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内针做减法,不要做加法(一)

 tiheye 2021-04-19
        内针的临床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四总则,抓症,找同气。症抓得准,同气找得准,疗效自然就会很好,但发现有部分同仁在临症时,总是以为针扎的越多越好,扎的越多心里就越有底,其实则不然,内针要做减法,不要做加法。

       还是举个病例吧
       某男、48岁,颈部左后侧不适一年余、右踝后外侧疼痛三月余。
       思路分析:颈部左后侧不适,症在上焦;右踝后外侧疼痛症也在上焦,经络均在太阳经。因颈部不适在左后侧、右踝疼痛在后外侧,所以取右腕关节阳谷穴,既与颈部左后侧的不适建立一个“左右”关系,又与右踝后外侧疼痛建立一个“上下”关系,一箭双雕。

        疗效:在右腕关节阳谷穴施针,针后让患者活动颈部和右踝,患者告诉颈部无不适感,右踝关节无疼痛。
       通过这个病例,可以看出,仅仅一针,解决了两处的“症”,当然,这个病例还有不同的扎法,但一针能解决的问题就不用两针,既是医者对自己用针的要求,也是对医者用针水平的考验,更是医者爱心的体现,毕竟扎针多少还是有一点痛苦的。所以,用针的精准与否,主要还是看医者对内针四总则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千万不要以为扎的越多越好,放火烧山,全面撒网,要始终遵循法则,每一针都要符合法则。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同时有不同的症,这时,要冷静下来,别着急,先抓症,再找同气,看看有没有不同的“症”在同一条经络同气上?在同一“焦”同气上?不要一个“症”扎完了再扎另一个“症”,结果把患者扎成“刺猬”,要做好询问和导引,往往同气的“症”,只要一个“症”解决了,另一个同气的“症”也就随之解决了。

       记得我们刚学内针时,杨杜成老师要求我们解决一个“症”最多不超过三针,也是因为杨杜成老师的严格要求,形成了我们用针的自我要求,现在想起来,知道了杨杜成老师的用意:相信法则!只要按照法则,疗效肯定是满意的。
       针扎的越多,说明你可能还没有好好地理解体悟法则,说明你还没有足够的自信,说明你还是没完全相信法则。
      学习内针,要做减法,不要做加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