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需要创新婚姻家庭模式,以此做为文化复兴的基础

 cqyuanye 2021-04-18

中国崛起必进于文化复兴,以此外消狐疑,内和人心。如梁漱溟先生所言,中国文化是伦理本位的文化,而其根本是在家庭。家庭永远是中国文化的命脉所在。

过去我们曾经自豪于中国人的家庭亲情优胜于西方,但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对中国婚姻家庭事务的冲击,特别是溶解在其中的西方个人主义观念对中国人的生活理想的冲击,中国人的家庭也出现了太多的问题,致使中国人不再能够自豪于家庭亲情。比如前两年的流行话题“啃老”,又比如这两年的流行话题“扶弟魔”、“毒鸡汤”,等等,这些话题都让人感觉到中国人的家庭不再像以前那样温馨。至于有关高离婚率、低生育率的统计数据,则清楚表明,当今中国人的家庭,较之西方人的家庭,已经不再有优势可言。

这是要给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致命一击吗?

恰恰相反,这是逼迫着中国传统文化自我更新,将自我提升到新的高度,重新适应当今人类生活的需要,从而自成为人类的新文化。

当今人类的关键问题,已经从生存问题转变为快乐幸福问题。现在工业化后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足以保障普通民众的养生所需,在从养生不足转进于养生富足后,人们的问题就变成了在已经具备物质条件的前提下,如何让生活能够真正快乐幸福起来的问题。而人类生活的根基永远在家庭,解决不好婚姻家庭问题,就谈不上生活的快乐幸福。因此,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也就是世界的婚姻家庭问题,中国的新文化,也就是世界的新文化。

如果说个人主义的毒鸡汤毒害了许多现代女性,让她们因为自私自利的愿望而伤害了家庭,最终也伤害了自己,那又可不可能通过颂扬奉献精神的鸡汤文就使大家回心转意,从而让婚姻家庭都因此归于和谐,人人得其幸福呢?显然,反其道而行之的鸡汤文也没有这么大的魔力,它有可能是牺牲了听信奉献精神的人,最后仍然毁了家庭。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出路,唯在于将人们置于能够各得其所各安其情的社会框架中,而这就要求对婚姻家庭模式进行创新,其要点则在于真正理顺婚姻家庭事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不能指望奉献精神解决一切问题,所谓“义者,宜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适宜的模式。

从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一面说。当今人类的婚姻家庭事务本身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女性从家庭中的依附地位,提升到了男女平等的地位。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是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形成,适应于农业时代的需要,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的时代,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不再适应现在的婚姻家庭事务的需要,特别是不适应男女平等的需要。时代已变,问题已变,应对事务的逻辑就不能不变,因此在保持家庭和谐这一内在精神的前提下,中国传统婚姻家庭模式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而且,变亦变也,不变亦变。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进行观念上的创新,但中国的婚姻家庭已经被动地发生了变化,早就没有了传统家庭的样子。

总之,时代变了,问题变了,中国的婚姻家庭也不能不变。虽然内在的道不能改变,但外显的模式却有改变的必要。也只有改变外显的婚姻家庭模式以适应新的需要,才能保持追求家庭和谐的原有中国之道。没有创新,就无法坚持。

在另一方面,就西方婚姻家庭观念及模式而言,由于摆明了的高离婚率、低生育率等现象,西方婚姻家庭模式绝不是解决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的出路所在,因此也就不必追求西方的婚姻家庭观念。比如现在说到扶弟魔,许多人的观念都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扶弟魔女子本人端正态度,重视自己的小家庭,而对娘家的无理要求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说白了就是要象西方人一样立足于彼此独立的人生观念,亲人之间也要将经济帐算明白,将权利义务观念弄得清楚,弃道德亲情观念而用个人权利义务观念,这明显是想以西方的观念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单就扶弟魔现象而言,西方的方法或许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在其它方面会引起什么联锁反应,则非其所考虑。就整体的婚姻家庭事务而言,西方家庭的现状清楚地向我们昭示,那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所在。

因此,我们最终只能选择婚姻家庭模式的创新,既要保持追求家庭和谐的中国传统精神,又要根据当今婚姻家庭事务的实际,创造性地设想新的婚姻家庭模式,这才是真正的出路所在。

而这方面的创新努力,将决定中国文化的未来。中国文化就是以家庭为根基的文化,处理不好家庭问题,中国文化就没有复兴的可能。而一旦她解决好了婚姻家庭问题,则其复兴也就不可遏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