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此次自驾行路书时,我和大锅无数次摩挲着地图上那条紧贴中俄边境线的路:弯弯曲曲,时而伴随草原,时而伴随森林......当然,额尔古纳河更是始终相依,不离不弃。 这条神秘的边境路,二卡、三卡......七卡、九卡,这些风情独特的地名,诱惑着我们心驰神往、心旌荡漾。 前面交代过,所谓卡,是清政府在此设的边境哨卡,延续至今。 事实上从我们走过来看,这条路线,最精华的是在五卡——九卡间。(后话。) 从满洲里的二卡,至黑山头之间的三、四卡,这一段,风景并不是最漂亮的。比较单一,只是草原。 而且此时也不是绿色的7、8月,加之老天耷拉个脸,天气阴沉,环顾四周,空无一人,极难得遇见一辆车。真是“天苍苍,野茫茫”呢!所以这一段路的感受就是苍茫荒凉。 而于我的理解,这“苍茫荒凉”恰恰就应该是与“北之边境”这一特殊情境相合呢! 奶奶不太“乖”:在满洲里零度的气候下,拗着不肯穿棉袄,结果心脏有些不适。赶紧西洋参、桂圆干泡水给她喝,终于又健康出发了~~ 宝仔过一段时间就要和粑粑亲热一番,以示慰问。
牛羊也不得跨越国境哦 这一路都是壮观的铁丝网
终于,难得看见了一座蒙古包孤零零地伫立在草原上。 这一路过来,除了旅游点上的蒙古包,草原上很难见到我们想象中的“洁白的蒙古包像羊群一样散落在草原上”。旅游景点上那些崭新的蒙古包装潢精美,纯属是旅游经济的附属品,已经变了味儿。所以俺见到它们,总是远远地绕着走了。 今天终于在这边境线上遇见这原汁原味的蒙古包,我们自然不想轻易错过。于是右转车头,直向它而去。 ![]() ![]() ![]() ![]() 我们摇下车窗,和她打了招呼。很想被邀请进屋坐坐,喝喝奶茶什么的,感受一下真正牧民的生活。可惜发现语言不通,双方都不知所云——况且人家也没有邀请的意思,只好灰灰的离开了。 关于现在草原上难得见到牧民蒙古包的问题,(也是博友蝎子的疑惑),俺特地请教了内蒙的博友程朝贵。他告诉我:现在国家实行游牧定居工程,就是政府掏钱给牧民盖房子,让牧民定居。要看原滋原味的蒙古包只好到草原深处的夏营地,我们要拍经典的蒙古包也要寻找了,哈哈!现在看到旅游点的蒙古包真是没感觉,民族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平时在草原上很难见持着套马杆的汉子,节日里很多,那是专门安排的。
湿地地貌初显——
![]() 到了黑山头,天又暗了下来——与黑山头这个地名倒是很契合呢。
踏过瑟瑟荒草,继续向里行驶一段,终得见一条河,两条船,三个人—— ![]() ![]() 一攀谈,巧了:这位船老板是我们江苏扬州地区老乡呢!这船就是他承包的。因为冬季马上到了,他们已停止游船活动。正准备收拾收拾回老家,来年五月再来。
河岸那边俄方瞭望塔和建筑—— 宝仔到此一游——
在黑山头收费站,大锅发现北面一片草原洼地,于是,“大灰狼”以接近90度直角的姿势一点一点挪移到下来。在高坡公路上你无法发现这里隐藏着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这也算是给了我们失落心理的一个补偿吧: 这条小河应该是与根河源头相连的。湿地的曲水蜿蜒环流在草地上(尽管与后面的根河湿地无法比拟,但也是一个小小的惊喜了); 清澈的河水里,水草一簇簇一丝丝飘摇着,宛若水妖的青丝长发; 一头头吃饱喝足的花花牛,以淡定优雅的姿势静卧在溪水边,就像一个个漂亮的雕塑; 木栅栏随意地围着草场,不远处,散落在草原上的牧民小屋飘出淡淡炊烟...... 天地宁静。除了风声。 而此时相机的咔嚓声仿佛是一种罪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