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高分到底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闲云野鹤qpab3u 2021-04-18

01

高中时,数学老师讲过一则轶事。

我们学校奥赛生的前两名,我们就叫他们A君和B君吧,某次模拟考试,规定时间是两个小时。

结果,他俩提前一个小时就交了卷,出了考场,老师听到他们在楼道聊天。

A君说:“这卷子太简单了,我每道题都尽可能用两种方法来做,还剩下这么长的时间。”

B君说:“我和你不一样,我先是正着做一遍,然后反着做一遍,反正这个难度真的没什么。”

……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他们两个人都考了满分。

02

不知道上面的“轶事”有没有演绎的成分,但是笔者确实亲眼看到过他们的做题速度。

那时候我们每次考试的考场,都是按照上一次考试名次安排,我偶尔发挥好了,也能够进入第一考场。

有两次,我有幸能够和其中一位主人公相邻,出于对大神的崇拜,就特意观察了他的做题情况。

考试铃声刚一响起,他便不假思索地把十二个选择题答案全都写上了——没错,这是他在发卷之后、尚未开考前的五分钟内,在心中已经做完。

开考后,当我还在连滚带爬做那些选择填空题时,听到旁边的他不断在翻页。

等我翻过第一页时,人家已经在给全卷做收尾工作了。

此时,考试时间仅仅过了四十五分钟!

毫不夸张地说,他做卷子的速度和笔者抄答案的速度一样快,就像是把大脑中成形的答案誊写到答题卡上一样。

最终的结果当然不用多说,人家是妥妥的满分,考大学——不,是参加奥赛,稳稳的省一,然后获得国奖,稳稳地保了清华。

还记得老师和我们说过,奥赛班的同学们如果学高考,都会比你们学得更好,他们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赛道而已。

人家就算不保送,也能考上。

这是真的,就算在奥赛集训最繁忙的时候,奥赛班根本没有学习高考科目,那些奥赛班的牛人仍然能够考到年级前几名。

这个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天分的作用。

03

有人把学生分为四类:学神、学霸、学渣、学弱。

轻轻松松就能拿高分,那是学神;刻苦努力拿了高分,那是学霸;不努力拿了低分,那是学渣;刻苦努力了还拿了低分,那叫学弱,不适合学习这条路。

不知道这么划分是不是科学,但以个人求学的历程来判断,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

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你看不到他多么努力而成绩却总是遥遥领先的同学,你竭尽全力都赶不上人家。

有一则学神调侃学霸的笑话说:

学霸考了98分,学神考了100分,于是学霸对学神说:“看,我才和你差两分,快追上你了。”

学神回答:“你考98分,是因为你的能力最高能到98分,而我考100分,是因为满分只有100分。”

就算到了大学里,这样的情形也依然存在。

经常“出圈”的例子,是清华大学的本科特等奖学金答辩。

候选者们不但各科都几近满分,而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谓是“六边形战士”。

而当我们翻看他们的成绩,有些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许多人本科期间便发表刊载在业界顶级期刊上的论文,这不仅让同龄人大吃一惊,更是大部分博士生,甚至高校教师都难以企及的成绩。

当教授们给予某个学生“这样的孩子是十几年出一个”的评价时,很难说不是个人天赋的造就。

孩子成绩越好越欣慰?父母:老了才懂,成绩差的孩子才是来报恩的

04

这么说,是不是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活路了?

当然不是。

其实所谓的“学神”和“学弱”在生活中都是极少数,大多数都在中间段——努力则成为学霸,不努力则成为学渣。

比如笔者在读高中时,虽然成绩在班里一直是中游,但觉得自己踮踮脚就可以够到排名靠前的一些同学,觉得他们也会有失误、会有偏科、会有头疼的事,而绝不是完美无缺。

于是,自己便有努力的希望,便有前进的动力。

至于那些趋近完美的“大神”们,基本都走的保送的路子,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并不是一种“阿Q精神”,而是承认差距的积极的态度。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也不会和最有天赋的人有直接的竞争。

所以,不必因为自己比不过天才而自怨自艾,选择能贴近的目标就好。

前几年有句流行的鸡汤语录:“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还没有轮到拼天赋的时候。”

其实不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拼天赋,只是每个人的周围,大家天赋程度都相差不多,所以才会聚集到了一起。

此时,努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要你付出的努力够多,就可以在同层次的学生当中脱颖而出。

就怕你不聪明,还不去努力,然后只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天分不好。

作者系在读研究生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