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目标感

 诗若图书馆 2021-04-18

Image

什么是目标感

  目标感是指做事做决策的人以达成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意识,以及在遇到困难困境时,甚至付出代价时,仍坚持冲刺目标的毅力和拼劲。

  所谓“目标感”,就是在意识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在行动上心无旁骛、朝它靠拢。目标感不等同于目的性,更加不代表功利。目标感,会让你的行动更加落地。

  目标感的核心,不是“目标”,而是“感”。就是经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能以此为行动指引。

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认为:“光你自己有目标是不够的,你必须为身边的人创造目标感。”扎克伯格在2017哈佛毕业演讲中提到他实现目标的秘密:Let me tell you a secret.No one does when they begin. Ideas don't come out fully formed. It only comeclear when you work on it. You just have to start.(翻译: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没有人能在开始的时候就做成功一件事情。任何想法都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你的想法会在你不断去落地去做的时候开始慢慢清晰。你只需要开始去做!)
 
目标感相关实验
 
  哈佛大学有一项非常著名的研究——目标对人生的影响,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在这群人中:
  • 27%的人,没有目标;
  • 60%的人,目标模糊;
  •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 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
  而25年后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职业和生活状况因为目标感,发生了很大的差别。
  • 3%有清晰且长远人生规划的人,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 10%有着清晰但短期目标的人,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他们的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 60%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有着稳定的工作与生活,但都没什么特别大的成就。
  • 27%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研究了目标感很强的人群,发现他们会高度投入工作,也对后代的养育和教导尽心尽力。
  生理上,他们比其他成年人更健康;心理上,他们也更满足,更幸福。健康的人生观也为他们的个人成功创造了条件。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改编,对原作者真诚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