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字画怎么鉴定怎么去研究

 新用户36705257 2021-04-19

  徐悲鸿想以艺术来作为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手段,于是他积极地倡导写实主义,也就当然地被人们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这是不错的,但他的现实主义不同于杜甫的“三吏”、“三别”,也不同于库尔贝的“石工”、珂勒惠支的“母亲”、杜米埃的“三等车厢”……他不取惨淡、病痛的人生,不铺排淋漓、受难的鲜血,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不关注现实,不痛彻血肉人生,他只是在大多的时候间接写之而已。以动物花鸟寄寓、比兴,隐喻和象征是他重要的手法之一,这是属于中国文人画的优 秀传统。因此,与其说徐悲鸿秉持现实主义,不如说他是浪漫主义的,这是他写实主义的特色之一。他以诗人一般的情怀,以少小时候就拥有的“江南贫侠”、“神州少年”的英武豪气站在现实世界的黑夜此岸,向往着未来。于是他的马以他反思寻得的中西文化中的磅礴之力铸造画面,雄强铿锵、奔放激越、优雅挺秀。无论立马、饮马、奔马、群马……都全无缰绳、马鞍,一派天成,自 由奔放。这是向往新世界的曙光,英姿飒爽、如风似电,铮铮铁骨、奔放昂扬,坚韧骁勇、一往无前,真可谓“一洗万古凡马空”!徐悲鸿的马不是现实世界的马,而是“天神”与“豪侠”,是“超绝尘寰的英灵般的向往”,是神驹,代表着他的理想情怀、人格气质、诗意追求与审美愿望,不沉郁顿挫,也不剑拔弩张,但见自 由洒脱、雄奇美丽而成了他的人格化写照。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 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 民 党政 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其实画马的眼睛徐悲鸿是有窍门的,“往往徐悲鸿的马图中看不到它的眼睛,没有具体的画个眼眶,但我们仍然能明显感觉到。这个他不是画的,他是在画完眼部,落墨完了之后,马上用一张宣纸攥在手里边,用手按出来的。手一按,眼眶的这个骨骼的轮廓都出来了。”

  徐悲鸿1945年在庆盘溪沙平坝中国美术学院绘制了这幅画作,也是徐悲鸿唯 一的传世十二生肖册页画。这套册页中,对老鼠、牛、老虎、兔子、龙、马、蛇、羊、猴、鸡、狗和猪这十二种动物各自的特点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从中可以看出徐悲鸿本人的深厚素描和写实功底。这幅画作曾在2010年北京保利五周年春季拍卖会上先生,并以7280万元成 交。

  众所周知徐悲鸿是非常有名气,非常有造诣的大画家,并且艺术通贯中西,有油画的技法,也有水墨的奇能。正是在油画功力和水墨功力的双重加持下,徐悲鸿才独树一帜地开创了画马的时代先河,一幅奔马图,价值连可城。

  徐悲鸿油画的精湛技术,在于他继承西欧古典艺术严谨而完 美的造型传统,并汲取印象主义对光、色的发现,使之完善地结合。康有为像能突破古典油画以棕色或是素描深浅表现的局限,形与色的完 美结合,充分展现文儒而内涵丰富的学者气概,为徐悲鸿油画佳作。

  与乃师相同,徐悲鸿于北碑,不重雄奇角出,刚猛粗拙一路,而取逸宕一途,多圆笔肩转,字势萧散,而无挺耸横棱之态,这无疑得益于康有为于碑学的文人化立场和视角。康有为认为:六朝人书无露筋者,雍容和厚,礼乐之美,人道之文也。夫人非病疾,未有露筋,惟武夫作气势,矜好身手,乃为君子所不尚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