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冀||三进大哥豆腐坊

 文史艺苑 2021-04-19

大哥时光大我十几岁,幼时,我们还生活在一起。他婚后和嫂嫂搬出了爷爷奶奶家分灶另过,但仍居同一大院。

我参加工作后就很少回乡。每年的祭祖活动虽约上大哥一块去,但来去匆匆,祭奠仪式结束后就各奔东西。但他的豆腐坊的变迁,却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

故乡有许多人会做豆腐,光我的那个老院,除大哥外,还有一个堂弟时文也是做豆腐的把式。在县城街上常常还会遇到儿时的小伙伴挑着豆腐桶叫卖。因为离县城近,销售方便,所以,除务作庄稼外,是故乡人的又一挣钱方式。

第一次进他的豆腐坊,其实根本算不上“坊”的,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爷爷奶奶故去后留下一间柴屋,四面透风,他在中间固定了一盘石磨,靠墙角砌了个大灶,还有些附属设备。白天在地里忙上大半天,晚上就一圈一圈推磨磨豆子,地面留下一圈深深的辙。嫂子说磨够一槽的豆子,需磨几小时,有时你哥走着走着就睡着了。磨好做出豆腐每天都在后半夜。第二天早上一条扁担挑上两只桶去县城叫卖。还说:你哥的豆腐做得好,有固定的买主,半上午就卖光了。那时大哥三十多岁,正是精力充沛时,但我分明觉得他很疲倦,和我搭不了几句话就倚在行李卷上打起了鼾声,只有嫂子和我闲聊。我还看到,他们的锅里还有吃剩下的豆腐渣,虽说用油炒了,还夹杂着些葱叶,但我知道那东西不好吃。因为爷爷奶奶在世时也给我做着吃过,又涩又粗,口大时常常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当时还有俗语叫“豆腐渣,咽死你妈”的说法。

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又一次进了他的豆腐坊,那时,他买回了堂伯的二间旧屋做了豆腐坊,原来住人的屋子,当然严实得很,只是低矮的屋子,狭小的窗子,用纸糊着,显得阴暗了些。最令我感到异样的是过去的人工推磨换成了一头小毛驴,小毛驴眼上蒙着布,一步紧赶一步地走着,黄黄的稀稀的豆浆一股一股地流到磨下边的小桶里。大哥悠闲地叼着一支烟,不紧不慢地在灶边忙碌着,热腾腾的屋子里,他的脸上也是汗津津的,但也分明看到一种满足的神态。毛驴走慢了,他“的”叫上几声,又不紧不慢地转起了圈。豆腐渣出包后,全推在地上,一会儿嫂子用铁铲子一铲扔到对面猪圈里,两口大肥猪马上哼哼地吃开了。“啊,鸟枪换炮,不用人推,人也不用吃豆腐渣啦。”“是呀。”大哥欣喜地笑着:“卖豆腐也不用担着出去了,自行车后面带上两只桶,又快又省劲,一早上就处理光了。”“这是一个殷实的小家庭。”走时,我想起这么一句。

世纪之末,第三次去他家,更给我以日新月异的变化,旧院里近百年的土屋推倒了,竖起了五间高大明亮一砖到底的两出水瓦房,儿时老屋的影子只能留在记忆深处。靠院南的一溜小屋也都是新盖的,有库房、柴房、畜圈。当然,最引我注目的还是那间豆腐坊。小毛驴在圈里悠闲地吃草,不时仰长脖子“咴咴”地唱几声。“怎么不让他去拉磨?”我问大哥。“它早退休了,你看。”我进门一瞧,原来当地的一盘石磨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一部电动钢磨静静地固定在一角。“这东西又快又卫生,过去我等豆浆,一等几个小时,现在一会儿就磨好了。机械化就是好。”

我在院内细心地转了一圈,猪圈里五口大肥猪见我过来一齐挤近叫唤。另一圈里一口大母猪懒散地躺着,一群猪娃吱吱叫着,挤着抢奶吃。小毛驴见我走近,似曾相识,友好地盯着我。“有电磨了,还养它干啥?”嫂子笑了:它受了这么些年,立了大功,舍不得处理,再说,咱们现在也不缺它点吃的。有恩于咱,就养它到老。

哦,这就是我的兄嫂,这就是我的农民兄弟,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你们还有不称心如意的地方吗?”“有,你哥越来越上岁数,想买个摩托车卖豆腐。还有,就是院子里空空荡荡的。过去,也是这个院,六、七家几十口人,多红火热闹。你侄儿也以优异成绩考上山东大学了,现在只有我们俩口,怪冷清的。闲下来,就和你哥聊过去的日子,说完了苦说完了累就说过去的热闹气氛。苦和累一去就不会回来了,热闹也不会回来了。”嫂子边说边叹了一口气。

她刚进我们家做我的嫂子时只有十七八岁,现在已是年近半百的老人,从她的眼中,从她的一声叹息中,我看到了过去,看到了现在,甚至和她一块儿去遥想未来……

2001年8月

作者简介

黄冀,山西省山阴县人。1961年出生于河北省阳原县。1976年山阴一中高中毕业后在雁北地区林科所插场工作十年之久。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原山阴县文联主席。著有《难忘那段情》《独来独往》《情不自禁》三部散文、随笔作品集,主编或共同主编有《山阴县志》《山阴军事志》《山阴老区志》《古城镇志》《北周庄镇志》《岱岳镇志》《青春岁月》《印象朔州》《玩转朔州》《朔州导游词》等。有多篇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黄冀||那年 那月
*黄冀||林校生活趣事
*黄冀||知青轮训班追忆
*黄冀||曾为孩子王
*黄冀||本色是军人
*黄冀||我看高耀文先生
*黄冀||由吕占国想到愚公
*黄冀||山阴县《董氏族谱》序
*黄冀||《樊氏宗谱》序言
*黄冀||白发谱华章 ——序刘家岭村《李氏宗谱》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