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生错时代的天才,大汉国策的真正奠基人

 茂林之家 2021-04-20

公元前127年,汉室出了一道令——“推恩令”。

自此,诸侯王的所有儿子可以共同分割王国的土地,除继承王位的嫡长子外,其他得到土地的儿子成为列侯,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管理。

一个生错时代的天才,大汉国策的真正奠基人

往前推27年,汉景帝刚上位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就急急的推出削藩策。吴王刘濞早有野心,他不差钱,一见此景大旗一挥,拉上一帮宗室子弟就造反了,结果梁国的刘武就是没有参与,这场叛乱三个月被灭了。

公元前169年,梁怀王刘揖从马上摔死了,他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很得宠,身为太傅的贾谊非常自责,他向汉文帝建议:梁怀王没有后代,按照规定死后封国就要撤销,不过这样对于大局很不利,要不给梁王过继一位继承人,要么迁一位王来梁国。

于是,汉文帝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15年后,就是这位梁王没和刘濞站队,极大程度上阻止了刘濞的进攻。第二年贾谊抑郁而亡,他若是知道自己的建议若干年后捍卫了汉室的统治,他还会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么?

一个生错时代的天才,大汉国策的真正奠基人

公元1398年,朱允炆继位,他比汉景帝还急,一上任就开始削藩。有人分析,他看到爷爷朱元璋的做法,心里忌惮他的那些叔叔们,所以在大臣的“建议”下,就对这些叔叔们不客气了。朱元璋执政多少年,他能不明白“割据”的破坏性?

他杀了那么多功臣,包括自己的外甥,就是想为后代铺平一条道。那时的藩王中,也就是秦、晋、燕王有点实力,不过,兵力也不多,最多十万。西汉的七国之乱,光刘濞就聚众30万人,人家还造币,论实力要强得多啊。所以呢,掌舵者的能力真的决定一个国家的盛衰。

自刘邦开始,就在“积极”削藩,不过,那时是针对异姓王。为何不打击本姓王,不是刘邦不想做,而是不能做,他还得靠刘家子弟守卫江山。但是,这些诸侯王不是没有想法啊,就如这刘濞,不甘心仅在广陵做一个王,中央削藩令一出,他就开始“清君侧”。

千年后,朱棣也是以这个名义杀到南京,历史就是这么像。

一个生错时代的天才,大汉国策的真正奠基人

很多人都认为汉武帝可以一门心思向外拓展疆土,是因为文、景两位皇帝将基础打好了。的确,一场七国之乱让诸侯王都消停了,但是,根没去,有谁敢说他们不会卷土再来?汉武帝的那道“推恩令”才是高,在不得罪人的基础上无形之中将其化整为零了。

前辈的经验让汉武帝眼界更广,他更要感谢的应是汉文帝。汉文帝登基后,由于河南郡治理得相当好,就给当地郡守升官,这位郡守手下有位能干的人贾谊,他就将其推荐给了皇帝。这时贾谊开始真正步入政坛,那年他才21岁。

汉文帝非常欣赏贾谊的才能,一年之内便任命其为太中大夫(从四品上)。只是,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就被贬官,去了长沙。那时的长沙可是很“偏远”之地,贾谊心中难受,路过湘江时还凭吊了下屈原《吊屈原赋》。只是汉文帝不是楚怀王,更不是楚顷襄王。

汉文帝一年之内就这么提拔贾谊,绝对是认同他的才华,后来,都想提拔他担任公卿一职。只是很多大臣反对,有周勃、灌婴等人,这些人可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属于军功阶层,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一个生错时代的天才,大汉国策的真正奠基人

《汉书》和《史记》都说,是贾谊提出让列侯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地。汉文帝召集大臣开会时,就提出要升贾谊的官,结果,遭到了一帮大臣的竭力反对,理由是“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汉文帝从这些话中嗅出了危险的信号,那时的汉室还不是很强大,旁边还有一个匈奴盯着,如果内里出了点乱子,汉室能不能扛得住还是问号。两权相较下,汉文帝只能选择国家利益,他已经达成了部分目标,让列侯各回各家,至少某种程度上杜绝了他们之间的联合。

只是,贾谊没能明白汉文帝的良苦用心,这时候,皇帝必须要有所表示,才能麻痹那些列侯,君臣关系至少在表面上看来相当融洽,国家的很多政策才能慢慢的贯彻落实。汉文帝又不是不想贾谊,三年后就将他召回了。这时情况变化很大,灌婴病死,周勃不再过问政事。

只是,贾谊还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之中。

一个生错时代的天才,大汉国策的真正奠基人

汉文帝真的放弃贾谊了么?

古人经常说要“养精蓄锐”、“蓄势待发”,贾谊还是没能看透当时的权力争斗,有时候皇帝真的是没啥力量的。往往做事时,要先学会“退”,才能“进”。

参考资料:

【《汉书》、《史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