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娄葑张氏四代乡贤

 苏迷 2021-04-19
《苏州日报》2021年04月17日 B01版

  何大明

  张氏是苏州的名门望族,六朝时,“朱、张、顾、陆”名闻遐迩,至明代,娄葑张氏一门出了四代乡贤,《长洲县志》卷十四《人物》有记载。

  张㫤,一作张昶(1426-1505),字景春,娄门塘(原娄葑团结、金厍村一带)人,生活在明代宣德至弘治年间。他是明代著名的乡贤和学者,从小聪明好学,深受父亲张彦达喜欢。其父性情刚直,别人有过失就当面指责,很少有人能合他的意,但唯独张㫤例外。张彦达去世后,妻子陈氏在家寡居四十年。当时,在北京经商的张㫤,经常汇款给母亲。有一天,张㫤心跳异常,感觉有凶兆发生,果然,过后接到母亲生病的消息。张㫤立即停止经商,回家精心伺候母亲,每天煎药喂食不怕麻烦,直至母亲97岁高寿去世。张㫤还为母亲写了行状,并且请状元吴宽为母亲写墓志铭。人称张㫤为“张孝子”。

  张家曾经雇佣一个家奴。其人非常狡猾,为图谋不轨,改名张昇。他让其母亲以“妾”的身份,居于张彦达内室专门伺候。张彦达死后,张昇以嫡庶自列,向官府诉讼索取家产,官府一时无法决断。当时,张㫤尚年少,两个哥哥都在外地游学,但他毫不畏惧,独自与张昇及帮凶辩论,终于使真相大白。“舌战群凶”,张㫤又赢得“小诸葛”美名。

  张㫤非常关心地方公益事业。金鸡湖边的黄石桥地处要津,且古朴雅致,但因年久失修而毁损。明成化七年(1471),经商致富的张㫤慷慨出资重建,方便了两岸村民的往来。

  很多人不知道,张㫤还是一位少见的儒商,熟悉历史。平时与人谈论贞观政要,不遗字句见解独特。他的文字和文史功底也不错,其传世之作《吴中人物志》,为研究地方名人提供了不少翔实资料。皇甫汸序言称:“抱逸民之雅致,晞良贾之深藏,葺西园以屏居,仿东都以著论,人称西园公。博综前史,旁询令献,自成周下迄我明,岁以千数,代经屡革,有闻必书。”

  张准,字元平,为张㫤次子。他继承家风学业有成,后来,他继承父业经商。张准也是一位孝子。他的母亲去世后,他毫无怨言伺候继母王氏。在张准的精心照料下,王氏活到96岁才去世。张准也善待家里的仆人。有一次,张准正在吃饭,仆人从门外进来,战战兢兢向他报告经商途中突然翻船,造成财产损失五百金。张准听说人未受伤,就不再追究继续用餐。他的品行,受到苏州郡守胡瓒宗的赏识,胡常常亲自登门拜访,向张准询问地方政事的治理,对其才能,也由衷赞叹:“有德之言也,为尔缓之。”

  张滂,字应霖,为张㫤之孙。他于嘉靖七年(1528)中举人,任台州推官。他不媚上,办案公正廉洁,深受当地百姓信任。去世后当地为他建正气楼,不久又建祠堂,供奉肖像祭祀。

  张冲,字应和,张滂之弟。他不仅善于计算有经商才能,而且还讲义气,有侠客豪士风度,同时,他也是一个孝子。母亲李氏得病,张冲焚香吁天,甚至割左臂之肉置汤药内。在京城经商期间,张冲听说父亲生病便赶紧回家,路上遇到盗匪被砍伤,钱被抢走,然由于张冲极力阻挡,随行者的钱完好无缺。随行者对此过意不去,张冲则说:“盗去吾金,君家金固在也。”

  张㫤的曾孙张凤翼、张献翼和张燕翼,人称“娄葑三张”。大哥张凤翼(1527-1613),字伯起,号灵墟,明代戏曲家,嘉靖四十三年(1564)乡试解元。会试时,张凤冀因被考官刁难而落榜,从此,他绝意仕途致力于戏曲创作,并能粉墨登场。所作传奇共有九种,今存五种,其中的《红拂记》最有名,以辞藻华丽著称。二弟张献翼,虽任性放诞,但却好打抱不平,愿为别人伸张正义。在苏州市民反税监斗争的葛成案中,他撰文并率市民生祭葛成,后来,被税监派人暗杀。生前著有《文起堂集》等。三弟张燕翼擅长丹青,可惜英年早逝。

  鲜为人知的是张氏三兄弟均参与《吴中人物志》的修订。该书是他们曾祖父张㫤的传世之作。全书共13卷,共记载吴地历代名贤986人,堪称蔚为大观。其中,卷一孝友33人,卷二忠义34人,卷三吏治76人,卷四荐举63人,卷五宦绩45人,卷六儒林53人,卷七文苑104人,卷八闺秀70人,卷九逸民95人,卷十流寓88人,卷十一列仙63人,卷十二方外110人,卷十三艺术152人。修订志稿的三兄弟中,张献翼功劳最大。他不但对志稿进行修改完善,还在每卷后面加上“赞论”,即结尾的“赞曰”和“论曰”。全书最后由张凤翼、张燕翼校刻,为隆庆四年(1570)刻本。

  《吴中人物志》在搜罗历代吴中名贤范围上,比前人有关的志书更加广博。书中设置的《闺秀》和《逸民》卷目别具一格,充分反映了作者可贵的“民本”思想,值得点赞。志稿文字简洁,叙事得体详略得当,多为后世志书引用借鉴,比如,《崇祯吴县志》《同治苏州府志》等,都参引此书。1965年,扬州古旧书店根据隆庆本推出复制本。2013年,《吴中人物志》(校注本)由苏州地方志办公室陈其弟校注,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出版。“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系列,再添新作。

  “文起堂”作为张氏故居,保留至今。这座位于干将东路的明代古宅,坐北朝南原有三进。门厅于新中国成立前拆除。1993年干将路拓宽,经批准拆除了轿厅前两侧厢房,缩小了天井。今存轿厅、大厅及两侧厢房,占地约650平方米。轿厅面阔12米,进深6.5米,木质柱础,木构梁架圆作扁做,为苏州市区古宅孤例,弥足珍贵。轿厅北墙贴砌砖雕门楼。该门楼与众不同,不但为少见的双面砖雕门楼,而且门楼两侧还延伸砖细照壁。门楼及照壁底部均设置青石须弥座。雕刻简练精细,束腰图案有缠枝卷草、双狮戏球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06年,文起堂升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