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3年,专家花800从农民那买了一明代卷轴,最后经过断定是国宝

 老徐趣读历史 2021-04-20

1983年,专家花800从农民那买了一明代卷轴,最后经过断定是国宝

文 | 韦爵爷

1983年,专家花800从农民那买了一明代卷轴,最后经过断定是国宝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由于它采用的是分科取士、一举高中的方法而得名。科举制度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大改革,它改善了之前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彻底瓦解了世族垄断的关系,使得部分中下层阶级的人有机会施展才智和抱负。

在中国的科举考试历史上,一共产生了600多位状元,那么应该产生过600多张状元试卷,可是现存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张清朝的状元卷,而且收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而大陆却一张都没有。

1983年,专家花800从农民那买了一明代卷轴,最后经过断定是国宝

而在上世纪80年代(1983年),青州曾意外发现了一份状元卷,可是从没见过状元卷的青州文物工作者都难以辨别其真假,于是只好把这份状元卷送到了北京,而京城的专家居然只用了简单三招就辨别出了真假。事情的经过到底是怎样的?专家到底用了是哪三招呢?下面就让小编给您揭秘吧。

当时,青州市有一位姓魏的文物所长,经人介绍后,他来到一个小庄找到一户姓赵的老人家中,打算购买他家祖传下来的一副字画。据说这幅字画的内容没人认识,只是他们家一直流传下来的,如今他生了重病,长期看病导致生活困难,所以才想卖画。可是临到交易的那一刻他却不想卖了,这可急坏了魏所长,赶忙跟他套近乎,每天往他家跑,又是买药又是买饭的,最终感动了这位老人。于是他花了800元钱买下了这幅传说中的明代卷轴。

1983年,专家花800从农民那买了一明代卷轴,最后经过断定是国宝

得到卷轴后的魏所长十分兴奋,回去后立即组织本市专家对这幅卷轴进行鉴定,有些略通明史的专家们说这幅卷轴上面写得可能是一些治国之策的文章;有的专家认出了这幅画中的礼部大印,认为这可能是礼部的一份文稿;最后一位比较有经验的老专家,眼尖的看出了这幅卷轴开头的纸上,写着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字样,但是朱批在古代只有皇帝才可以用,所以说这可能是一份状元卷。

其他文物工作者听到状元卷这几个字,全都惊呆了,要知道除了台北博物馆那几幅少的可怜的状元卷,大陆还从没有出现过,以至于现在连个对比的真迹都没有,那要如何来鉴定这幅状元卷的真伪呢?后来大家提议带着画去北京,故宫的专家也许有好的办法来鉴定。于是魏所长把卷轴装进一个木盒里很好的将其保存,但是又装进了一个普通的手提袋,原来他怕在火车上被小偷偷走,果然心思缜密。

1983年,专家花800从农民那买了一明代卷轴,最后经过断定是国宝

魏所长到达北京后,把卷轴交给故宫的专家们来辨其真伪,谁知,专家们看完这幅画卷都不出声,因为的确没有真品供参考,大家都不敢随便断定是不是真的。但它们可以确定的是这幅画卷的装订方式和卷轴上丝绸的质地,的的确确是明朝的东西。

最后故宫文物所的所长觉得既然无法原样对比参照,那就换一个思路,找出卷抽中的部分印记与历史真迹分散对比,如果完全吻合,那肯定就是真的。这里可以对比的一共有3个地方:第一个是这个赵秉忠书写文章的笔迹可以从史书的奏折中找到真迹进行对比;第二个是明神宗的手书,也可以在明朝档案中找到;第三个礼部大印,也可以来对比。这样进行一一对比后,就不难确定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状元卷了。

1983年,专家花800从农民那买了一明代卷轴,最后经过断定是国宝

专家们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各自分工去明朝档案里查资料去了。一个小时后,专家们找来了明朝奏折上原礼部大印和万历皇帝手书朱批,还有赵秉忠书写的奏折。经过非常仔细的查验比对,这三个地方居然完全吻合,那么这幅绢绸的真假已经呼之欲出了,因为再高明的造假者都不可能全都模仿的一模一样。

终于可以断定,这份状元卷绝对是真品,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魏所长的辛劳终于有了回报。对考古工作者而言最好的礼物就是发掘文物的真相,文物界从此又多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1983年,专家花800从农民那买了一明代卷轴,最后经过断定是国宝

有时候,做事情不能因循守旧、过于死板,而应该开动脑筋,多转几个弯,尝试下其他的路也许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