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中风的表现方法

 艺域无疆 2021-10-16

清风无形,所以在山水画中,画家主要通过表现树木、水波、人物等物象受到风吹时的反应,来衬托出风的存在。

凤有大小,狂风突飚,飞沙走石,天地暗色,人们举步维艰,草木树叶向一个方向倾斜;轻风吹来,木叶微振,水缓浪细,人们沐风而行,毫不自在。

风经常和云、雨、雪一起营造山水画的氛围,如“风雨”、“风云”、“风雪”等,这种组合气候中的“风”在山水画中通常是比较激烈的。

在山水画中还有一类“松风”画,如《万壑松风图》,《静听松风图》,《松风高逸图》等。

柳阁风帆图 南宋 佚名

这幅画用鼓起的船帆来表现风的存在。图绘湖边茂密的柳林的枝条被风吹得向右边微微倾斜,一楼阁半掩于林中,林边小桥上二人款款而行,湖中两舟风帆如弓,空中大雁 结队远去。全图景物刻画精细,柳丛繁密而不显杂乱,人物形态各异,设色颇具匠心,

淇澳清风图(局部)明代 夏昶

这幅画用阵阵涟漪和摆动的枝叶来表现清风的存在。图绘江南丘陵中的幽谷溪涧,进入眼帘的是一片辽阔水面,山风拂动,溅起阵阵涟漪,薄雾轻纱,浩渺无垠,清气回荡。山石溪流、翠竹苇草连绵不断,全图境界开阔,疏密得宜,意态潇洒,笔墨遒劲、自然,一派江南之景。

江渚风林图 元代 倪瓒

此幅绘几株孤独的树木,一江平静的江水,一座孤零零的山麓,无不透出悲伤和凄凉。

元代以后,绘画上题写诗句成为主流,所题之字也成了画面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倪瓒在这幅画上所提“江渚暮潮初落,风林霜叶浑稀。倚仗柴门闲寂,怀人山色依微”,仅仅诗中一个“风”字,就可以传达出画家的悲凉与无奈。

静听松风图轴 南宋 马麟

图绘迎风高松三株,偃仰盘曲,宛若苍龙。枝干遒劲,山风阵阵,枝叶飘洒,藤条飞舞。一老者屈腿悠然坐于临岸松树下,衣襟微开,姿态随意,似侧耳聆听松涛,神气舒畅,有道骨仙风。

柳岸春风图 近现代 傅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