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胆红素代谢
2021-04-18 | 阅:  转:  |  分享 
  
肝前性黄疸是指胆红素代谢障碍发生在肝细胞内结合步骤(与葡糖醛酸结合)之前的一种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其发生原理是胆红素产生过多,超过正
常肝的清除率。胆红素主要来源于循环红细胞破坏增加;在少数情况下也可来自骨髓内未成熟红细胞的破坏(即无效红细胞生成)过多或由非血红蛋
白成分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等物质在肝内合成增多所致,常见的疾病有溶血性贫血、蚕豆病、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等等。在病毒性肝炎、钩端螺
旋体病、败血症、肝脓肿或磷中毒等情况下,所发生的黄疸都是肝细胞性黄疸。未受损害或损害较轻的肝细胞仍能形成结合胆红素,但所形成的结合
胆红素有一部分可反流入血,因此血中也有结合胆红素。另外,肝细胞肿胀、门脉区炎性渗出物以及小胆管中胆栓之存在,都可妨碍胆汁排出,而促
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因为血中既有未结合胆红素又有结合胆红素蓄积,所以在胆红素定性试验中,呈双相反应。结合胆红素能经肾脏排出,所以
尿中出现胆红素。由于肝脏形成的结合胆红素减少,而且已形成的结合胆红素中,有一部分反流入血,所以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从肠道吸收入血
的尿胆素原虽然不比平时多,但因肝脏功能不良,从血中摄取尿胆素原的能力降低,再将它排入胆道的功能也降低,于是血内尿胆素原增多,尿内尿
胆素原也增多。
献花(0)
+1
(本文系windmill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