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抠嘴巴、薅头发、戳眼,“婴式攻击”的行为,背后藏了什么原因?

 IF枕边育儿 2021-04-18

表妹说,最近她在喂6个多月的小宝宝吃母乳的时候,经常会被娃薅头发、抠嘴巴等,孩子的这种动作,我们大人有的时会感觉到捉摸不透。如果说孩子是开玩笑的行为,但是他们下手却很重。老母亲打娃又舍不得,不打自己感到很生气。

在哺乳的过程中,宝妈多数都会宠爱地垂下头望着孩子。随着宝宝的月龄越来越大,他们会出现这种“婴式攻击”行为,这是孩子对于妈妈爱的表达。

妈妈倒不是嫌宝宝的小手脏,但是孩子的这种举动,有时让家长很难受,因为娃下手没有什么轻重,戳得很疼

记得大宝小的时候,也经常会把小手伸进我的嘴里用力去抠,有时还会戳眼睛。我会将娃的手推开,然后严肃地告诉宝宝:不可以这样做,妈妈会很疼的。

大宝看到我的表情会很不开心,有时还会假装哭几声。然后继续拿出他的小手,来扣我的嘴。经过正确的引导,过了一段时间,孩子慢慢地改了过来。

4个“婴式攻击”的行为

行为一:抠嘴巴

宝宝在吃奶的时候经常把手伸进老母亲的嘴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在作怪。因为宝宝吃奶时,妈妈基本上都会和孩子说话,娃看到妈妈的嘴一动一动的,自然就会被吸引到。

一岁左右的孩子对于孔、洞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们看到很多小孩子都喜欢抠沙发,抠墙角洞。

应对方法:妈妈可以通过给孩子找一个玩具或者是物品,或者是挥手等,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买动动车或者是洞洞板,来满足小宝宝这种戳、挖、扣等好奇心,一岁左右的孩子对于孔洞都特别感兴趣。

行为二:薅头发

对母乳喂养的阶段都将头发剪得很短,因为这样能够避免被娃薅头发。还有很多妈妈佩戴的项链,耳环在孩子面前来回飘动。小宝宝的注意力自然会被吸引过去,引起孩子抓的兴趣

这也是在哺乳过程中,小宝宝给妈妈发来的交流互动信号,如果老母亲没有及时的去回应,他就会通过薅头发等行为来引起妈妈的注意。

应对方法:哺乳之前,妈妈可以把头发扎起来或者是往高一点。将平时佩戴的项链,耳环等都摘下来,这样也能够避免母子之间被抓伤。当孩子挥动手脚,注视着老母亲咿咿呀呀发出声音的交流信号时,母亲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回应。

行为三:抠鼻子、抠眼睛

宝宝在吃奶的过程中不仅会扣妈妈的嘴巴,还会去戳老母亲的眼睛和鼻子。除了对孔洞的好奇心之外,随着宝宝动作的发育成熟,他们的手指动作更加精细了。

有的孩子对于大人打喷嚏,揉眼睛等动作也非常好奇,这样他们会一而在再而三地去扣家长的眼睛和鼻子。

应对方法:家长不仅要多给孩子买一些孔洞类的小玩具来满足他们挖沟等需求。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举动,做好躲避,尽量不要被娃抠伤。

行为四:咬衣服

孩子1岁之前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探索方式主要都是靠嘴巴,不是靠手脚。孩子无论看到什么东西都想将它塞进嘴里,通过这种方法来认识新的事物。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小宝宝,把自己的衣服咬的都是洞。而且孩子的牙齿也开始发育了,他们希望通过咬东西起到磨牙的效果,这样也来缓解出牙期的不适。

应对方法:对于小孩子来说,啃咬东西是他们婴儿期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家长们不用过于焦虑。

如果担心孩子啃了不干净的东西会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发育,家长可以选择用消毒的奶嘴,咬咬乐等用品,这样会满足孩子啃咬的欲望

这些行为背后藏了什么原因?

当宝宝出现这几种行为时,家长不要训斥孩子,他们多数都是一种爱意的表达,如果父母大声斥责,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家长需要多陪陪娃,这样孩子的安全感就会越来越多,也能够让宝宝尽早地独立起来。

妈妈多做些转移孩子注意力的行为

这个阶段和宝宝讲道理,他们还不懂。如果怒气冲冲地责骂,会把孩子吓哭。可以给孩子手里放上一个喜欢的玩具,这样他们有事情做了,不会再拿自己小手来抠妈妈。

家长要多和孩子互动

比如微笑着对视,然后让孩子也对着自己微笑。或者是妈妈将自己的一个手指给娃,让孩子紧紧抓着,用手和孩子互动,他们就不会再去抠妈妈的眼睛。也可以蹭一下孩子的额头,让娃也会回蹭妈妈的。

枕边育儿寄语:

对于小宝宝来说,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孩子对于妈妈的一切都会感到好奇,对于宝宝,抠眼睛,薅头发这一系列的行为也是探索世界的过程。孩子其实最想得到妈妈的关注和爱,母亲平时要多和孩子互动,专注地陪娃。这样孩子才能够感受到妈妈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