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敢问:贺岁档票补大法哪家强?

 电影界 2021-04-20

本文首发于电影界网站

本文字数:1317

阅读时间:4分钟

这周恰逢圣诞档、元旦档齐开启,《妖猫传》、《机器之血》、《芳华》、《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奇门遁甲》风格迥异的影片也是各领风骚。

冯小刚的《芳华》抢占40岁、50岁中老年观众,票房即将破10亿;陈凯歌六年磨一剑的《妖猫传》也是紧追其后,喜欢的人对这部电影是格外喜欢;《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有顶级IP助力,《机器之血》有成龙招牌喜剧,票房也不会太低。

这几部影片在上映前都有大规模点映,除了《芳华》其他影片上映后口碑大幅跳水,如果单看口碑,《妖猫传》、《机器之血》、《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评价都是两极分化,评分较低。

但是这几部影片票房一直都在增长,远远甩开《寻梦环游记》、《帕丁熊2》,其中票补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在12月16号进行了大规模点映,上座率90%场人均110人,猫眼评分8.7分,上映后猫眼评分是8.8分。

17号又趁热打铁,在北京举行了首映礼,主演、主创一起亮相,宣发阵容醒目,微博话题也热了起来,话题讨论量达到千万级别。

猫眼想看指数也直线上升,在同档期影片中处于热门地位,《心理罪》上映后,在猫眼上可以买到9.9元低价票,让影片预售增加不少。

但是9.9元的低价票,还是比不上《妖猫传》1亿票补动静大。

《妖猫传》的宣发是与京东合作,京东将《妖猫传》这个IP和元旦、圣诞促销结合在一起,12月21日推出大促专题,并斥资投入1亿的票补,手笔很大。

豪掷1亿的《妖猫传》电影券,还是有效果了。《妖猫传》豆瓣评分6.9分,与大家对陈凯歌新作的期待有距离,但是票补吸引不少正在观望的观众,影片又是形式与内容严重断裂的作品,导致一部分观众十分喜欢另一部分观众吐槽不断。

这种拉锯战也会吸引很多观众走进影院,一探究竟,这时候低价票就发挥了拉客作用。影片自上周四预售以来,票房就直线飙升,直到现在票房还是三部影片中最高,单日票房仅次于《芳华》。

成龙的新片《机器之血》在淘票票上也有低价票,海量8.8元电影出现,力度也不小。

成龙这两年的电影,都是走票补大法之路,尽管刚开始上映不太显眼,宣发力度也不是很大,但是大手笔的票补能够弥补宣发上的缺失,其实有了成龙,就不用担心电影没有观众知道。

凭借成龙的票房号召力和票补,即使影片口碑不好,最终票房也会很高。

重要档期,大片选择用票补来增加竞争力,已经是见惯不怪的事情。

2017年国庆档甚至有人说,没有5千万别想上国庆档。票补能够为影片上映首日争取更多的排片,尤其是对那些口碑不是很自信的影片而言,前两日的排片、票房非常重要,可能是影片回本的最重要时刻,此后如果口碑崩盘,就没有机会再有高票房了。

而且票补也能吸引潜在观众,能增加观众进到电影院和产出更多票房,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观众,增加影片知名度。

2017年,对于国产电影来说,口碑比以往要管用的多。不少影片都是通过好口碑实现逆袭,而且好口碑的影片,尤其是文艺片在2017年已有不少票房过亿,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与好口碑高票房相对应的是口碑差就会导致票房崩盘。暑期档上映的《悟空传》、《鲛珠传》、《心理罪》都是大IP、大制作、大明星配置,但是口碑不好,票房在上映三天后大幅跳水,最终票房都不及预期,《鲛珠传》更是赔了不少。

按照这种趋势,《妖猫传》、《机器之血》、《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这种徘徊在6分上下的影片,票房也不会太理想。

首周票房可能会受到影片风格、题材、票房影响,而下周票房将会更多的依赖口碑。

题图均来自相关电影资料与网络截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