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来佛经之谜总结之三:也是好的无字真经和5048天的取经天数

 博士论西游 2021-04-19

(博士论西游第七四七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77)第九章――如来佛经之谜)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与太上老君创立并在东土大唐传播“小乘教法”相比,“三藏真经”的劝善、祛苦、度鬼等功能并不突出,而在修真方面,燃灯的《心经》,则比“三藏真经”更胜一筹。

至于阿难、迦叶向唐僧索要贿赂,只不过是如来为了向观音暗示,在她通过取经行动得到东土大唐地盘后,必须要在得到众生供奉之时,必须将其中的部分财物,作为“三藏真经”的“版权使用费”上缴如来,让其“后世子孙有钱使用!

而对于观音将得到东土大唐地盘的事实,如来心有不甘,他为了彻底破坏取经行动,指示阿难、迦叶向唐僧传出“无字白本”。发现受骗上当的唐僧,当时就失声哀叹,“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可见其失望之极!不过,“无字真经”真的没用吗?

这还要从现实禅宗说起。禅宗有十六字玄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真正的佛法,就是“无字之法”,真正的佛经,就是“无字真经”!而不识文字的禅宗六祖惠能,一听佛法,即悟佛理,并成为一代禅宗宗师,充分表明,在现实佛教教义中,“无字真经”在修行中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西游世界中,唐僧和悟空日夜依《心经》修行,直到给孤园内,二人皆言“解得”,但却都默不做声,正如唐僧的解释,“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即使帮助唐僧换取“有字真经”的燃灯,他在得知阿难、迦叶将“无字真经”传给唐僧之时,他也认为,“无字真经”确实是好的,只不过东土众僧看不懂“无字之经”而已!

各个方面都在印证如来所说的一句话,“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虽然“无字真经”确实是好的,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有字真经”了吗?

在现实禅宗中,六祖慧能对此有着另一番解释,“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不立文字”却是“不离文字”,可以这样表述,“有字真经”与“无字真经”相附相承,没有“有字真经”,也就没有“无字真经”。

而在西游中,唐僧依照《心经》的修炼过程,同样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他从燃灯那里得到的就是有着二百七十个字的“有字心经”,而在解得《心经》之时,却将其解成了“无字心经”。

这就充分说明,“无字真经”确实是好的,不过,“有字真经”为众生修行之基,“无字真经”是众生修行之果,只有“不离文字”,才能“不立文字”!

再上灵山换到“有字真经”的唐僧师徒,踏上了返回东土大唐之路。然而,在他们启程之时,观音就向如来提出,唐僧取经已经历了一十四年,五千零四十天,给他八天时间用来“返东还西”,才能使取经行动所花费的时间“庶完藏数”,如来对此提议满口答应,并派出八大金刚赶上唐僧师徒,确保他们在八天时间内返回西天。

因此,唐僧师徒回到大唐之后,仅停留了一天半的时间,正欲讲经之时,就被金刚唤回空中,返回西天。也就是说,除了因经卷在通天河内打湿,在河边晒经之时,唐僧有可能对经卷有粗略的浏览,他基本没有认真阅读“三藏真经”和展示其功能的机会。

那么,唐僧千辛万苦取回真经,为什么连看一下也不看呢?难道是他自己耽误了行程吗?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唐僧自己没有抓紧时间,比丘国、金平府和寇员外府上等这些不必要的停留,断断续续就有一两个月之久。

不过,我们进行仔细分析,就又可以发现,事情真的没有那么简单:观音曾告诉金顶大仙,“未定,约莫二三年间,或可至此。”唐僧也告诉洪福寺徒弟,“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也就是说,按照观音原来的计划,取经和返回的时间最多七年!

而从唐僧师徒返程时经历的“通天河沉经”一难,即取经行动的最后一难,完全可以看出,唐僧所经历的任何一难,以及所花费的时间,都是由观音所确定的!因此,我们认为,唐僧没有时间来阅读真经和展示真经功能,根本不是他自己耽误了行程,而是观音不给他机会!

那么观音此举意欲何为?这是因为,尽管唐僧只是一个凡僧,但他大唐御弟的重要身份,及他肩负的取经使命,使其在东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从而让他成为观音占据东土大唐最大的障碍。

为了将让唐僧彻底退出南赡部洲,观音利用自己取经行动总执行师的身份,不仅让他花费了一十四年的时间来到灵山,并且还让他在八日之内“回东返西”,不给他留下任何机会向东土众生展示真经的功能。

只有这样,观音才能使群众基础深厚的唐僧淡出了大唐众生的视野,她也才能顺利进入东土,代替燃灯原来的角色,与太上老君共同拥有南赡部洲广大的地盘,成为名符其实的主管南赡部洲神仙事务的封疆大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