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三彩身份疑云

 新用户1398XocJ 2021-04-19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部分真唐三彩在釉面上还有一种特殊的腐蚀形式,就是釉表极薄的一层釉被腐蚀了,留下粗糙的釉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腐蚀斑块。它们出现在釉面上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的清晰发展过程。而一经出土,这种腐蚀就会停止。

  在今天,唐三彩却以丰富多彩的颜色,生动逼真的造型以及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赢得了收藏爱好者的心。在民国时期,唐三彩就已经受到了北京等地的古董商人、学者以及金石研究者的重视和热捧。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唐三彩以其造型逼真,色彩明艳而在中国陶器史上著称。随着历史的流逝,唐三彩成为了唐朝社会文化的象征,有史学家认为:“唐三彩是盛唐文化中最有代表的物质载体”。

  王宫贵胄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无匹,常常将自己的琳琅珠宝展现于人,但是这种在生前的彰显还不够过瘾,想要在死后,保持同样的富贵生活,他们更是将唐三彩作为陪葬,上层官员的喜好影响下层官员,下层官员影响平民百姓,最终他们都为自己有这样的墓葬而奋斗,这种攀比之风,自上而下,由内而外,不能断绝。

  制作唐三彩,是先经过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制成一定形状,再修整、晾干后,放入窑内经1 000℃烧制,待冷却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至900℃即可。

  中期的唐三彩出现在八世纪初到八世纪中叶。这个时候随着经济发展,带动了艺术的繁荣。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器皿、人物俑、动物俑应有尽有,丰富多彩产量极大,但是中期的三彩又分为前期和后期。比如1995年陕西高陵县唐李晦墓出土的三彩釉陶持鼓男骑马俑,是中期前期的作品。骑马俑通体多为黄 色,仅马鞍上等处有褐色和绿色。这时候的工艺并非全部用釉料,而是和彩绘相结合,此为前期最 大特点。同时,这个时候的雕塑水准已逐步成熟,人物俑和动物俑的造型和神态都更加多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