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绝美的海边景观台是“海地生活”客栈的标志LOGO
前两天昆明的博友好友“高原镜头”来电话,聊了她刚刚去的双廊。最大的感受:旺季,人多,客栈几乎爆满。没法,只得住到了对岸的才村。好在也是对着洱海,靠近大理古城,还允许带狗,客房也有特色。也算没有遗憾了。
想到春节我在双廊时,幸好还没有现在如潮的游客,客栈也没有如此紧张。
除了前面博文介绍过的“半月拖蓝”,想把我知道看到的双廊其它客栈呈现给大家。
到双廊的游客,都希望找到一家亲水临海的观景客栈,在此享受闲适的时光。
双廊是个正在开发的渔村。一些捷足先登者已经在岛上建了各具特色的客栈。
客栈,其实也成了双廊的一道风景。
除了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太阳月亮宫”和画家赵青的“青庐”外,(这两处私人宫殿虽说也对外接待游客入住,价格惊人。但绝非有钱便能进入。它们对客人很挑剔,并且据说需要提前一年预定。所以,这两处不在我们普通人的客栈范畴里。)双廊最有名的客栈便是“海地生活”了。
我知道“海地”,是源于博友安心的博客。所以,在去双廊前,特地把海地列入了几家备选客栈的首位。
据说海地是双廊第一家客栈。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家客栈。老板是我们江苏人。
“海地生活”与我后来居住的“半月拖蓝”,都位于“大建旁村”的最深处。两者临海并列,相距很近。
海地数个院落,沿海岸线一字排开。这里的视野极为开阔,只对着一面洱海。彼岸便是纵列如屏的苍山。

都说洱海最好的风景在东岸,因为能将苍山洱海同时纳入眼底的唯有东岸。其它的区域包括古城、喜洲,都只能前观洱海,回望苍山。所以,大建旁村的这一段是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

海地的设计者极具巧思:在海边搭建了一个木质大露台。露台上,只简简单单摆设了一件白色条桌,一只高凳;桌上几只小小而拙朴的玻璃水栽植物。
——洱海边的点睛之笔无敌景观啊!一幕绝美的小清新浪漫情调便这么出来了!(同见首图)
无论谁,见到它都一见倾心,无力抵挡满心的喜欢和坐一坐拍照的愿望。尤其是女孩子。
这也成为了海地的标志LOGO。
这套美丽的桌凳上座率很高,俺是瞅空抓拍了几张“空档”的——
海地3号院——


楼上的客房——

海地除夕露天年夜饭的壮观景象——

篝火晚会——


说实话,海地一二三号院落内部整体感觉一般。比较杂乱。看了以后,更加感到幸运住在了“半月拖蓝”。
据说真正体现海地特色的在它的四号院。但四号院非住店客人不得入内。
也是因为安心博文介绍,知道有个小博友徐乐在海地。既然到了双廊,顺便看看徐乐也是随缘的乐事呵。
徐乐带我们参观了传说中的四号院。
从外面看,四号院如此不起眼——

可是走进去,里面私密的奢华叫人一下时空转换般的惊艳——

尤其内庭的一面,直面洱海,让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

特别是这幅曾经看过、印象深刻的画面,梦境一般:仿佛沿着木地板可以一直走到海水里......
面水伫立的玻璃屏风,犹如一幅画框,真实而又空灵。若非天才的艺术灵感,怎会有如此超乎想象的设计——

夜幕下,沉墨与靛蓝交融的洱海,神秘诡异。让人幻觉:有水妖,在海边吟唱——


四号院的客房我们无法进入参观。但可以想象是如何的豪华舒适。但价格也是高得令人咂舌。春节期间客房约4000大洋一间。还很紧俏。
如果从观景视野的开阔程度来看,海地(包括四号院)较之“半月拖蓝”还是有局限性的。
但海地是有自己独特的“腔调”的。这种腔调便是它自己特有的文化。
关于海地,有这样的介绍:在海地,我们能做什么?游泳,皮划艇,打渔,自助厨房,乳扇制作,喂狗,挤奶,盖房,电影,摄影,养花,种菜,环保,支教,分享图书、音乐,看星星,海边无花果树下做瑜伽,在白族村落里溜达,洱海里驾着kayak环绕南诏风情岛、玉几岛,在后面的山崖上攀岩,骑自行车环洱海,挖色赶集,徒步鸡足山,到洱源、下山口泡温泉,碰见几个投缘的朋友,结伴行走接下来的旅程。
海地·生活,不仅是一场休憩,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起生活、一起劳作,如果你是NGO或是学生,或者你想在海地常住,且想做点什么,你将能获得免费的食物和干净的被褥。


海地之外,还有这样一些客栈。
“老渔港客栈”,无意中经过它的院落,被它绿意浓浓、花团锦簇、精致洁净所吸引。敞亮的休闲书吧,还有正在院里辛勤劳作拾掇的白族女主人......
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幅清新恬美的小画面——



“老渔港客栈”在一个旧渔港的港湾里。虽不面临宽阔的海面,却也幽静惬意。

女主人在清洗漂亮的鱼池——

走过路过的客栈。各位看好了下次来住——





注:“腔调”,借用现今海派热词。意为:格调、品味、“范儿”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