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文龙||石灰窑古村历史文化探究

 文史艺苑 2021-04-19

前言:盛世华夏,欣欣向荣。城乡一体发展深入人心,农村走向城镇,资源共享,日新月异。21世纪今天的中国乡村,也多了不少高楼、花苑、广廊。随着撤乡并镇、撤村并乡、异地搬迁步伐的延伸,一些极其偏远的山区农村由行政村变成了自然村组,变成老龄村,甚至空心村。这些几乎被忘却的空心村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记忆,是乡愁。从振兴农村那一声高歌起,偏远山区农村将再次从历史的沉淀中荡起涟漪,成为新时代呼唤下一道靓丽风景。在太行山西就有这样一个小小农村,人们越来越发现他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古老的文明。

太行山西,清漳河东,晋商古道,峡谷河岸,有一个小小山村;顺河道东行达明长城遗址黄泽关约九公里,沿峡谷西向通古辽州府地五十多公里;盘古开地以来,这里并没有路,后来攀山沿河行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自然曲径路道;山路崎岖可峰回路转,崖栈错落可暗渡陈仓;石潭神奇秀色可餐,土植神奇物稀为贵,人文神奇传承发扬。这就是地处太行红谷——左权大峡谷的石灰窑古村落。

两处碑刻

说古道古,石灰窑遗址文化源远流长,现存遗址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重修与创建,不乏有更早遗迹尚存。在乐楼、祠庙、村阁、土楼及四合院建筑群中以乐楼建筑最具历史代表性,石灰窑平调戏曲响誉关中塞外,演绎唐宋元明清等名剧成为历史的一个缩影。过去的人们以修建庙宇为功德,刻碑立传,传证后世。在石灰窑村的西街正中坐北朝南修建了祠庙,供奉龙王,圣贤人在此传学,又坐南朝北修盖了乐楼给龙王唱戏,约逢五十年修缮一次,祈福风调雨顺,子民万代安康。今译《重修龙王庙》碑记,石灰窑古村掌管组织修缮的地方领袖中,乡里有介宾,村里实际工作者有紏首与经理,有正八品国家行政官吏及儒学生。工程空前,耗时数月,有阴阳先生。出资积善,以地亩起钱,千文计算,有账管代,佃钱维首与众维首。在武怀癸为紏首的领导下,古本村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占产”在周边山上居住的乔户武户纷纷出钱或施舍木头,专门聘请木工,丹青,玉工等技术工人,还有路邑作帮工以抵店账。碑记记载,大清道光元年与大清同治十年辛未上浣,两次重修乐楼龙王庙,之于更早修了多少次,因有的碑石被毁给进一步考证带来难度。今尚存碑证立在乐楼前:“州东石灰窑村有龙王庙一所,戏楼三间,末知创自何时,乃重修于道光元年迄今五十余年”。
 

乐楼

每次重修耗时费力,不免都有改观,碑记称:“按地亩起钱以资其用紏工龙材以成其功又创建东西垣墙以场及卷棚大门无不改观经营数月而工程告以场地见栏聚鸟平不足比其华刻角丹楹莫能仿其丽”。今见乐楼:“石五层,柱十二,金木土水。椽四余,山八字,拱直相宜。垂三枋,进两梁,前后有戏。街心立,知方圆,粗中带细。”间单质朴中带着秀气,年轮岁月里充满勇气。有人说笑说:这是穆桂英五十三岁又要挂帅了!21世纪的今天,有学生文《石灰窑古村落》推敲还原了乐楼的原貌。文说:“原乐楼为三面观献亭,修缮时又增加了东西砖石山墙。有宋金时期三面围观之形制雏形,有元后期南苑风格长方形三间台口,立柱阁扇前后分明,套构结构明显,空前绝后,可为建筑历史上珍贵奇葩”。文说:“观乐楼,可以兴,出将入相。街心中,台前础石鼓镜方座,檐柱四立三分台口,侧插门槛雕缘绘花,坐南向北唱曲悦龙。整体见单檐隐歇山顶抱厦,斗拱飞檐别具匠心。内饰雕梁画枋角儿唱鸟走。山花见八字重檐悬山卷棚,此设计空灵通透,台口音量外泄,山崖回音绕梁,立体音效明显。当地童谣随胡弦唱曰:前崖跟后崖跟啊呀啊呀里崖根......”人们看戏有高登村上角朝阳崖者,不免有“登朝阳赞乐楼,赏心悦目,醉古今梦唐朝,穿越宋代”的感触。

阁楼过道

阁楼内

随着石灰窑人的世代繁衍生息,与外来人口的迁入,乔武张田李郝薛韩郭康肖等各种姓氏众多数不胜数,人口越来越多,学戏看戏的也多起来,鼎盛时期,设立公共住宿颇在眉睫。辛巳孟冬月,古石灰窑村创立“下处碑记曰:“南有乐楼北建庙祠祈谷报赛未有盛于此者也第所缺者梨园业子之所耳一百者本族咸集而议之”。

20世纪四十年代,“下处”为石灰窑村“大社”。大社为四合院建筑,南为祠庙两门通堂,前观乐楼后通大社,五脊六兽蔚为壮观。北房前出檐明梁明柱格子门窗建筑宽敞明亮。东、西房土石山花单檐悬山青堂瓦舍。门楼东南靠祠庙,单出檐顶棚楼宇,气势磅礴,还有临街东墙镶嵌拴马石两处。抗战时期,大社曾作八路军后勤发行部材料仓库。据左权立峰博物馆藏书《回忆冀南银行九年》记载,抗日统一战线形势下,中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借用河北省冀南行政公署政权名义成立冀南银行。响应毛泽东主席“保证军需,坚持持久抗战”号召,1938年1月,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了边区银行,成立了发行部,发行华北版敌后抗战第一张抗战钞票,不到一年就组织了起来。1939年夏天,又开办了技术培训班,同年秋天印刷三所成立。由于目标过大,于1940年春天搬到辽县石灰窑,夏天成立了材料科,梁绍彭任发行处主任兼材料科长,崔启仪任副科长,分管三、四队冀钞材料,不仅将材料藏在石灰窑山地土窑,还将材料藏在没人去过的山洞里,而且一天一检查,有时还星夜兼程,仰视一线天,冒着生命危险,攀岩越栈,将材料送上悬崖隐蔽山洞。1940年10——11月敌人进攻,负责掌管材料的战士们度过了艰难的“四一二三”石灰窑时期。
 
追溯历史,探究所源。创立“下处”碑记记载:“州东百里许有村名曰石灰窑者......”。见“州”寻州, 史书说,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州”,治昔阳西南,大业初废,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复置,治辽山县(今左权)。五代十国时,县置未变,辽州为北汉十二州之一,辽山属辽州。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至金、元朝,辽山属辽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废辽山县并入辽州,地辖今左权,和顺,榆社等地,直至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今据史载,追溯石灰窑源起隋唐元明的历史。21世二十年代,经过几年多方努力,今石灰窑被立为“古村”。

为考证古村历史,挖掘古村文化。2019年5月9日,县文旅领导走上石灰窑老村寻古新征程,真正开启了探究古村历史文化新纪元。“一辆小汽车试着开进古阁通道,一会儿又退了回去。”见依山傍河的南阁楼立在小村外,青石底座青石拱的通道刚好能容三套马车,稍宽一点的小汽车只得倒回停靠在村外广场处。一行人徒步边走边瞧,阁楼青石底座一侧被一堆生满青苔垒得不太整齐的“三角形”石墙戗着不知多少年了,基座稍有变形但安全性依然可靠,青砖青脊单檐悬山顶上已为红瓦盖,显然是后人重修过了。踏草依石阶而上,观音阁楼的绘梁绘柱四平八稳骄傲地支撑着整个楼宇,枋栏莲花吐蕊似散出芳香,立柱祥云腾龙似穿天入海,在脱层老旧的山花墙壁上,隐约见有浓墨重彩的“壁画”,细瞧足见土朱彩,青蓝彩,几个古人像,褴褛裙带,髻发和颜,惟妙惟肖,拍照传于网络,有业内教师研究说是“唐三彩”。风雨沧桑,墙角处一椽子已折落,临时用木柱支护的桷子显然与整个建筑极不相称,此为观音阁。关公阁对称巧妙地立在村前北头,“一夫当关”雄风不减当年。《创建*广善图》碑记记载:两阁于大清道光十三年孟春同年立创。
 
再追溯源,不知何年。长辈说,古崖居时代,石灰窑原名石佛窑。佛在人们心中是行善使者,古村人信佛也信神,还讲究风水。听人说,古晋商人从石河道上走来时,在河里捡到一个七寸左右,象人模样的石头人,深信“天赐造华”,视石佛为宝佛便“在此安家”,将石佛供奉在北山崖朝阳洞(奶奶庙)上面高处的山洞里,说有“奶奶”护佑佛自安然,人自吉祥,这样人们奔走相告,张罗立村,在村外“东坡”上盖了全神庙,村边盖了河神庙,并雕刻了两个石狮子一左一右看守着,在村中心面对面盖了龙王庙与乐楼,古石佛窑人自来到石佛窑就全盘规划与保护这个“风水宝地”。石灰窑古村西山崖下的“上岩洞”上的烟火痕,崖壁上的“凿孔”告诉了大家最初古村人崖居迁居的事实。初来石佛窑的人在崖洞里烧火做饭、居住,人多了又在崖壁上凿孔搭草蓬,一要起石造屋,二要保护风水,便不辞辛苦地从村西山后“倒返坡”起石,从南山“窜水沟”用棌树枝拖运,在村前后两头建起了村“阁”,供奉“观音娘娘”“老关爷”保佑万子千孙,多财多福,推见村阁“座正形方拱石硂,青砖合'十’中排砌。木梁木柱托五脊,翎瓦翘角六兽跃”实在蔚为壮观,更可赞的是古石佛窑人别出心裁,在村里依字建房,立了个“鼎”字村,意喻鼎盛。
 
观字面知事物,建筑物在字的笔画上,笔画间空白处为街巷或院落,大致有三街八巷,院落大多为四合院,可分两类。一类土石垒成,石板盖顶,一类青砖青瓦,单檐悬山。院内用大小不一石头铺就,虽高低不平而反水适中,适当处有旱水窖与地窖。家里都有灶火通土炕,炕边有个影墙起个防护作用,内有风厢外有烟囱。

砖雕

看雕花,知古今。第一道街,坐落在村口的第一门楼,悬棚顶下青砖砖饰戗檐凹面光滑无雕无刻,厚实稍重,显然是用粘土在古窑烧制的大砖。房子临街有窗户,进街门观左右,房屋各有侧门,这是专门方便过路人“打尖儿”设计的门与窗。说古道今有传奇,有介绍说,1939年,129师八路军直属教导团(团长张贤约)入驻石灰窑村专门为兵工厂试枪试炮,训练新兵,这座四合二进院成为战士们营地所在。1940年秋,八路军129师白求恩医院从大水峧越十八盘迁入黄泽关一带,分支在石灰窑的一分支称为四所医院,形成了以村庄为中心,山沟、避难山洞为体系的野战医院,八路军教导团战士同时接受保卫医院任务。入门道进二院,五台阶上,一座明梁明柱格子门窗,前出檐卷棚建房,座西朝东,横坐南北,足有九间;再说说这座四合院的两家主人,一位就是抗战时期的武委会主任武和的,1939年日寇建碉堡,封锁我各公路铁路,活动猖獗。1940年8月百团大战期间,组织编村民兵破栈道毁公路,保卫梁沟兵工厂,有力配合前方部队粉碎敌日“囚笼”。邻街“鸡毛信田来成”“油墨专家李天昌”“押运翘楚武小马”,邻居“飞毛腿通讯班长武麻锁”“警卫员张荣堂”成为他抗战斗争得力的左膀右臂,克敌制胜的好帮手,特别张荣堂1943年入伍,奔走在战火硝烟中,1944年为刘伯承警卫员,成功护送刘,邓过黄河,参加部队挺进大别山、山东战役、长治战役、邯郸战役等,成为抗战时期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利刃;另一主人是村里的富农武福柱,1945年参军,淮海战役受伤,为二等甲级残废退伍军人,芹泉府颁发“战必胜”荣誉牌匾。两位的家光荣地成了当时教导团战士们的宿营地,有的战士也分散住在老乡家里,当地人称“首长”“教导队”,有资料说过,“教导队”是“新华日报社”的代号。

新华日报采集站在石灰窑。资料显示,中共华北版新华日报自1939年1月创刊到1943年9月结束一共办了848期,有两年多时间近一半刊物,是在左权界内完成的。印刷报纸的材料,器材就是居住在石灰窑的采购战士假扮成生意人模样,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敌战区,在群众的帮助下驴驮、人挑,克服种种困难运送到报社或印刷厂,印刷报纸所用的油墨就是在石灰窑就地取材生产后集散到各驻地。当地显贵武福德献出自己的四合院,油墨专家李天昌与报社社长何云就在四合院的西土楼上用自己研制的油墨成功试印了第一张冀钞。左权文旅文,1940年7月,新华日报职业学校从后庄迁入石灰窑,又于1941年3月迁出,学员30人中有20多人是中共晋南地委剧团来的,年龄只有13——18岁,他们学习之余被分配到报社、医院工作。今见土楼两层,高不过三丈,宽只有三间,屋中由木阶梯倾斜而上。四梁八柱,石砌土筑几经多少风雨泥流,俨然屹立不倒......

一街街心,一位受伤复原隐居回乡的女红军郭俊的被当时高恩仁书记发现才予以表彰,她所住的四合院门基有石础、门槛。门前迎风雕篆精细,压风“三环形”石雕,门内墙有防盗传杆设计,门外过道两壁有“正方形”小口凹潜,门楼托头青砖主体镶嵌着小小“立柱”“寿”字砖雕得力安祥,飞檐“荷花宝剑”砖花尤然和美徜徉。淮海战役中牺牲的乔成生所住的四合院小北屋,高不过丈二,宽不过三间,属前一类最原始的土石板建筑,几乎代表了乔氏住房原始风格。街北头靠西的四合院南屋,抗战时期是个牛棚,放牛人乔有生当时是个儿童团长,见证了院西屋三位老红军的养伤过程,两个平遥人一个邢台人。解放后,不识字的放牛人放弃县团支书的公干回村任了生产队大队长,服务农村,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平遥红军后代在大队长的帮助下“认父归乡”“落叶归根”。

二街街心,白杨树下,射鹿雕翎响,驱羊胡马旋。一户家院,门楼跳檐砖花由“中国结”“鹿雕翎”“双鱼双竹”组成,喻意福禄吉祥,节节高升,连年有余。青堂瓦舍,硬山顶前出檐房屋,山花拱砖嵌圆形窗口,墀头戗檐跳头,彰显富贵华丽,猜测应是武举人的府邸。同族武唐喜,武二堂都是一代老干部。《左权人物志》记,武唐喜1941年任石灰窑青救会秘书,编村武委会民兵指导员、党支书,四、五、七区区委组织委员,解放后为北上南下干部。武二堂1942年入党,1948年任左权二区公安特派员,左权县公安局侦察员。有人说,1940年辽县看守所在石灰窑期间,侦破案件,审讯犯人名声在外,其《审汽灯*踢板凳》的小故事也流传民间。地下党员乔志忠给犯人送饭打探消息,侦探与传递战地消息,接受保密任务,1942年5月25日,左权将军不幸牺牲于十字岭,彭德怀副总司令突围石灰窑村,借峡谷借栈道暗渡“陈仓”。乔志忠有意安排其在“无名山”过夜成为永久秘密。还有迁居人、失踪人、无名英雄等人物故事说不完道不尽。

一砖一事一人,砖雕砖花从无到有,从细到精,枋梁檐斗由简至繁再到精间,说明着历史,解说着人文。不难看出石灰窑源起唐宋的历史。一生平一历史一解说,定能折射出石灰窑历史文化灿烂之光。

后记:近年来,石灰窑古村人以振兴和转型农村经济为突破口,培育野生土植遍地开花,注入“红色文化引擎”,发展花海与旅游双重经济,打造“七彩百千万工程”,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探险队、开拓者、徒步人。观光团慕名前来取经淘宝,全乡全县人民纷纷加入到新兴经济探讨研究发展当中,村史发展文化首屈一指成为宣传老区文化,展示古村文明,继承优良传统,弘扬老区精神,树立老区新形象的窗口。然而,石灰窑古村的发展史并没有系统的文献所记载。依遗存去研究,据资料去整理,听讲述去记录。“犹抱琵琶半遮面”,石灰窑古村历史文化艺术之花必“巧缘机合”借“文心雕龙”花开盛世。

       2020年11月5日于石灰窑古村落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作者提供的照片多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留言之窗

◇◆◇◆◇◆◇◆◇◆◇◆◇◆◇◆◇◆◇◆◇◆◇◆◇◆◇◆◇◆◇◆◇◆◇◆◇◆◇◆◇◆◇◆◇◆◇◆◇◆◇◆◇◆◇◆

*乔文龙||漫话古道石灰窑大峡谷

*乔文龙||石灰窑古村落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