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业||桑梓情怀——回望旅途

 文史艺苑 2021-04-19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有人说,人生如梦。也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梦也好,戏也罢,我觉得人生更像旅途。我年近古稀,回望旅途,虽然极其平淡,无所建树,但我没有浪费时光,虚度年华。在平凡的岗位上,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为精神文明建设、也为自己钟爱的美术事业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

1952年,我出生在神池县西土棚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父韩永兴是我爷爷的遗腹子,他八岁丧母,由其祖父韩耀武抚养长大,少年时考入省立五中——宁武中学,因其祖父病逝,中途辍学回家。在旧社会又误入岐途,参加了一贯道组织,成为了自己一生之污点,解放后在镇反、肃反、文革等历次运动中备受牵连。但他凭着自己的忠厚老实和文化水平,于1956年参加工作,历任神池铁业社会记、铁木农具厂出纳、机械厂统计、手工业经理部会计等。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深得领导信任和同事赞誉。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入一贯道的历史问题,于1970年清理阶级队伍被遣送回村。花甲之年又饱受精神上的折磨和身体的劳累近十年。1978年落实党的政策平反复职,重返工作岗位。但数悲一喜,1979年冬感身体不适,1980年正月去山西省肿瘤医院就医,确诊为巨块型肝癌。于1980年三月初三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从记事的时候起,我和画画就有不解的情缘,幼年时每逢春节,我便捡一堆彩色碎纸,拿一把小剪刀,画了剪,剪了画,把家里雪白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图案,在母亲蒸馍馍的蒸笼里,也少不了我捏的一大堆“四不像”面塑。夏天,铲平一片黄土当纸,折几根柳枝为笔,画山、画水、画牛、画马、画自己喜欢的一切,身后围成一圈的村中长辈们边看边夸,我心里总是甜甜的、美美的。十二岁时,我跟随父亲到神池城关完小上学,六年级时,我的一篇作文《给回乡知青大哥哥大姐姐的一封信》被语文老师高向崙送到县广播站被选中,并连播数日,我也成为城关完小有名的好学生。完小毕业升初中考试,成绩虽佳但因我父亲的历史问题被录取到八角中学。初中期间,我的美术老师王琳给予我特别的钟爱和耐心的培养,成为我的启蒙老师。学校墙报和黑板报的报头都是派我完成,雷锋、王杰、焦裕禄、欧阳海等英雄人物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我都认真画在了报头上。

1968年初中毕业,我回到农村,和我同时回村的几位同学都逐渐离开家乡,有的当了民办教师、有的到公社开了拖拉机、有的参军,留在村里的仅我一人。我开始品尝劳动的艰辛和汗水的苦涩。春天黄风黑土,我挎着粪笸箩跟牛抓粪;夏天赤日炎炎,我扛起锄头锄苗;秋天虽天高气爽,我割莜麦、刨山药,仍累的腰酸背痛;冬天寒风凛冽,我又赶着毛驴车上孟楼湾拉炭。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我养成了勤劳俭朴和吃苦耐劳的性格,更使我懂得了农民的淳朴善良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

1971年,1573部队野营拉练来到神池,团部设在东湖,其中一个连驻扎在我们村,连部就设在我们院中,连长和指导员看到我的美术基础,问我是否愿意参军,他们团电影队正缺一名画幻灯片的人,时任神池县武装部长兼县革委会主任的谭双进原任他们团政治处主任,只要请示谭双进同意即可,参军后先下连队锻炼三个月即转为干部,团长和政委还专门看了我并和我谈了话,一切都妥了,最后政审一关因我父亲的历史问题未能通过。我的希望化为泡影,内心充满失落。父亲饱经苍桑的脸上写满了内疚与不安,但仍开导我说:“中国十忆人口农民最多,你不到二十岁,先当好农民,只要自己努力,以后的机会还很多。”我仔细回味父亲的话,心里好受了许多。西土棚的父老乡亲们在这片黄土地上,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不也是无怨无悔,有喜有乐吗。我无才无能,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那样生存下去。于是我下决心努力磨练,学会各种农活技术,当个好农民。

1975年3月,宁武剧团元老之一、同村张承美给我捎话说,宁武剧团急招美工,如我愿意即去报考。我又心动了,急急忙忙向生产队请假,慌称去神池有事,如说考剧团是不会批准的,因他们还指望我抓粪哩。我到了宁武后,张承美将我推荐给剧团领导,宁武籍的一位同志也同时报考,剧团领导拿出一大堆样板戏剧照,让我们各自画一幅场景效果图,他画了《平原作战》第三场,阴云密布、色彩暗淡,不容易出效果。我选画了《杜鹃山》第三场,蓝天白云、苍松翠柏、土黄色的月亮门、黛青色的砖瓦,色彩明快、对比强烈。剧团领导很是满意,立即开会研究,一致同意录用我,时任团长兼党支部书记的李明同志问我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我如实禀告了家庭出身中农,父亲入过一贯道的问题。李团长谆恳地说:“我们不唯成份论,重在个人表现,你必须努力工作,好好干,就可录用你。”并给西土棚大队开了录用函,让我回去加盖公章,我心里忐忑不安,生怕又有什么变故。我回村后立即向村支书和众位大队干部作了汇报,并要求放我走。村支书也答应当晚召开会议研究,明天通知我。我一夜未能合眼,不知是继续抓粪还是能画布景?第二天一早,就有几位俏俏告诉我说,通过了,放你走呀。村支书也把我叫到他家里,叮嘱我到了剧团好好工作之类的话。我如释重负,背了些简单的被褥就匆匆赶到了宁武县剧团。

第二天我便正式开始了工作,剧团正排练《磐石湾》和《杜鹃山》两部剧目,由于前任美工辞职,做下的一大堆布景架子放在了我的面前,我仅凭着自己薄弱的美术基础白天画硬景,晚上研习天幕景片,每天工作到午夜一点多钟,有时通宵达旦,放下粪笸箩的我并不感觉到什么是累。此间我曾请教于神池剧团李辛贵老师,我问他多长时间能掌握画布景技法,李老师说需要两年,可宁武剧团哪能等我那么长的时间呢,两个星期过去了,《磐石湾》排练完毕,我的布景也按时完成。彩排那天,县文化局长和有关领导坐在台下观看,并听了李团长对我的介绍,都表示基本满意。《杜鹃山》的布景也按期搬上了舞台,又让我兼任了舞台电工。李明团长对工作要求极严,但在生活上对同志特别关心。看到我满身颜料又无换洗的衣服,便破例给我发了肥皂、香皂和一套工作服。那时候剧团生活较差,早晚饭玉米面窝窝小米稀饭、中午多是蒸高粱面和熬山药,人们习惯叫“红绳绳、黄铃铃”,一星期最多两顿白面。李团长看我工作辛苦,有时他家里改善生活,便邀我到他家吃饭,还烫一壶老酒。剧团的人们说,历任美工唯我有此待遇。我既感动又无以为报,只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作为报答。

1976年忻州地区剧团汇演,宁武剧团自编历史剧《宁武关》参赛。为了设计好舞台美术,我跑到李自成和周遇吉交战的禅房山下写生、又到周遇吉遗址(粮食局大院)画古建筑、又画了当年作为防守工事的护城墩地形地貌。忻州演出后,宁武剧团舞台美术在全区十六家剧团中评为第二名。当即五寨剧团项生荣副团长以高待遇邀我、神池剧团也让我回到神池剧团、静乐剧团高成栓团长亲自承诺,以高两倍的工资请我到静乐。但我不能背信弃义,都一一谢绝了。李明团长随之知道了此事,狠狠地教训我过河拆桥,我向他如实讲了事情经过,并表明我的观点,他又高兴了。回宁之后,剧团保管年迈退休,李团长又让我兼任保管,这可是一人顶三人干呢,我推辞承担不了。李团长说“我不是没有人,交给你的是剧团的全部家当,你拿着钥匙我放心”。我还能说什么呢。同年底我由协议工转正,家属户口也随之迁到宁武农村。第二年,李团长调任工商局副局长,剧团元老史福林同志调回剧团任团长,我仍一如继往地努力工作。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百分之二调资,宣传系统八个单位只有两个指标,剧团五十四名职工只能调一人,其他单位调一人,由各单位分别投票选出,我以得票最多占了剧团名额。工资由每月三十三元调为三十九元。

我利用一切时间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每年可画素描、速写三百余幅,就连晚上演戏,我也爬在配电盘上练毛笔字。两任团长都鼓励我要搞些创作,发表些作品,为剧团争光。当时著名画家王建华在宁武文化馆工作,我拜他为师、向他学画,从此我有了学画的极好机会。王建华老师生活特别俭朴,他妻子儿女均在宁武蒯屯关村。我们有时一体做些莜面鱼鱼、熬山药,再买半斤薯干酒改善一下生活。有一次公路段请我们为其美化会议室,给我们送了一条价格三元三角的“东风牌”香烟,他让我去换成“勤俭烟”,勤俭烟每条八角钱,一条换成了四条,他高兴地对我说:“咱们都是穷人,要节俭过日子,这足够咱们一个月抽了”。

王老师教了我画工笔画的基本技法,并给了我一张熟宣纸。我创作了《蔡文姬》《王昭君》《文成公主》,分别选入忻州地区美展和发表于《春潮》及《忻州文艺》。这更鼓足了我画画的决心和勇气。

1980年,剧团领导拟培养我竞选副团长,王建华老师也荣调山西省农业展览馆工作,后调入太原画院。宁武县委宣传部又将我调入文化馆。为我提供了更好的画画环境。从此,宁武县的各类大型展览均委派我设计和制作,并多次在忻州地区获奖。在群众美术工作中,我积极组织和辅导业余作者,每年举办至少两次书画展览或大赛,宁武涌现出一批较有实力的业余书画新秀。1983年我被忻州地区文化局、文联、群艺馆评为“优秀美术辅导干部”。

1985年,韩业在文化馆办公室作画

1986年,韩业(左二)和宁武文化馆部分辅导员在太原参观省美展

1986年韩业和宁武文化馆馆长田成龙在北京出差

我应邀为各单位会议室和宁武宾馆作大幅国画一百余幅。我的美术作品也屡屡在省、区参展和发表。我被选为政协宁武县第一届委员。(第三届任常委,历任至第六届离岗)。1987年我又被忻州地委、行署授予“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嘉奖。

忻州地区文化局、文联、群艺馆将我作为重点作者数次召回忻州进行创作,著名书画家陈巨锁、张启明、邢晨声亲自指导,传授技艺。巨锁老师教导我“提高文学修养,增加画外功夫”。晨声先生要求我“以分秒计算人生,以永恒要求作品”。我又结识了山西画院前任院长王淳、省美协前任主席姚天沐、著名书法家田树苌等,跟随王建华老师到太原画院观赏众名家作画和他们的作品,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又自修完大专汉语言文学全部课程,研读了中国美术史,反复研摩、品味、临习了范宽、赵佶、马远、任伯年等历代大师名作,使我的绘画技艺和画外功夫日益扎实,成为全区具有实力的画家之一。

1990年,著名作家、书画家郭新民先生调入宁武,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十年之久,成为我的上级领导和书画道上的良师益友,并给予我工作上的扶持和生活上的关怀,这十年时光也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记忆。我和新民先生初识于七十年代初期,那时他和陆坦插队于小山村,我在西土棚村务农,1972年“户县农民画”风摩全国,神池县文化馆挑选了郭新民、陆坦、郭虎成和我作为业余作者,组织我们到太原参观“户县农民画”并进行创作,文化馆王巨宝、邢舜田当辅导老师,我们四人的画全部入选忻州地区农民画展览,新民的的作品《老书记》在省里获奖。后来新民和陆坦考入山西大学,我到宁武参加了工作。

1990年,忻州地区农民画和武钢集团板画联展,同时召开美术工作座谈会,前排左三、左四、左六为武钢有关领导,左七为著名画家邢晨声,后排左二为韩业,其余为忻州地区及各县文化馆部分画家。

政协宁武县第四届委员会全体常委合影,后排右一为韩业

1995年,韩业(右)陪同省美协主席姚天沐(中)和著名画家裴希敏(左)在宁武天池采风

1996年,时任宁武县委书记郭新民(中)、县政协主席赵温(左)和韩业合影留念

没想到二十年后又重逢于宁武。他到任后任人唯贤、励精图治。为抓好工农业生产,他提出了“创建百里中枢经济带,建设两个千亩滩”的宏伟构想;为振兴山区教育,开展了集资办学、尊师重教一系列活动;为转型绿色产业,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为宁武人民饮水健康,引汾入宁;为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1990年,在新民书记倡导和领导之下成立文联,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和文代会选举,将知名作家王树森调入文联任主席,将知名作家廖山海和我提拔为文联副主席。宁武县的文艺工作受到县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参与文学和书画创作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使宁武县的文学艺术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他亲自指导县工会组织规模较大的“宁武县职工书画展”亮相忻州,时任省文化厅副厅长任志华、地委宣传部长吕茂田、地委原组织部长郭伦亲临剪彩。著名书法家陈巨锁为展览题辞,忻州地委、行署有关领导和文艺界众多名家助兴祝贺,忻州电视台、《忻州日报》《山西工运》杂志均作了专题报导。

宁武县职工书画展在忻州展出,参加剪彩议式的部分领导和众名家。前排左四为地区文联主席杨茂林,左五为宁武县委书记郭新民,左六为地委宣传部长吕茂田,左八为地委秘书长班宇飞,左九为宁武县工会主席李宝玉,后排左三为宁武文联韩业,左四为地区电视台副台长刘新春,左五为著名书法家陈巨锁,左六为宁武县副县长吴荣富,左八为著名画家邢晨声

他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之余,曾和我一体切磋书画,合作了以山区教育为题材的国画《渴望》,被选入省美展并发表于多家报刊。他的书法作品也屡屡入选省级以上展览和发表。

为发展宁武旅游事业,他亲笔题写了“汾源灵沼”“海瀛寺”“雷鸣华夏”“昌宁公家庙”等多处牌匾和楹联,责成我亲自雕刻。当我陪同中央美院教授朱维民、省美协主席姚天沐等褚多名家驻足这些牌匾前,观赏这苍劲古朴、神采飘逸的题字时,竞不敢相信是出自一位政务繁忙的县委书记之手。汾河源头的汾源纪念碑基座镶嵌的石雕“宁武八景图”由新民书记设计和题款题诗、由饱学之士邢晨声和我绘制了画面。我创作绘制的汾河源头汾源阁《水母的传说》《水母巡河图》《台骀治水》等多幅大型壁画,他亲自审阅草图,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他鼓励我多画些宁武风光名胜,为旅游助力。我身背画具,屡入管涔、几登芦芽、数探汾源,创作了《芦芽叠翠》《汾河源头》《天池胜境》《象顶奇石》《悬崖栈道》《古关览胜》等二十余幅作品,均被选入市级以上展览和发表于各报刊。我和新民先生的身份地位虽相差甚远,但出于共同的爱好和他的博大情怀,仍结下了珍贵的书画情谊。

韩业年近古稀的业余生活

神池的莜面山药蛋哺养我长大,芦芽山的雄奇、汾源大地的灵秀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其作品《故土》于1991年获中国“镍都杯”国际书画大赛优秀奖;《母爱》1993年获山西省卫生厅书画大赛佳作奖;《收获》2003年获省委宣传部、省计生委主办的绘画大赛二等奖;《优质服务进万家》2009年获省计生委、省文化厅和省文联等单位主办的“人口文化”美展三等奖。《黛玉葬花》入选山西省第十一届美展;《走向世界》入选山西省第八届运动会美展;《绿色丰碑》入选山西绿色明珠美展;《渴望》(与郭新民合作)入选庆祝建党70周年山西省美展;《春牛图》《风雪牧羊图》入选山西省职工书画展;《在生死线上》《毛泽东沁园春 雪词意》《夜话》《收获》四次获忻州市美展一等奖;《五台山胜境》《致富图》获忻州市美展二、三等奖。有近百件美术作品分别发表于《人民政协报》《山西日报》《山西政协报》《火花》《北岳风》《山西工运》《春潮》《五台山》《忻州日报》《忻州文艺》《忻州美术作品集》《忻州名家书画集》等,多件被选作杂志封面封底。《山西政协报》《忻州日报》数次将我的绘画历程作了报导。另外设计绘制了《神池县志》《今天的情绪》《宁武治汾十年》《耧铃叮咚》《宁武文史资料》《宁武风光集萃》等二十余部书籍的封面。由著名书法家陈巨锁题字、著名文学家杨俊峰撰文、由我绘制的大幅国画《忻州长城全图》陈列于偏关县博物馆。其艺术生平和作品简介被录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管涔山志》等多部辞书。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个人的历程只不过沧海一粟,我人生旅途的痕迹也不及莹火虫之尾光,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家乡褚位领导和文友厚爱,约我写此简历,实在让世人笑话了。殷切期望众师长及同仁志士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韩业,国画家,大专学历,国家三级美术师。1952年4月出生于神池县西土棚村,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忻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忻州市文联会员,忻州市书协会员,宁武县文联副主席、政协宁武县第一至六届委员、常委等职。有100余件美术作品分别发表于各大报刊,在国家级省级美展和书画大赛中获奖20余项,其生平事迹和作品被录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文艺群星辞典》《管涔山志》《神池县志》等多部辞书。

留言之窗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如果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在作品推出一月内全部支付作者。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4、凡本平台发表的原创作品,其版权归《文史艺苑》所有;转载其它媒体的作品,由于未能及时联系到作者和有关媒体,如涉侵权问题,接到告知之日及时删除。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