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难只会扎心,寒门博士的自我救赎

 圆角望 2021-04-19

图片


1


人们经常说,苦难是上天赐予的财富。

昨天,全网就被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感言打动了,纷纷刷屏。

文章作者说: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篇论文放到你的面前……


图片

句句扎心。

作者青少年的故事,几乎就是这个社会的最底层。

在农村,底层的家庭,很多都跟他一样,在生存线上挣扎。

网友评论:

眼泪看得掉下来。好棒,没有被苦难打败,就已是强者。

真好,高等教育的意义。人生之路如果真的有捷径,那么读书就是最好的一条,也是实现阶层跃迁,改变命运的最好可能之路。

这样真挚的独白,实在让人动容。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我在想,不仅仅是因为他痛苦的遭遇,更是因为历尽千帆,你都无法从他的笔下读到任何的痛苦与抱怨。

有的,只是平静与坦然,是苦难过后的从容和感恩。

文章作者是2017年毕业于中科院大学的博士黄国平。

博士毕业后,黄国平赴腾讯就工作,在该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担任高级研究员。

有与他同门的网友透露:他的学术造诣很高,目前已经是这个领域里绕不过去的大牛。而他所处的职位,年薪百万起跳。

图片

从一个寒门学子,到顶尖人才,他完美地实现了阶级跨越。

知识改变命运。

这是一个多么励志的故事。

谁还在说读书无用?

特别是这句话,戳中好多人。

图片

黄国平的故事,提醒着我们,读书,不仅有用,而且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也是唯一自我可控的机会。

然而,再想想,这个时代,人人都期待一个逆天改命,可是,又有几个人愿意踏踏实实地寒窗苦熬?

不是每一个寒门都能逆袭的,不是每一个底层都知道拼命的。

这么多人在刷屏《致谢》,只能证明黄国平故事的稀缺。

所以,我特别认同燕梳时评说的:他不是在致谢苦难,而是在致敬自己。


2


我们70年代的人,谁没有故事?

前几天还跟朋友说,我卖了3年的报纸,读了4年半的大专。

未曾深夜痛哭,不足以语人生。

但苦难不是财富。

赞美苦难,更是世间最大的恶。

理想主义者,也许需要苦难,现实主义者,从来不需要苦难。

我们的书本,赋予了苦难太多的意义和价值,甚至于歌颂、赞美和感激那些苦难,许许多多的文章,说苦难让我们变成了更好的人,感激苦难磨砺了自己。

可实际上苦难是没有价值的,苦难就是苦难,我们要做的永远都是摆脱它。

苦难没有价值,贫穷只会扎心。

因为阶层越低,就越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

比如绝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获得生存资源,可选择的生活环境非常有限,屈服于社会和文化的潜规则等等。

苦难只会消磨人的意志,打击人的信心,使人变得消沉,卑微,无助。

好多年,我都曾经为此自卑过。

苦难只会耗尽你的精力,消灭你的创造力,把未来的可能性变成不可能。

作家亦舒在《喜宝》中,刻画了这样一个女主角姜喜宝:

由于从小贫穷,长大后喜宝变得敏感、现实、成熟,她为了钱愿意用爱情去换,后来她成了一个富商的情妇,变成了香港最富有的女人,她却觉得人生了无生趣。

在这场赛跑中,喜宝失去了爱情,失去了自己。

差的环境不会造就人,只会毁灭人。

这样的小说,很多很多。

马东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生活的暴击不是事件,而是时间之后的心理创伤。

处于底层,能否克服苦难,从吃苦中获得财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智、态度和境遇,甚至还有一些运气的成分。

知乎上一句话说得好:

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同样,贫穷就是贫穷,贫穷绝不值得感谢。

如果一定要感激,也该感激那些抵御苦难的特质和自己,而不是苦难本身。

就像柴静在《看见》里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好简单,我们听到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故事,往往都是克服了苦难的人生赢家说的,他们都只是遭受困难之后的幸存者,而那些失败者,从来没有人去关心。

这也是幸存者偏差。

众生皆苦,唯有自我救赎。

当然,更寄望于国家有保障每个人免予贫穷的制度,保障人人拥有合法赚钱机会的机制。

因为,一个好的时代,好的社会,给穷人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机会,这才是最实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