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孩子的考试成绩在班里是倒数第三名时,你会抓狂吗

 徐闻校园文学 2021-04-19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里听牧师关于捐款的演讲,牧师刚讲几分钟时,他就想,我捐款吧。牧师讲了10分钟时,他想,只捐一部分吧。当牧师讲了15分钟以后,他想还是不要捐了。当牧师讲完的时候,马克·吐温不但没有捐一分钱反而愤怒地在那里偷了2块钱。这种超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上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在各种考试中没有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 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分数不满意这件事情做同样的批评,每说一次孩子的头就会压得更低一些。这种方式会使孩子从内疚到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这时候,我们的苦口婆心就变成了孩子越来越拗的催化剂,岂不是适得其反?


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当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就会嘀咕:“怎么老是这样对我?”孩子受批评的心情就无法恢复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对孩子批评多了,也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暗示作用,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可见,我们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过度,凡事不可罗嗦,应该对孩子实行“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的原则,要很好地控制我们的话语,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厌烦心理、逆反心理慢慢地减低。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要防备“超限效应”而应该使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所谓的“皮革马利效应”是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革马利翁,他酷爱艺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对于自己的得意之作,他爱不释手,整天含情脉脉的注视着他。天长日久,女神终于神奇般地复活了,并乐意做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期待是一种力量,这种期待的力量就被心理学家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如果你对事物有所期望,那么事物很可能就会向你预期的那样发展。做父母的最怕对孩子产生失望和死心,当孩子觉察到父母的心理时,会更加失望,甚至自暴自弃,因为孩子最希望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的赞赏和期待。孩子往往会达不到我们的期望价值,也许是我们的期望值偏高了,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先检查我们自己,把心态放平和一点,再和孩子好好谈。

一位朋友跟我说了他们家教育小孩的故事:我的女儿今年读一年级了,中段考的时候考了全班的45名,他们班有48人。丈夫气急败坏的想对她兴师问罪,我拦住了他。我走进她的房间对女儿说:“妈妈要严肃地批评你,因为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却没有把自己的聪明发挥在学习上,我相信我的女儿这么乖如果用心学习的话,肯定不会比别人差的,你说是吗?”我看见女儿从准备挨骂的紧张中缓了过来,她内疚地说:“妈,我以前是太贪玩了。不过,我以后会改的,相信我,好吗?”我轻轻地拍了拍孩子的肩膀,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并且有了一个约定。现在孩子在为着这个约定而努力着。我们都对她充满期待,给她鼓励,相信她会做最好的自己。

这是一个聪明的妈妈。


心理效应是古老而永恒的真理,处处都显示出不同的心理效应,这是我们人类特有的现象。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靠近孩子、爱惜孩子。面对孩子的时候,应用一点心理效应,真确而恰当地应用,可以辅助孩子的健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