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公园运维大挑战:四大超级选手,竟然没有大满贯!(下)

 UP成都向上 2021-04-19

成都公园运维大挑战:四大超级选手,竟然没有大满贯!(上)上周发布后,引来网友纷纷热议,大家提到最多的,还是公园的特色景观营造(辨识度)以及多元化场景打造等问题。


还有网友提到了青龙湖二期的规划建设问题 ——


本期,我们就从 “ 多元化消费场景 ” 和 “ 可欣赏&感知度 ” 两个方面来审视一下 “ 四大公园 ” (锦城湖公园、桂溪生态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天府公园),看看它们能否顺利地通过 “ 考试 ” 。


01 儿童游乐设施

带孩子玩公园是身为父母的社畜过周末的主流方式,UP君有一位同事,就自称周末带孩子玩遍了成都所有公园,在她看来,桂溪生态公园是周末遛娃的最佳选择。现场所见也确实如她所言——

排在第二的是天府公园。它的儿童游乐区虽然比桂溪生态公园小一些,但是里面还专门打造了两片非标准足球场,而且免费对外开放。

锦城湖公园没有专门的儿童游乐场所,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更遗憾的是青龙湖湿地公园。在大门口的总平图上标示了一个“儿童科普园”的地方,但UP君在现场所见,却真是大失所望 ——

青龙湖湿地公园是成都市重要的生态涵养地,湿地兼具多种生态保护功能,是非常好的科普主题。但是在这个所谓的“儿童科普园”内,不仅没有任何足够吸引力的科普,也没有任何能吸引儿童的游乐场所,科普园内设施老旧、人迹罕至。其粗制滥造、毫不用心到这种程度,实在令人惊叹!

02 体育健身场景

体育健身是公园里常见的活动主题,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仍然是桂溪生态公园,锦城湖公园和天府公园场景呈现稍微单调一些,青龙湖湿地公园就只能跑跑步、骑骑车,简直有点浪费那么大的面积。



除了运动中心,锦城湖公园还有一个 “ 高大上 ” 的水上运动项目 —— 赛艇中心,在水域多重价值挖掘利用上玩出了新花样。

03 餐饮&其他消费场景

以餐饮为代表的商业场景,是吸引游客、支撑消费的主力军,也是丰富公园业态的重要手段,但由此带来的油烟、排污、价格等问题也颇让管理方头痛。本月初 “ 百花潭公园被投诉餐馆林立 ” 就上了热搜,管理方也承认, “ 确有监管疏漏 ” 。

但是这些业态真的就与公园格格不入吗?有没有更好的 “ 兼容 ” 甚至 “ 相得益彰 ” 的方式呢?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 “ 四大公园 ” 表现如何。

天府公园内没有引入餐饮类消费场景,甚至连自动售货机UP君都只看到了一台,这种表现堪称是 “ 零容忍派 ” 

锦城湖公园大门口有一家超市,超市内有热食(咖啡、烤肠、玉米棒,其他就是方便面、自热米饭等),超市外摆有户外休闲桌椅,可供游人休憩用餐。

在引入餐饮等消费场景方面,锦城湖公园堪称 “ 克制派 ” 

但是在锦城湖公园1号湖区(又称锦城公园),UP君发现了两家大型餐饮,查询某 “ 点评 ” APP得知,这两家的人均消费分别为142元和241元。很明显,它们的目标客群并不是日常来公园游玩的市民(道旗广告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人惊奇的是青龙湖湿地公园。在容纳餐饮等消费场景方面,它简直是 “ 零门槛派 ” ——

说起游船码头还有个插曲。青龙湖湿地公园大门口的总平图上清晰地标出了渡口,公园内的各种路牌上也都指向游船码头,码头周围的 “ 安全须知 ” 和 “ 温馨提示 ” 也都赫然在列,但是,码头上唯一缺失的就是船 ……

这么大的湖面,这么好的风景,如果能让我们再荡起双桨,那可是满满的童年回忆啊。

游船的事先放一放。单就餐饮消费场景的亲民和丰富,以及包含其中的浓浓 “ 市井烟火气 ” ,青龙湖湿地公园真的把其他三大公园甩开了足足好几条街。

桂溪生态公园里现有KFC和弥远咖啡,靠近世纪城北门一侧还有一家高档餐饮。西区主入口处还要打造更多的消费场景,目前正在大力招商,目标是创 “ 公园城市国际消费新场景 ” ,所以它在这方面的表现可以归为 “ 丰富派 ” 。



综合 “ 儿童游乐设施 ” 、 “ 体育健身场景 ” 、 “ 餐饮&其他消费场景 ” ,四大公园在 “ 多元化消费场景 ” 方面得分如下:

桂溪生态公园  ★★★★

锦城湖公园  ★★★

天府公园  ★★★

青龙湖湿地公园  ★★

可欣赏&感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它不仅仅局限于所见、所听、所闻,而是通过调动思维展开认知、联想和感悟,实现一次完整的审美过程。所以在评判四大公园的 “ 可欣赏&感知度 ” 时,我们主要集中在建筑、雕塑、标识等人文景观方面。

01 建筑

四大公园里的建筑都比较节制,没有侵占自然生态空间。为数不多的建筑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既不显得突兀,也不过分夸张,与环境很好地融为一体。而且老公园里标配的那些仿古 “ 亭台楼阁 ” ,在四大公园里都没出现过,这确实是审美品位的极大进步。


02 雕塑

雕塑是彰显公园文化品位的重要构成。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依然是桂溪生态公园。

锦城湖公园的雕塑比较常规,就是湖畔三块勒石诗刻,没有过多的解释,也没有互动,说实话,这种做法有些敷衍。

天府公园没看到什么雕塑,设计者的心思不在这上头。

最可笑的是青龙湖湿地公园,那一长串复制粘贴作品前面已经介绍过了,UP君还在游船码头附近发现了一组奇怪的雕塑 —— 一个人、一条狗和一艘船,旁边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像这种莫名其妙的 “ 艺术作品 ” ,还不如没有。

03 标识

这里说的标识主要是标牌造型和内容。上篇说过,桂溪生态公园和天府公园的标牌造型都很现代简约,景点的命名也一目了然。锦城湖公园(特别是1号湖区/锦城公园)的标牌就有些老旧了,而且景点的命名非常 “ 古风 ” 。说句老实话,这种硬凑出的四字命名方式,不仅让人不知所云,而且真的显示不出有任何文化品位;换句话说,简直就是假借文化之名开历史倒车,与现代化的城市公园格格不入。

这方面天府公园就做得比较好。它的每一种特别植物下面都有专门的介绍,还有一个二维码。UP君掏出手机扫了扫,真的扫出了关于这种植物的完整介绍,这种集科普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交互方式,值得大力推荐。


综合上述内容,四大公园在“可欣赏&感知度”方面的得分如下 ——

天府公园  ★★★★

桂溪生态公园  ★★★★

锦城湖公园  ★★★

青龙湖湿地公园  ★★

根据四大公园在 “ 可进入&参与度 ” 、 “ 人性化&安全细节 ” 、 “ 多元化消费场景 ” 、 “ 可欣赏&感知度 ” 四方面的具体表现,可以得出它们的总体得分 ——

桂溪生态公园  ★★★★

锦城湖公园  ★★★

天府公园  ★★★

青龙湖湿地公园  ★★


桂溪生态公园在各方面的得分都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短板,而且丰富的多元化消费场景尤为突出,自然高居榜首;锦城湖公园和天府公园都略有瑕疵,但总体来说仍然不过不失、中规中矩,所以并列第二;唯有青龙湖公园,不仅内部动线设计不合理,标识牌被系统破坏,而且消费场景品质不高,还有很多 “ 奇葩 ” 式景观,只能屈居末位了。
网友对桂溪生态公园的评价也很高。上篇发布后,就有网友留言说, “ 桂溪生态公园造野如野,人工痕迹最轻而深得我心 ” 。

确实,它不仅 “ 造野如野 ” ,而且水域面积是四大公园里最小的,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广大市民对它的爱(就UP君现场观察,它的人气是四大公园里最高的)。可见,公园不一定非得有大面积的水域,那些只能远观不能近玩的水景更是毫无必要

很多人不知道,成都并不是一个水资源足够富余的城市,据《成都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 近年来,成都岷江上游来水减少10%,而水资源开发强度已达80%,已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水资源开发警戒线;一些河流最小生态流量已不能满足多年平均流量10% ~ 30%的生态基流要求,甚至出现断流或干涸,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 在这种背景下再要大规模开挖人工湖,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浪费。

另外UP君还想提两点建议。

其一是公园内的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管理方已经重视到这个问题,在节假日和周末也努力在公园内创新场景促进消费,但是还没有形成常态。

△ 截图自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官网


这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经验,比如日本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公园式商业MALL,很多商业设施也巧借公园来创新商业空间。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拥有开放式、强通风性、多户外空间的商业成为 “ 新宠 ” ,更是购物中心转型和创新的一大趋势。

可见,餐饮等消费场景与公园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巧妙设计、引入业态的严格把关以及后期的精细化管理,做到这几点,多元化消费场景与自然生态环境一定能相得益彰。

其二是公园内的人文设施。四大公园的生态环境都很优美,但是人文设施如小型博物馆、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却很匮乏,而 “ 可感知&欣赏 ” 的重点恰恰是在这部分。公园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供市民休闲放松,丰富的人文设施也是增进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景。纽约中央公园不仅紧邻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三大著名地标,园区内还有美术馆、露天剧场以及数量众多的名人雕塑,还常年举办免费的高水准音乐会。

毕竟,自然之美或许让人陶醉一时,而触及灵魂的精神体验才能永驻心间。


▼▼


在本文结束之前,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上篇开始时提到的“找不同”游戏。四张图片分别对应的公园如下,这次你不会再搞混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