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232)孙权的雄心小志

 刘安伦先生 2021-04-19

读通鉴(232)孙权的雄心小志

解读:关羽的死,是一件大事,刘氏集团元气大伤,而孙权得一荆州,心里也大为安定,称臣于曹操,天下三分的格局就稳定了,大家谁都不能一下吃掉对方。

曹操在这样的情况下去世,反而成了一件小事,三家各自的组织结构都很稳定,曹操的政权顺利过渡。

当初,偏将军吴郡人全琮,上疏孙权,陈述关羽的可取之计,孙权恐怕事情泄露,没有应答;等吴军擒关羽,孙权置酒于公安,转头对全琮说:"君前番陈述此事,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君也有功。"于是封全琮阳华亭侯。孙权再任命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未几,刘璋卒。

注:关羽的破绽多,很多人都觉得关羽可破,只有关羽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别人不敢惹。

吕蒙未等到受封而疾病发作,孙权迎吕蒙将其置于自己所住馆的一侧,参与治护者万方。时有加减,孙权为之惨戚。要数次见其颜色,又恐怕吕蒙劳动,常穿壁瞻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吕蒙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然卒,年四十二。孙权特别哀痛,为吕蒙置守冢者三百家。

孙权后来和陆逊讨论周瑜、鲁肃及吕蒙三人,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所以能破曹孟德,开拓荆州,可惜其寿命太短。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孤与鲁子敬宴会上交流,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人心之处。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询应该如何处理,无适先对;至张子布、秦文表都说宜遣使修檄迎降,鲁子敬当即反驳认为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大任以众人,逆而击之,此二快我心。后虽劝我借刘玄德荆州之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鲁子敬比方于邓禹。吕子明少时,孤认为他不辞劳苦,果敢有胆而已;等长大后,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语议论雄姿英发不及周公谨。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信说:'帝王之起,皆有驱除,关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大事,对外说大话,孤亦宽恕,不苟责。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

孙权与于禁乘马并行,虞翻呵于禁说:"你一个降虏,何敢与我君齐马并首!"扬马鞭欲击于禁,孙权呵止了他。(失败者无人怜惜,这也是关羽不愿意投降的原因,即使孙权假装宽待这些降将,整个东吴那些骄横的老臣又怎么会让你日子过得好。

孙权称藩之后,魏王曹操召张辽等诸军全部还救樊城,未至而围解。徐晃振旅还摩陂,曹操迎徐晃七里,置酒大会。魏王举酒谓徐晃说:"全樊城、襄阳,将军之功。"

也厚赐桓阶,任命为尚书。曹操嫌荆州残民及其屯田在汉川的,想要全部徙迁。司马懿说:"荆楚轻脆易动,关羽新破,这些为恶的人藏窜观望,迁徙其善的,既伤其意,将令逃去的不敢再还。"

曹操说:"是也。"这之后那些逃亡的人全都出来。

魏王曹操上表孙权为票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遣校尉梁寓入贡,又遣派朱光等人归魏,上书称臣于曹操,称说天命。曹操以孙权的书信示众臣说:"这个小儿想踞我著炉火上烤!"

侍中陈群等人皆说:"汉祚已终,非适今日。殿下功德巍巍,群生注望,所以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殿下宜正大位,还有什么疑虑呢!"

曹操说:"若天命在我,我为周文王。"孙权这应该是真心实意地希望曹操称帝,和曹操划江而治,孙权拿下荆州,很满足了。)

司马光说:教化,国家最重要和最紧急的大事,而俗吏则认为可以缓一缓;风俗,天下之大事,而庸君忽略这个。惟有明智君子,深识长虑,然后知其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光武遭遇汉朝中衰,群雄糜沸,奋起于布衣,绍恢前绪,征伐四方,日不暇给,乃能敦尚经术,宾延儒雅,开广学校,修明礼乐。武功既成,文德亦洽。继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临雍拜老,横经问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全都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太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其忠厚清修之士,岂唯取重于搢绅,亦见慕于众庶。愚鄙污秽之人,岂唯不容于朝廷,亦见弃于乡里。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等孝和以降,贵戚擅权,嬖倖用事,赏罚无章,贿赂公行,贤愚浑殽,是非颠倒,可谓乱章法。然犹绵绵不至于亡国,上则有公卿、大夫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之徒面引廷争,用公义以扶其危,下则有布衣之士符融、郭泰、范滂、许邵之流,立私论以救其败。所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至有触冒斧钺,僵仆于前,而忠义奋发,继起于后,随踵就戮,视死如归。这岂是特是数子之贤,亦光武、明、章之遗留教化!当是之时,苟有明君作而振兴这些,则汉氏之祚犹未可量。不幸承陵夷颓敝之余,重以桓、灵之昏虐:保养奸回,过于骨肉;殄灭忠良,甚于寇雠;积多士之愤,蓄四海之怒。于是何进召戎,董卓乘衅,袁绍之徒从而构难,遂使乘舆播越,宗庙丘墟,王室荡覆,烝民涂炭,大命陨绝,不可复救。然州郡拥兵专地的人,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很久了,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想吗?犹畏名义而自抑。由是观之,教化安可慢,风俗安可忽哉!

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

春,正月,武王曹操至洛阳;庚子,薨。

武王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同不在打仗一样;等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乎平定海内。

这时太子在邺城,军中骚动。群僚想要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以为事不可秘,于是发丧。有人说宜诸城守,全都用谯县、沛县人。魏郡太守广陵人徐宣厉声说:"如今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县、沛县以沮宿卫者之心!"于是停止。

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应该禁止,不听从的征讨。贾逵说:"不可。"为作长檄,下令所在给其禀食。鄢陵侯曹彰从长安来赴丧,问贾逵先王玺绶所在,贾逵正色说:"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应该问的。"

凶问至邺城,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劝谏说:"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仿匹夫愚孝!"

太子良久乃止,说:"卿言是也。"

这时群臣初闻魏王薨,相聚而哭,无复行列。司马孚厉声于朝说:"如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吗!"

于是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

尚书陈矫说:"大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而且又有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险。"当即准备各种即位官印和仪礼所需,一日皆办成。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

汉献帝马上派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下诏,授太子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于是尊王后曰王太后。

改元延康。

解读:孙权和刘备一样,他们都不理解鲁肃和诸葛亮,就像曹操不理解荀彧,鲁肃和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是要找到机会北伐而统一全国的,这些代表了士族这个阶层,他们在选天子,荀彧一开始压宝在曹操身上,随着荀彧的自杀,这个就算是士族对曹操的失望,他们认为曹操不是理想中的那个圣主。鲁肃和诸葛亮则希望刘备或者孙权按照统一天下的大志向去思考战略,所以他们认为首要任务是北伐拿下曹操。这个出发点决定了孙刘联盟重要性。

孙权也好,刘备也好,他们并不会站在天下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站的角度还比较偏,孙权和陆逊的这段对话,就把他自己多占地盘,放在第一位的。三国之所以会成为三国,根本原因,刘备、孙权和曹操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潜质。而孙权无其父其兄的雄心大志,他定位是稳住江东。

关羽的出现让他寑食难安,而除掉关羽这样的人,孙权都觉得特别高兴。所以就称臣于曹操,当个安稳江东至尊。

这就是孙权的志小。

司马光在这里插了一段组织文化的评论,曹操的死,都没有说这么多,实际上也是叹息,三国这几个雄主,竖子称大王罢了。

人一旦志小,私心就特别重,做的事就破坏性强了。刘备能举益州之力去攻东吴,而孙权则低头称臣于曹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