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守华||代县之行

 文史艺苑 2021-04-19

一九九九年“五一期间,我们一行去代县旅游。

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我们一行从神池县出发,一路惠风和唱,蜂飞蝶舞,流水潺潺,麦苗翡翠,构成一幅田园风光的自然美景。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雁门关下,滹沱河横贯全县东西。代县历史悠久,文化低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边靖楼,位于代县县城内,人们俗称之为鼓楼。意为靖边安民,是古代守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明洪武七年(1374)建。楼上悬挂有“声闻四达”“威震三关”“雁门第一楼”等牌匾。登楼四眺,山河辽阔,塞上风光无限。明代诗人冯明期曾写道:“莽莽来寒色,苍苍落野柯。白云罞勾注,秋色满滹沱。次日登临壮,百年感慨多。边隅四战地,锁阴近如何?”1947年秋叶剑英元帅曾登临赋诗:“威震三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欲穷千里登临眺,紫塞滹沱固卧牛”。

阿育王塔坐落在代县城内古城圆果寺内,俗称白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阿育王塔坐落在代县县政府后院内。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

据佛典《涅经》记载:释迦牟尼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了他的遗体,将舍利收敛保存,在王舍城建塔供养。据《法苑珠琳》所记载,在中国共有21座阿育王塔闻名于世,“齐代州城东古塔”为其中之一。在众多佛塔中具有崇高的文化地位。

从县政府阿育王塔来到文庙。代州文庙,始建于唐朝。庙南向,分前、中、后三院。前院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有东西二便门以通中院。中院正北为主要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殿及各坊以绿色琉璃瓦覆顶。后院为崇圣祠。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丽巍峨的古典建筑。文庙内东有忠义祠、文昌阁;西有明伦堂、节孝祠。忠义祠左右,清代设有学政、训导二署,形成一组庞大的儒学建筑群,宏敞伟峻。而且珍藏了2000多件珍贵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州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代县文庙是代县已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华北已存最大的州文庙。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思想及学说至今对我们还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杨家祠堂位于代县县城东20公里的鹿蹄涧村,是为纪念宋代爱国将领杨业父子而建。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杨家祠宇,祠堂坐北朝南,门前有一对蹲坐的石狮子守护在祠堂。沿石阶而上,抬头即可见到祠门上悬挂的金字匾额:分别是“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杨家祠堂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奉祀杨业后裔,后院,东西厢房三间,正殿五楹,祠堂正殿内,塑有杨业与佘太君的坐像,观后令人肃然起敬,杨家将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诵至今,历千年而不衰,永远留在中华儿女的记忆里。杨家满门忠烈,热爱祖国的高尚民族精神光照中华大地,永远为中华儿女所敬仰。

历代咏杨家将诗:北宋周静轩咏杨业“矢尽兵亡战力催,陈家谷口马难回。李陵碑下成君节,千载行人为感悲。”清周人甲“雁北重镇雄西北,杨氏边勋勒弟兄。铁马不嘶烽火静,至今惟有塞云横”。

雁门关位于代县县城以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车行半小时到达雁门山下,一座水库映入我们的眼帘,水库位于两山之间,碧绿的湖水清澈见底,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坡上山花烂漫,百鸟争鸣。小车沿水库行走,不一会儿行至“雁门十八盘”,这里坡陡弯急路窄,道路十分险要。忽然,抬眼望去,前面一辆返程的小车在转弯处前轮悬空,横亘在路旁的水泥墩上惊险万分,车下面是悬崖峭壁,深不可测,我们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车到出事地点我们下车视察,两个小伙安然无恙,有惊无险,询问出事原因,只说刹车失灵。离开两位小伙我们到达雁门关下,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峰峦叠嶂、山崖陡峭,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其关墙雉谍密集,峰猴遥相呼应,地势十分险要,雄关依山傍险,高距雁门山上。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城门两侧有傅山先生所书对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雁门关为千古兵家征战之地,赵国名将李牧,汉代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唐代名将郭子仪、薛仁贵,北宋杨家将,长期镇守雁门关,留下了许多精忠报国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1937年10月18日,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量,赢得了震惊中外的雁门关大捷。陈毅元帅1947年12月风雪过雁门关,高吟“朔漠庆土改,满蒙是同舟。”1948年春,第二次过雁门关创作了《再过雁门关》:“百尺雄关气郁森,驱车登览感丛生。能兵李牧难终任,多计刘邦仅免身。慷慨捐躯悲继业,从容谪戌念难星。纷纭千古伤心事,端绪由来封建根”。

如今的雁门关修建一新,东西关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城门上建有城楼,魏然临空,气势磅礴。今日登临,伫立雁楼,看关城雄踞;遥想历史,金戈铁马,商旅络绎;俯瞰今日,长城迤逦,游人如潮。前面是连绵不断的山峰,山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尽收眼底,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极目远眺,一眼望不到头的塞外景象展现在眼前,山峦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山花烂漫,溪水潺潺。两边的城墙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山巅,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雁门关”三个红色大字栩栩如生、鲜艳夺目。

历史潇潇,古关依旧在,而今物是人非。留给我们的是久远的历史和悠悠的回忆。正如雁门关大厅的一副对联“游雁门雄关凭吊千秋忠魂,登紫塞长城一览边陲旧情。”

从雁门关返回,中午来到代县阳明堡镇。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385旅769团在团长陈锡联的指挥下,三营营长赵崇德带领2个连隐蔽进入日军阳明堡飞机场,突然发起进攻,经过1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击伤飞机24架。从此,阳明堡镇声名远扬。

阳明堡镇不仅有他辉煌的历史,而誉满三晋的地方小吃“贾五熬鱼”也出自这里。我们慕名而来进入贾五熬鱼馆已是宾客满座,只见一口大锅热气腾腾,里面横七竖八地熬着肥大的草鱼,令人即刻垂涎欲滴。我们要了两条熬鱼随即品尝,果然是鱼骨酥软,肉鲜味美,口味极佳,食后余味无穷。

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下午,我们一行去赵杲观旅游,出代县汽车在新修的旅游公路上前行,道路两旁高大茂密的白杨树遮天蔽日,像盛开的伞罩在烈日炎炎的上空,途经中海水库,碧绿的水环绕着翠绿的山峰,山体倒影,水平如境,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赵杲观位于代县新高乡红寺村天台山下,距代县23公里。相传公元前475年、晋国赵襄子为了统一北方,将其姐夫代国王诱杀于沟注山上,称为赵杲观。古人所说,赵杲观“临幽谷,倚奇岩,山清水秀,洵代郡之胜境,人间第一蓬莱也。”人夸“雁北悬空寺,不及代州赵杲观”。

天台山山幽谷深,山峰迂回曲折、高低错落,山势挺拔雄伟、磅礴壮丽,峭崖险峻无比、奇秀越空。山间植被丰富茂密,松柏苍翠,山花遍野,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森林景观画卷。山谷中松涛阵阵,山巅处云雾缭绕,正是佛教道场的典型特征:“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翻过几条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一座汉白玉雕刻的“赵杲仙观”牌楼出现在我们眼前。进入高大的山门,踏上一条掩映在林木花草中的青石路,跋涉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一侧可见嶙峋的山岩,一侧便是掩映在浓密草木中的深谷。一行人一边在弯道上迤逦缓行,一边欣赏着沿途美景。只见流水潺潺,清风拂面,花草茂盛,古木参天,犹如一幅丹青墨画,浑然天成。

行至山腰处,一座朱红色的建筑群呈现在我们眼前,只见栈楼高台,临峰矗立,院内钟声悠然,香烟缭绕,墙外松风如涛,深谷万丈。赵杲观可分北洞与南洞两大群落。北洞主要以道教为主,南洞主要以佛教为主。院内大雄宝殿的东侧,有一座镶嵌在山岩中的别致塔洞,这就是赵杲观闻名遐迩,令世人惊叹的五层塔楼建筑“朝元洞”,整个建筑依崖建物,因洞造寺,将险峰陡壁增添上人工建筑,鬼斧神工,匠心独具,真可谓是仙宫佳境。

赵杲观是一座悬空结构的古老建筑,于峭峰高处、半山腰中、山洞前面,建楼三间。一眼望去,高阁悬空,峭崖绝壁,石如刀削。山洞中垂下一条长20米的铁索,只有勇敢者可以垂直攀索而登,一般人立于岩下,望而生畏,裹足不前,故此铁索被称为“仙阁云梯。”

南洞是利用一个天然石窟而建,里面塑有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像。站在寺外的山坡上,举目四望,满眼尽皆绿色,绿树茵茵,芳草连天;青山碧水,小溪潺潺。赵杲观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让游人流连忘返。时近傍晚,我们一行下山返程。

               2019年9月10日于太原

作者简介

郝守华,1956年11日5日出生于山西省神池县龙泉镇南庄子村。大专学历。在神池税务局工作。退休后从事文学创作。文章主要发表在《神池文苑》和《太原道》等网站。其中:《童年忆事》被神池县文联,神池县作家协会,神池县总工会荣幸入选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神池文学作品选》。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郝守华||岢岚之行
*郝守华||河曲之行
*郝守华||太原之行
*郝守华||西安之行
*郝守华||内蒙古之行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