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底层逆袭太难,黄国平才如此突出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1-04-19
图片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论文致谢”的话,会给你提供好几个模版,包你写出一篇符合规范的、千篇一律的“答谢”。

但是,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黄国平却利用这个机会表达了他对人生和时代的看法,最终,尽管没几个人看得懂他的论文,但是他的答谢却刷屏了。

图片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

黄国平在致谢中坦白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母亲早早“离家”,17岁的时候,父亲遭遇车祸去世,同年一直照顾他的婆婆(奶奶)也去世了,家里就只剩下一条老狗。

这就是一个人所能继承的“原生家庭”,让那些在北京上海买学区房供孩子读书的中产看了不能不震惊。

就像最初转发这篇致谢的微博博主所感叹的,“不得不落泪”。一个17岁的少年,从此不得不孤零零一人面对这个世界。

在任何时代,这都是“绝对的苦难”,因此,黄国平的故事,也被很多人理解为“苦难造就人才”。

这是相当大的误解。

困难本身只会摧毁人,吃苦也不会导致成功,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这样的男孩会成为“问题少年”,黄国平之所以成为黄国平,不在于苦难本身,而在于他的应对

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第一次选择。他高考失败,证明自己除了家庭不行外,智力也只能算普通,当然,他读的仪陇中学,属于那种不行的“县中”,无法让他进入大学。

这时候,黄国平做出了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到省重点中学绵阳南山中学复读。仪陇县属于南充,这是一次跨市的复读,也是他第一次真正尝试着“走出大山”。

图片黄国平回应网友

在南山中学,黄国平考上了西南大学。这为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很低的起点,因为西南大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校,在那里混到毕业,最大可能的结果是成为“底层中产”后备军。

但是在大学黄国平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那就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这仍然是一个“大路货”专业,很多孩子大学选择读这个都是基于盲目。

而黄国平则把它看成是自己人生的赛道,他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也没有任何退路

最终他保送到中科院读研究生,这时的他,已经进入到了全国同龄人中最优秀的行列。

在中科院拿到博士学位,进入互联网大厂当研究员,对一个“大山里的孩子”来说,确实称得上真正的成功。

他不仅实现了人们所说的“阶层跃升”,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了真正的自我,彻底走出了“旧世界”

毫无疑问,黄国平是一个“小镇做题家”。

他经历两次高考,都谈不上真正的成功,但是最终他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成功保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

在黄国平身上,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前段时间自媒体所虚构出来的“小镇做题家”的那种弱点。

舆论塑造的“小镇做题家”形象,是那种通过高考,成功进入到985院校的底层青年,既没有灵气也没有梦想,他们身上有一种“虽然成功了但是最终却失败了”的反差。

但是在黄国平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绝对的清醒和不放弃

他目标明确,刻骨钻研,虽然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却没有被苦难影响到自己的“世界观”

做题家

绝大多数处在困厄中的青年,都难以摆脱自己的命运。
底层逆袭的童话在网络世界当中总是能击中人心。
在黄国平的论文致谢当中,人生中的苦难不只是求学路上背景板,而是求学路上的绊脚石
黄国平当然拼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但更像是一个幸运儿
在高中的时候,尽管他常常因拖欠学费被老师约出去谈话而感受到屈辱,但是,学校最终还是减免了他的学费。
即便是在仪陇中学这样面目模糊的县中,仍然有着善意。
在致谢的后几段,黄国平感谢了很多人,那是绝对真心的,而不像有些论文作者那样出于客套。
尽管黄国平的道路并不具备普遍性,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在“成为黄国平”这一过程中的善意向上的东西
社会当然是残酷的,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绝境中不放弃,也总会有人伸出双手。
这样讲有点像心灵鸡汤。你可以发问:如果大家都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吗?高考不是要注定刷掉很多人吗?
但是这样的假设并不存在。
在任何社会,都不会有“全部努力”,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悲惨命运,并且愿意放手一搏的,始终是少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