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中华文明的人性基因库,读懂了方知什么是经典

 昵称21405352 2021-04-20

·····标  题·····



《史记》:中华文明的人性基因库,读懂了方知什么是经典




图片

/////////////////

图片
正  文
图片

在英语世界的文化传统中,莎士比亚的戏剧毫无疑问占据着重要地位。以至于后世无论是虚构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人物,都可以归为莎翁戏剧中的某个元型。如李尔王式的人物,夏洛克式的人物,哈姆雷特式的人物。

以至于有人感叹,莎士比亚戏剧是英语文化史中的精神造人运动。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传统经典,我们就会发现,有一部书,作用类似,但远远超越了莎翁戏剧。这部书,就是《史记》。

图片

《史记》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史学名著,当然不可能完全符合两千多年后的史学标准。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史记》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前,还是两千多年后,无论其存在多少缺陷,依然是无可置疑的史学巨著。同时,这巨著本身早已成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过于从纯史学和史学家的角度看其书其人。反而看小了《史记》,也看小了司马迁。

比如黄忠和赵云,大家都不陌生。很多朋友也知道,《三国演义》里的黄忠和赵云,是以《三国志》里的相应历史人物为原型。但很少有人知道,《三国志》里的黄忠和赵云,还各有一个原型的元型。那就是《史记》中的灌婴和夏侯婴。

图片

很多人物,因《史记》而名益彰,声益显。

如孔子,如秦始皇,如炎帝黄帝、文王武王,如聂政、荆轲,项羽、刘邦,张良、陈平,赵括、廉颇、韩信、李广……乃至惊鸿一瞥的商山四皓,名扬史册的五霸七雄、战国四君,都因为《史记》而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符号性存在,现象级人物。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后代的历史学家和普通读者,形成了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发挥作用的文化源泉。

可以说,《史记》对中国式的人格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塑造力。这个力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书中历史和人物本身。

不夸张地说,《史记》是承载着中国历史精神和文化魅力的人格基因库。其在中华文明语境中的地位,超越了英语文化语境中的莎士比亚戏剧。

理解了这个基因库,才能深入理解中国式的人心、人性与人格。提升境界格局,超越时间与空间,变小我为大我。

我从十岁开始读《史记》原著,先后得多位良师益友点拨提携,至今读了三十一年。越读越深切地感到,《史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常读常新,值得现代人深入品读。

但是,要入名山寻宝,却并不容易。

首先,对一个现代读者而言,仅仅是理解古文表面的含义,就已经消磨掉了很多读者的精力。更不要说读懂字里行间的隐藏秘密。

图片

其次,古今中外关于《史记》的研究数量巨大。但绝大多数读者的时间有限。如果你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想成为历史学家,但又想读懂《史记》,无疑需要有人能深入整合专业研究,在原典与当下之间打通一条浅出的桥梁。

三十一年前,我到处寻找这样一个课程。三十一年后,我决定自己做一个这样的课程。

近期,我在头条的课程专栏将正式启动。推出的第一个课程就是“智读《史记》:比兵法还精彩的史学奇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后,还会陆续推出两个后续课程:

逆读《史记》:中国人的精神原子弹

文解《史记》:向《史记》学阅读与写作

同时还会推出一本配套书籍:

图解《史记》:左图右史读经典

期待你的参与,期待我们一起传承《史记》的热血与智慧。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图片

-作者-

本文作者:王鼎杰,鼎力推鉴主讲人,著有《当天朝遭遇帝国:大战略视野下的鸦片战争》、《李鸿章时代》、《复盘甲午》、《二战大牌局》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