成功抓住风口,实现了自主创业。

作为一个斜杠青年,沈老师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在这个时代,你如果想要成功,就不能太专一。

1
 
有的人听了可能会感到很疑惑:沈老师之前不是说过只有把事情做到极致,才能取得成功吗?
 
不专一,怎么能把事情做到极致呢?
 
我这里说的专一,其实是对选择好的目标努力地进行钻研,不断学习和发展,做到最好。
 
NETFLIX曾经播出过一部叫做《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的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工作和生活。
 
图片
 
纪录片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比尔盖茨的父亲想邀请股神巴菲特一起吃晚餐。没错,就是那个一顿午餐可以拍卖出2000多万元的巴菲特。
 
吃饭过程中,盖茨的父亲让巴菲特和盖茨分别在手上写一个对他们自己来说影响最大的词。
 
最后发现,他们两个写下了同一个词“focus”也就是专心、专一的意思。
 
在比尔·盖茨看来,一个人想要成功一定要具备专一的态度,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这就是沈老师上面说的对目标的专一。

图片
 
但是,问题就恰恰在于目标这两个字上。
 
南辕北辙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有人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目的地在南方却赶车向北走的人。旁边的人一直告诉他你走错了,但是赶车的人却根本不听。虽然他拥有很好的车,很强壮的马,还准备了很多的钱,但是这种专一和坚持只能让他离自己的目的地越来越远。
 
我们如果设定错了目标,一味努力的话,也会变得像故事里的人一样,成为一个猪队友,努力地把自己推向成功的反方向。
 
都说地球是圆的,走着走着总会遇到,但成功和失败之间并不是完全重合的。选错了目标,你的专一和坚持带来的后果远比南辕北辙严重得多。
 
选择了错误的方向,专一就会变成固执。
 
它不仅不会帮助你前进,还会拖住你的后腿,让你没法逃脱。
 
所以,如果你想要成功,就要学着因时制宜,在合适的时候放弃掉自己的那一份专一。
 
2

话又说回来,我们要怎么判断自己选择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呢?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里面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存在完全正确的选择,人生的每个阶段的发展都和前一个阶段不一致。
 
随着时间的变化,即使原来正确的选择也会渐渐变得不再正确。
 
维珍航空的董事长理查德·布兰森年轻的时候创办了维珍唱片公司,为他积累了近十亿的财富。
 
但他却在唱片公司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开始转向航空业务,创办了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
 
在当时来看,理查德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脑子多半可能有点大病。
 
但放到今天来看,理查德的选择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

在互联网时代,唱片公司已经远远不如曾经那般辉煌了,但航空公司却因为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迎来了很多新的机遇。

图片
 
理查德的选择只能说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赌对了一把大的。
 
我们普通人没有理查德那样的勇气和能力,要怎么尽量保证自己能够及时判断形式,改变选择呢?
 
秘诀就是你要“花心”一点。
 
在从事一项工作的时候竭尽全力自然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程度。

专一不等于固步自封。
 
我们一定要从工作中抽出那么一点时间,去观察外部的发展变化。
 
我们要学会稍微从专一的态度中开会小差,了解一下其他行业的情况。
 
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在之后转换领域的时候,有准备地进行改变。
 
3
 
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专一地追求成功。
 
而是以专一为借口,掩饰我们的懒惰和懦弱。
 
沈老师以前遇到过一个学员,他和我咨询的时候就非常焦虑。
 
明明自己非常想改变现在的状况,想要通过副业来赚钱,但是又觉得自己一直都专注在本职工作上,没有其他可以变现的能力。
 
虽然购买了课程,但是却从来没有完成过作业。每次一问原因,就是劈里啪啦抱怨一通,中心思想大概是忙于本职工作,没有精力做其他的。
 
忙于工作其实算一种专一的表现,也没什么可指责的。
 
但是再仔细想想,他真的是因为专一才没办法开展副业的吗?
 
如果他能把自己抱怨的时间节约下来,把自己犹豫的时间节约下来,怎么不能开展行动呢?
 
没有能力,就培养能力,或者就干脆利用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能力。
 
没有精力,就提高效率,或者干脆辛苦一点挤压一下时间。
 
归根到底,他的问题从来不是因为对工作太专一。
 
而是他一直把专一当成幌子,来掩饰自己的懒惰和懦弱。
图片
 
没有能力,害怕失败,所以不想开始行动。
 
太过懒惰,觉得很累,所以没有完成作业。
 
这一切都和专一没有半点关系,却偏偏从天而降一口大锅,全部扣在了专一的头上。
 
这种例子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我才告诉你,想要赚大钱,就别把专一看得太重。
 
你看得越重,就越容易躲在它背后,掩饰掉你其他的小心思。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每个能赚到大钱的人身上都有各种数不清的优点,而专一仅仅是这其中最基本的一项。
 
能赚大钱的人重视专一的力量,但从来不会被专一这两个字绑架。
 
不会把专一时刻挂在自己头上,指挥自己的一举一动。
 
人要想成功,要先突出自己,然后才是培养品质。

专一只是我们成功的辅助,并不是不二准则。
 
不要太高估专一的力量,反而失去了自主性。
 
点个赞 在看,希望你也可以不被专一绑架,自在地做出选择,赚到大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