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茂||岳母的宝物

 文史艺苑 2021-04-19

岳母的宝物

我和岳母相处三十多年,其间,她从中年忙忙碌碌地迈入暮年,我从青年跌跌撞撞地闯入将近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境况的变化,岳母珍爱的物件也相应地改变。

岳母痴迷于做针线活儿,她可以不吃饭,不串门,但不能没有针线活儿干。煤油灯下,她为儿女们缝制花棉袄;白炽灯下,她为孙子外甥们缝制花鞋垫;日光灯下,她为重孙子们缝制老虎头小布鞋;LED灯光下,她用碎布缀坐垫、缀门帘。她的老年生活,定格为一幅清晰的素描画:盘腿坐在炕上,戴着老花镜,右手举针拉线,左手拿着鞋垫,目光专注,神态自若。

印象中,岳母的第一件宝物是碎布包袱。她的碎布包里,装满了五颜六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碎布。村里串门,看望亲戚,住女儿家,她都忘不了带那个碎布包。

有一年春天,岳母去村里一户人家串门。这家的大黄狗凶狠地朝她狂吠,猛然间挣断铁链,向她扑来。情急之中,她托起碎布包护身。狗牙锋利,布包被咬得七零八落,碎布撒了满地。恰巧吹来一阵大风,五颜六色的碎布满天飞舞。

大黄狗还不罢休,死死地咬住岳母手里的布包皮拽扯。一块不大的布,黄狗撕咬一头,岳母硬拽一头,双方僵持不下……最终,岳母败下阵来。布块被狗叼走,她的手背上、胳膊腕,伤痕累累。坐在院子里,边喘气,边抹眼泪,边抓起地上的黄土往伤口上涂抹。

事后,岳母病倒了,卧床不起,饮食不思。大儿子开车去五十公里外的村子里,把岳母九十五岁高龄的母亲搬来,依照民间乡俗给岳母“叫魂”。这个做法,并没有立竿见影,岳母的病还是未见好转。琐碎的生活能够磨碎人们所有的不愉快记忆,慢慢地,岳母的病也就自然而然地好起来,直到痊愈。

左邻右舍的人们,时不时地以岳母的布包袱为谈资,说些揶揄的玩笑话。他们哪里知晓:布包,那是岳母对子女们全部感情的寄托,也是她的全部精神生活!

随着年纪的增长,岳母的眼睛老花,手指僵硬,针线活儿也就没法做了,她的碎布包袱这件宝物也就被压入了柜底。

逢年过节,换季赶会,儿女们给她买了好多新衣服,她一件也舍不得或者不忍心穿戴。那些新衣服,岳母把它们叠得齐齐整整,放入一个外表印有“毛主席万岁”字样的大帆布包里。

村人来串门,岳母不让座,也不表热情,而是神秘兮兮地像得了什么宝贝似的,把帆布包小心翼翼地放到炕上。崭新的衣服一件一件拿出来展示,哪件是大闺女给买的,哪件是小儿子给买的,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有时可能混淆了早晨和晚上,但十几年前的一件衣服,她都会记得是谁给买的。

每年冬天,岳母去几个女儿家轮流闲住,帆布包必带。大大的帆布包扛来扛去,子女们嫌烦,有时难免埋怨几句,她说:你们要我,就得要我这个包;不让我拿包,我就不去!

帆布包里的衣服愈来愈多,岳母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有时,不知哪件衣服就找不着了。这时候,她就怀疑儿媳妇和女婿拿走了。当然,闺女和儿子永远也不会成为她怀疑的对象!丢失的衣服,总会被她找到:或在柜角,或在另一个包里,或者本身就在帆布包里。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岳母的衣服依然经常丢失,儿媳妇和女婿依然是怀疑的对象,帆布包依然搬来搬去,琐碎的日子依然继续……

岳父去世前,留给岳母蚕豆大那么一块洋烟。岳母把它珍藏在一个小铁盒子里,揣在腰间。有一段时间,交给我,嘱咐我把洋烟卖掉,换点钱,攒起来买房子。

此后,我把它随便放置一边,也没当回事。可岳母多次提及,督促我尽快出手。我看他满脸认真的样子,只好摊牌:卖洋烟,会坐牢!她愣怔半天,说:那就还给我吧。

这块洋烟在岳母怀里揣了大概有十几年之久。她走起路来,小铁盒里的洋烟就“哐啷——哐啷”地有节奏地响起来。在我的苦苦劝说下,她同意扔掉。

那天,我和妻子陪岳母下楼扔洋烟。妻子顺手把小铁盒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岳母说:不行,拿出来!得扔到野地里!于是,我们三人开车来到野外的路边,停下车来。妻子从车窗边把小铁盒子扔到了路边的绿化带里。岳母说:不行,下车,捡回来!妻子来了情绪,大声喊到:你究竟让扔到哪里?!岳母也急了,迅速推开车门,扑进草丛,找到小铁盒,紧紧地攥在手里。

猛然间,岳母摇摇晃晃,一步一趔趄地跨过人行道,朝路边的庄稼地奔去,身后掀起一团尘土。她回头看看,大概觉得离车子很远了,遂决定出手。只见她大角度地倾斜身子,紧紧攥着的拳头举得高高的。然后,胳膊快速在头顶划了一个弧线,铁盒子顺势飞了出去,岳母却重重地摔在地上。

我和妻子见势不妙,赶快跳下车,迅速奔向岳母。我俩慢慢地将她扶起来。她咧着嘴,嘴角边流着口水,痛苦地呻吟道:胳膊疼,动也不能动了!我们赶忙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桡骨骨折,需要住院治疗。

岳母的“洋烟盒子”以她骨折为代价,终于被丢弃,一桩心事烟消云散。

近几年,国家给农村老年人的福利逐渐多起来,岳母的钱包也相应着鼓起来。岳母的钱包很大,很厚实,有系带,平时挂在腰间。

儿女们劝她把钱存银行,她说:我的钱,为啥让别人保管?银行塌了,该向谁要?

岳母的钱包虽然鼓鼓囊囊,但他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她说:豆腐不好吃,肉咬不动,鸡蛋腥气重,土豆莜面最好吃!其实,她在说谎。据说,豆腐是岳母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她的牙齿结实的很,炒大豆都咬得“嘎嘣”响;鸡蛋,那是她认为待客最高档的食物。

她是舍不得吃,怕花钱。

儿女们劝她:你都快九十岁了,攒钱干啥?花吧,多吃些好吃的。她说:寿数这事,谁知道?我要是生了病,倒不用花你们的钱了。我死了,就用我的钱打发我吧,不连累你们。儿女们凝视着眼前这个倔强的老人,还能说些什么呢?

如今,岳母已九十多岁高龄,一个人生活在农村。她饭量还行,身板硬朗,脑子基本够用。种一小块地,打理三个老院子;养一条大黑狗,喂五只老母鸡,饲两只小灰兔;上房捅烟囱,下窖取土豆。上午九点起床,晚上九点睡觉,乐乎其然!

作者简介

徐茂,1968年出生,山西省五寨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之余,写点散文,文章多表现家乡风土人情,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砚城文苑”。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徐茂||五寨沟畅想曲
*徐茂||西安随想
*徐茂||怀念路遥
*徐茂||千秋大窊山
*徐茂||烟民
*徐茂|| 清涟河畔张家村
*徐茂||五寨八大怪
*徐茂||五寨人
*徐茂||  记忆中的老物件
*徐茂||南校三人行
*徐茂||孙家梁大屠杀
*徐茂||火烧高岭村
*徐茂||五 师 颂
*徐茂||蜡 炬 泪
*徐茂||古镇缘  南校情
*徐茂||家乡至味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