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香溪镇香二村:有香山禅寺宝塔等文化古迹

 流星雨刘鑫 2021-04-20

  走进香溪镇香二村有香山禅寺宝塔等文化古迹

香溪镇香二村位于香溪镇驻地东面500米。村民委员会驻香溪二村得名。香溪自然镇有5个行政村,按顺序排列,名香溪二村。地处丘陵,区域面积为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2亩,山地1200亩,水面42亩。下辖香溪自然村一部分,8个村民小组,370户,1159人。村民大多数以种植业为主,兼营制鞋、食品加工,以制鞋业闻名。村中有香山禅寺、香溪宝塔等文化古迹。

香溪村名胜古迹颇多,现尚存桥、亭、塔、祠堂、庙宇、牌坊、古墓等10余处,村东南香山上的香溪宝塔,砖石楼阁式,七层六面中空,高约32米,边宽2.56米,青石塔基高1.12米,第一层额有大明万历丁巳年冬季吉旦重建香溪宝塔字样;各层尚嵌雕有影摩云汉、擎天捧月、宛在天际、光射斗牛、文笔生辉石额。登塔暇览,全村风貌、兰江水系尽收眼底。塔南有香山寺,明时香山书院设在寺内,是明朝员外郎章品读书处;塔东有云林寺。

村里原有举人、孝子、节妇牌坊4座。今尚存一座,为章宜春之妻范氏贞节石牌坊,横跨在香二与香三村交界处的村街上。宽3.47米,高7.5米,华板上刻有天思胜节和大明万历四十一年秋建定字样。村南有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的双溪石拱桥,今仍为贯通南北的主要桥梁。村中尚有宋代建、明代重修的范氏宗祠和明代建、清代重修的章氏宗祠

20世纪50年代初,香二村与香四村率先组成农村俱乐部。1963年办起香溪集镇俱乐部,自编小节目,配合农村中心工作开展宣传。其中《劈山改水造良田》节目,获兰溪县人民政府奖励。1980年香溪镇建立农村文化网络,镇人民政府在香溪村中心地段创建兰溪市第一个集镇文化中心,建造香溪镇文化大楼,办起万册图书馆。香溪5个行政村均办起俱乐部活动室,其占地500平方米,有彩色与黑白电视机10台,图书1000余册,报刊40多种,象棋、围棋、跳棋等5种,还有乒乓球、篮球、排球等活动设施。村民文化娱乐活动活跃。

香溪村范、章两氏科举题名,为兰溪之首。

  范氏自唐末范思德起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的28世中,科举题名者有104人之多。其中进士20人。现范氏宗祠尚存一门双国柱,十子九登科的对联。上联是记叙范氏第四世范锷和第五世范筠分别于宋皇佑五年(1053)与元佑三年(1088)赐封为上国柱(正二品);下联是说范筠生溶、深、渭、浒、浩、泳、洵、浚、澄、溉10子,有9子在朝廷为官,只有第八子范浚不图名利,痛恨奸臣秦桧当道,朝廷七聘不就,后以贤良方正数荐于朝。其著作现存有《香溪文集》20卷。淳熙九年(1182)二月,朱熹为范浚作传曰:于时家居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亦有从其游者,熹尝屡造其门,而不获见。章品撰文说:先生应诏力辞,以秦桧当国,不屑干时。以上两事后人书为一对联: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对联至今还悬挂在范氏宗祠。七子范洵,宋大理寺正,赠朝清大夫,度宗时左丞相万里为范洵题字曰:经济之才,宏博之学,识见之高,制行之确,成一代伟人,乃万夫之先觉。时因上书力辩岳飞狱冤,为秦桧所忌,弃官出走,被秦桧差人追杀严州(今建德梅城)白石滩,名垂青史。陆游为香溪《范氏宗谱》作序,,如范氏之盛者,未见闻也。

香溪章氏仕名较著者:宋代章仔刚,被英宗皇帝赐三世太傅;元代章正为礼部员外郎;章梓为河南路治中。明嘉靖年间,章氏七个堂兄弟同榜进士及第,轰动朝野。其中章宽为山东道监察御史,章俊为赵州知州,章品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章存德为广西监察御史,今章姓宗祠尚存一门七进士,伯侄两尚书的对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