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宜宾:“油樟王国”那片“海”标题

 金色年华qwer 2021-04-19

长城看台

发布时间: 20-04-3012:20优质创作者

□龙春 王黎 李丽龙/文 曾朗/图

在这个绿色的地球上,东经104°,北纬29°,有一片神秘的土地,盛产油樟。世界油樟70%在中国,中国油樟70%在宜宾,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是油樟原生资源地,享有 “油樟王国”的美誉。

草长莺飞的四月,走进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满山的油樟树正旺盛生长。鸟瞰大地,一片绿色的海洋,构成名副其实的“樟海”。这片海,孕育着无限生机。

满山“摇钱树” 一片叶子一分钱

位于长江首城、川滇两省结合部的叙州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油樟的历史。目前该区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油樟植物园,全区现有油樟面积36.4万亩,主要分布在越溪河沿岸。

樟油主要含有桉叶油素、樟脑、芳樟醇等100多种组份,广泛用于日化、医药、香料等行业。宜宾油樟出油率高、油质好,产品在国际市场免检,远销东南亚、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叙州区是全省唯一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省级综合试验区、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首批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作为油樟原生地,如今还保留着两棵千年油樟母树。

2017年,叙州区获得中国经济协会授予的“油樟名县”称号;“宜宾油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打造“世界樟海”, 突破现有乡镇行政边界制约,推动油樟产业抱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8月,叙州区把油樟核心区隆兴乡、古柏镇和李场镇合并为樟海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砍树,能致富,油樟树被当地人称为“摇钱树”。种满油樟的一个个山头,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油樟全身都是宝,种子可以育苗;油樟树形美观,四季常绿,是园林绿化的首选树种;木材木质柔韧、纹理致密、气味芳香,家具成品具有天然的防虫驱蚊、清香四溢的特点;油樟根雕,工艺精美,品质上乘,极具文化内涵和收藏价值;油樟叶可熬油,樟油是日化、医药、香精香料的重要原料;提炼樟油的废弃樟叶可以制生物质燃料和肥料。按樟油产值计算,一片叶子约值一分钱。

樟海镇和丰社区村民欧阳兵从1987年带头发起大面积种植油樟,村民们看见樟油很值钱,纷纷种起了油樟。目前,欧阳兵家有40多亩油樟,每年卖樟油就有10多万元。

最让欧阳兵自豪的是,因种植了“摇钱树”,全村人都富了,全村304户,去年人均收入达2.5万元,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就有20多户。

和丰社区67岁村民范德昌是种植油樟的一个代表。他家一年的樟油能卖20多万元。他说:“现在这里家家户户都富了,不缺吃,不缺穿,都住上了楼房,出行不再走泥土路。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前想都不敢想的。这里生态环境好,生活在这里很幸福。”范德昌的幸福生活是樟海镇村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除叶子能熬油以外,油樟的树干和根可以做成家具和根雕艺术品,也很有市场。

在古柏宜宾奇艺雕塑有限公司樟木工艺品店,琳琅满目的油樟工艺品摆满了小屋,总经理蒋晓兰说,他们的工艺品去年销售达400多万元,今年还请外地的大师来传授工艺技术,培训了100多人。

当地人还有一个传统风俗,如果家里生了女儿,在她出生时就为她种一棵油樟树。在她出嫁时,用这棵树的木材为她做一个樟木箱子作为嫁妆。樟木箱装衣服能防蛀虫,经久耐用,还带着家乡的芳香气味,让远嫁他乡的女儿记住乡愁。

△国内最大的油樟精深加工基地(曾朗 摄)

做长产业链 打造百亿产业梦工厂

在樟海镇祥湾村,楚蜀林业科技公司投入600多万元建的樟油粗油集中加工点刚试生产一周。该公司总经理高雪松介绍,以前农民用土法熬制樟油,出油率只有3.6%,公司用现代机械化加工提炼,出油率达到3.9%以上。加工费由政府补贴,这样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套蒸煮工艺设备是自主研发的。

据悉,樟油粗油集中加工点既改变传统的“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樟油提炼方式出油率低的问题,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在樟油提炼环节实现新突破。粗油加工后的废弃物还能制成生物质燃料、肥料综合利用。这个加工点能覆盖周围2万亩油樟林,年产油能达300吨。

叙州区将建20个这样的集中加工点,目前已建成2个。集中加工点,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为促进油樟精深加工,近年来,叙州区依托科研院校组建油樟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一流的油樟研发中心,深度研发樟油终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樟油附加值。

当地的宸煜林业公司与台湾雨利行日化合作开发出樟油日化产品。牙膏、香皂、保湿霜等产品摆在了“世界樟海”油樟展示中心,颇受游客青睐。该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在高捷工业园区建樟油精深加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创利税1亿元。

叙州区还积极对接韩国三星生药、印尼鹰标集团、葵花药业、南京同仁堂、建中香料等国内知名企业,在樟油日化、医药、国防工业等领域促进樟油精深加工。

截至2019年,叙州区共有油樟36.4万亩,实现综合产值超 30.7亿元,农民樟油人均年收入超6500元。预计到 2021年,叙州区油樟基地达41万亩,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产值超100 亿元,带动产地40万人,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

青山不负人 旅游康养小镇的幸福期待

美丽的越溪河在叙州境内蜿蜒流淌,河水碧绿清澈, 两岸油樟密布,风景如画。而这“世外桃源”的历史遗迹,更添一抹神秘的色彩。

近年来,在樟海镇隆兴附近发现了72座地宫,地宫里安放着1300多座僧塔,被称为“隆兴地下塔林”。据叙州区志记载,早在东汉章帝年间,佛教由洛阳传入隆兴。隋唐时代开始兴盛,到了宋元时期,禅宗林立,香火鼎盛,共有数百座寺庙、3万余名僧侣。隆兴成为闻名遐迩的“西南佛都”。明末清初,隆兴境内的佛教寺院在战火中被毁于一旦。如今,遍布乡野的残垣断壁,留下许多神秘的遐想。

越溪河滋养了两岸的人民。在叙州区境内的隆兴、越溪、古柏、大塔一带的人民,享受着油樟负离子馈赠的健康密码。

因生态良好,空气清新,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长寿的很多。据统计,仅10万人口的樟海镇,80到89周岁的就有2560人,90岁以上的有224人。

因生态好,樟海镇引来不少外地游客。2019年11月,这里举办了中国·四川第五届森林康养年会,叙州区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区”“科研促进森林康养发展试点县”等称号。如今春暖花开,油樟核心区“世界樟海”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

每年清明节前后一个多月,是收集樟叶加工的旺季,一年就忙这一阵子。平常,村民们喜欢在饭后到油樟林的小道上散步,傍晚到油樟广场跳跳坝坝舞,生活得惬意而悠闲。

依托油樟、生态和文化资源,樟海镇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打造集越溪河风景区旅游集散中心、川南生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油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世界樟海”和“中国油樟小镇”。

目前,世界樟海景区大门、油樟产业展示中心、油樟别院、观景平台等陆续建成,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4A级景区。今年,还将投资1.2亿元建标准四星级宾馆和五星级民宿、长滩河亲水步道、20个油樟康养小屋。

“中国油樟小镇”成为人们的向往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