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党家村的家训(上)

 新父母在线 2021-04-21


党康琪 

  

   前言

   党家村简介

     党家村家训简介

   壁刻家训释译

   门额题字简释

    对党家村家训的整体认知

      党家村家训产生的文化和经济原因

   结束语

   

在历史悠久、文脉深厚、唐宋古村林立的韩城,建立于元朝末年的党家村,只是一个迟到者。但因能积极汲取司马迁故里地域文化的营养,学习和继承地域文化的优秀传统,终至后来居上。不仅在经济、建筑上走在了前列,文化教育也走在了前列。子弟们居乡行善,合作远行,矢志进取,造福社会,勇赴国难,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党家村党贾两族合居。明代中期,党孟辀远赴深山垦荒致富后,广做善事,灾荒年间,曾当众烧毁二百多石粮食的借据。清康熙初年,党德佩远赴河南南阳白河沿岸的瓦店镇经商,创建“恒兴桂”商号,取得巨大成功;乾隆年间,贾翼堂和党玉书合作,远赴河南南阳唐河沿岸的赊旗镇经商,创立“合兴发”商号,也取得巨大成功。清朝同治年间,党蒙进士及第,入选翰林院,无论担任临时性的钦差职务,还是在比较稳定的知府任上,都能刚正立身,勤政爱民。清末民初,举人贾乐天领导了韩城新文化运动,在宣传维新、新式教育、女子解放、组织留学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抗战时期,作为一个百户左右的小村,共有六十余人投身拯救民族的血与火里,他们中,有留美归来,担任国民新一军副军长、远征缅甸的贾幼慧将军,有转战南北战场,屡建奇功的党建国将军,有亲历南苑血战,又参加了中条山会战的西北军中校电台台长贾守箴,有黄埔毕业,殒身鄂西会战枣阳战役的党永德……碧血丹心未归者,共有十六人之多。

“积善余庆”、“枕善” “积德”一类的训导让子弟们广做善事;“民则思信勤俭治家之本,和顺富家之因”一类的诚信、和顺、勤俭的训导,让子弟们讲求信义,少了大家族之间常有的勾心斗角,外出创业,合作共赢;读书成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根”一类的读书进取的训导,让子弟们不仅科举成功,为官清正,而且在社会大思潮的变迁中站立潮头;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在家孝敬父母、出则尽心国事的训导,让子弟们踊跃奔赴救亡前线,流血献身。

此间,铭刻在庭院墙上,牢记于心中的家训,几百年间,曾持续不断地发挥过不可或缺的作用。

党家村家训传承的是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宣扬党家村家训,对矫正当今浮躁尚利的世风,培育德才兼备的下一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6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在全国征集传统家规,由省市推荐,党家村家训获得肯定通过。对此,韩城市纪委给与了高度重视,抽调得力成员,组成专门班子,制作完成了《镌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专题片,并于20162月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播放。同时,委托编写了这本小册子,补充和完善专题片的解说词,以便让人们对党家村家训有个比较详尽的了解。

  党家村简介

党家村在陕西省韩城市北,西南距古城西安240公里,距韩城新城区9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东北距黄河龙门口约20公里,坐落在直接流入黄河的泌水小河谷北侧,所处地段成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嶗”。

党家村主要有党、贾两族。元朝至顺二年(公元1331),党族始祖恕轩公,由本省原朝邑县避难播迁至此定居建村,已传26世。至今已有六百八十余年。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由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其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生子贾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贾璋以郎舅之亲定居党家村。他们仍奉伯通为始祖,也子孙繁盛,已传25世,从辈分说,贾姓第六世相当党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称,至今保持不乱。

明清时期,党家村农商并举,都取得了很大成功。明朝中期,党孟辀务农致富,一次就能拿出三百两银子济贫,并于荒年当众焚毁二百多石粮食借据,被称誉为“义翁”。事载《韩城县志》。

清朝前期,党、贾两族又先后有人去河南南阳经商,也都取得了成功。由此,党家村进入了一个持续百年的翻旧盖新时期,于是,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村寨合一”,“瓦屋千宇,不染尘埃”,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村寨的活化石”的古村落。与此同时,也投资教育,成效显著,并影响至今。同治年间,党蒙高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同一时期,党家村就被称誉为“小韩城”、“文明村”。民国初年,“维新举人”贾乐天,早于“五四”,就领导了韩城的新文化运动。1954年,党治国陕西高考第一名,荣入清华。1978年,党家村学校,凭借自己村的教师和子弟,中考取得渭南地区十县第一名的成绩。

2001年,党家村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荣誉;2003年,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授予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2006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又荣获西北五省区唯一的 “全国六大重点保护利用古村落”的声誉。


 
 

  党家村家训简介

  与系统完整、书写或印制出来,影响深远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比较,党家村家训也传扬的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但形式上又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是雕刻在墙壁或门额上,让子弟时时得见,耳濡目染;二是语言比较通俗,让稍通文墨的家中妇孺老少,都能比较容易理解接受;三是家主在建造房屋时,依据自己的阅历体悟,强调了博大精深的儒学体系的某一方面,简明集中,便就谈不上系统。

  以在房屋的位置划分,党家村家训可分两部分:一为镌刻在砖墙上的对联,镌刻位置通常是,个性突出的四合院上房屏风门外边,廊下两侧山墙内墙上,以及上房左右两间所对的厢房山墙外墙上;二为门额上简约的箴铭类题字,这类题字每座院落大门门额上必有,院内又有扇屏门、洞门的,门额处也有。

   壁刻家训释译

 由于年久失修,或主人远在外地,家门上锁等原因,尚无法确切统计出党家村到底有多少壁刻家训。现搜集到27则,其中有两则各重复一次。列举并解释翻译如下: 

读圣贤书,立修齐志;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译文】

诵读圣人贤士的经文,确立修身齐家的志向;

心存忠臣孝子的意愿,去做仁人义士的事情。

守祖宗一脉真传曰勤曰俭;

教子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

【注释】

真传:祖宗传给后代最要紧的话。   曰(yue):说,叫做。   惟:同“唯”,只是。

【译文】

谨守祖宗由一个血统垂传下来的紧要话,叫做勤苦,叫做节俭;

教诲子孙要走两条正当的人生道路,就是只有阅读,只有耕种。

居家有道惟能忍;

处世无奇但率真。

注释

此则家训村中出现两次,都在大门外门道两侧墙上镌刻。

【译文】

居家过日子遵循的规矩,最重要的是能忍能让;

社会上与人交往没什么奇招,需要的只是直率和诚恳。

行事要谨慎、谦恭、节俭,择交友;

存心要公平、孝悌、忠厚,择邻居。

【译文】

做事情要谨慎小心、谦虚恭敬、节约俭朴,要有选择地结交朋友;

心中念头要公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诚厚道,定居须选择好邻家。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

注释

    瞬(shun):瞬间,转眼之间,比喻很短的时间。存:理解时要补充后边省略了的“心”字。所谓“存心”,就是心中应当存有的念头。《孟子·离娄下》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译为:“品格高尚者和普通人不同处在于,二者心中的念头不一样。品德高尚者把仁放在心里,把礼放在心里。有仁心的人爱人,知礼仪的人敬人。爱别人的人,人们会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会永远敬他。”

【译文】

说话要有教养,举止要合规矩,白天要有作为,晚上要做反思,呼吸间要注意修养,眨眼间要保存仁心;

欲望要小,志向要大,智慧要圆通,行为要方正,本领越多越好,管事越少越好。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注释】

 上联出自《礼记·曲礼·上·第一》。莫若:莫如,没有谁(什么)比……更好。咨(zi):咨询,征求意见。

【译文】

傲气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得志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

举动要有礼貌,居家最讲俭朴,品德重在谦让,办事先宜求教。

友贵淡交,需从淡中交得去,人原难做,仍自难处做将来;

志欲光前,惟以诗书为先务,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作家风。

注释

    淡交:淡泊而不求名利地相互往来。   光前:为前辈争光。  诗书:指儒家的《诗经》、《书经》两部经典。   裕后:让后辈富足。

【译文】

交朋友淡泊最可贵,就应在平淡中与人相处;

做完美的人本来就难,也要在艰难中努力做下去。

立志要光宗耀祖,就要把攻读《诗》《书》看成是最先要做的事;

存心想造福儿孙,没有什么比把勤俭作为家风更重要了。

薄味养气,去怒养性;

处抑养生,守清养道。

注释

    薄味:饭菜的味道不浓,指代比较简单低劣的饭食。去怒:让怒气消失。

抑:受压抑的处境。清:公正清廉。

【译文】

粗茶淡饭能陶冶人的气质,抑制暴躁能涵养人的性情;

身处困境能磨练人的品德,坚守节操能保住人的道义,

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

醉后失言醒时悔,健不保养病时悔。

【译文】

生活在富裕中不知也要节俭,到了贫穷时一定会后悔。

见到知识技艺没有及时学习,到了需用时一定会后悔。

喝醉酒必然会说不该说的话,到了酒醒时一定会后悔。

身体健康时不注重保养锻炼,到了患病时一定会后悔。

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

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

【注释】

此条取自村中南巷“光裕第”院落,泌阳堡中一家的壁刻家训与此基本相同,唯末句是“无益之人勿友”。

阶前彝训,父慈子孝,斯礼相传百代;

堂上和气,兄友弟恭,此风还聚一门。

【注释】

阶前:庭院中。  彝(yi):常规。 彝训:日常的训诫。《论语·季氏》载:“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可以翻译为:“孔子曾经独自站在院中,儿子孔鲤快步走过庭院。父亲问:'学了《诗经》没有?’儿子答道:'还没有。’父亲说:'不学《诗经》,说话没有依据。’孔鲤这以后就致力学习《诗经》。另有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院中,孔鲤快步走过庭院。父亲问:'学了《礼记》没有?’儿子答道:'还没有。’父亲说:'不学《礼记》,立身没有准则。’这以后,孔鲤也努力学习《礼记》了。

斯:此,这。指代孔子父子这两次对话。斯礼:这种礼数,就是父亲关心儿子学习成长,儿子恭敬领受教诲、切实落实教诲的行为。

【译文】

  就在台阶前恭领教诲,父亲慈爱儿子孝顺,这种礼数相传至今已有百代;

  身处厅堂上相互和气,兄长友爱阿弟恭敬,这种风尚还要存聚咱们家门。

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心酸;

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景况;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

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

【译文】

 在青年壮年的时候,要理会老年人心中的酸涩;

 在身处局外的情境,要领略身处局内者的艰难;

 在富裕高贵的地位,要了解贫穷卑贱者的苦恼

 在安宁快乐的场合,要知晓身患苦难者的病痛。

父母遗体重,朝廷法度严;圣贤千万语,一字忍为先。

贫穷宜固守,富贵莫兴狂;勤俭立身本,谦和处世方。

注释

遗体:古代称自己是父母的遗体。《礼·祭义》:“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汉书·霍光传》:“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可翻译为:霍中孺快步走进拜见骠骑将军;霍去病迎上回拜,就跪在地上说:“我霍去病悔恨自己没能早知道自己是大人您的儿子!”

【译文】

父母生养自己不易,因而要爱重自己,决不触犯朝廷威严的法令;圣人贤人给我们留下千万条遗训,应该把忍字放在最前边。

身处贫穷境地,也应牢牢守住节操,发财得势后更不能放纵猖狂;勤俭是做人的根本,谦虚温和是社会上与人相处的良方。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富家之因;

读书成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根。

 【注释】

 循礼:遵守礼法。

【译文】

勤奋节俭是治家的根本,长辈温和晚辈顺从,是让家庭富裕的原因;

攻读经书是创建家业的根本,遵守礼制和法令,是守护家业的根本。

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福;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译文】

   古往今来多少世代都有做大官的人家,没有不是追求积攒福份的;

   天地之间最受赞赏的人的品质,还要算攻读圣贤留给后世的经书。

创业维艰,祖父备尝辛苦;

守成非易,子孙宜戒奢华。

【译文】

   创业是件艰难的事,祖辈父辈为此尝尽了辛酸苦辣;

   守业也非常不容易,子孙后辈最应戒除的要数奢华。

孝弟立身之本,忠恕存心之本,积善裕后之本;

读书起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本。

【注释】

弟:通悌(ti),尊敬兄长。

【译文】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做人的根本,忠诚宽恕是最应放在心里的念头,

多做善事是为后辈造福的重要措施;

 攻读经书是创建家业的根本,勤奋节俭是管理家庭的关键思想行为,

遵守礼制和法令是保护家业的要诀。

要门庭显,必须积德;

求子孙贤,还是读书。

【译文】

   想要让家族的名声显赫,就一定要多做好事;

   想要让子孙有德有才,还是让他们多读经书。

百忍传家宝,一经教子方;

居仁为本务,由义乃长康。

【注释】

百忍:对什么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容忍,都能容忍。《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载麟德年间,唐高宗祭祀泰山,路过 郓州 ,听说张公艺家中九辈人一块儿居住,便来到他家里,问他:“这么多人,怎么和睦相处?”张就写了一百个“忍”字给高宗看。后世张姓便常用“百忍”作为堂名。

一经:相对诸子百家,这里指一家的经书。所谓“一经教子方”,就是要用儒家经典教育子孙。状元王杰的老家庙后村有“一经传家”的门额。

“居仁”、“由义”:仁,仁爱。义,正义。是说:居心要在于仁,行动要合乎义。《孟子·尽心》:“居恶(wu)在?仁是也;路恶(wu)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也。”可翻译为:“安身的地方在哪里?就是'仁’这儿。人生的路在哪里?就是'义’这儿。如果能够做到以'仁’为居所,以'义’为道路君王想做的事就全齐备了。

【译文】

 要把“百忍”作为家族世代相传的宝贝,儒家经典是教育后代的良方;

 要将“仁” 字放在心里当作做人原则,遵循大义走人生路会永远安康。

国则思忠,家则思存,民则思信,为人之根本也;

德乃欲高,行乃欲洁,礼乃欲周,处世之要诀也。

【译文】

为国家做事,要一心忠于朝廷,居家度日,要考虑家族的兴盛长远之计;做百姓要讲求诚信,这些都是做人的原则;

 修身立德要力争高标准,待人做事要力求公正廉洁,遵守礼法要周密到位,这些都是在社会上与人相处的要诀。

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

【译文】

  让忠诚厚道一代又一代流传,家族才能长远兴盛;

  让子弟一辈辈攻读《诗经》《书经》,家族才能经久不衰。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注释】

此则摘自《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文】

祖宗虽然离后辈已经非常久远,后辈的祭祀也不能不诚心诚意;

子孙虽然还不够聪明,圣贤们的经典书籍也不能不用心去阅读。

思孝安家国,读书教子孙;

若行平等事,阴德满乾坤。

【译文】

   心想孝顺,履行孝道,就能让家安宁,让国安定,

   自己要读好圣贤经典,也要用圣贤经典教育子孙,

   如果为人公正,做事公平,

这种阴间也会记录的功德一定会充满天地之间。

世间唯五伦,施而不报,

彼以逆加,吾以顺受。

有此病自有此药,不必较量。

注释

此则家训是村中已知的唯一不讲对仗的壁刻家训。   

五伦:人和人之间都要遵守的五种礼仪。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意思是:做父亲的,要慈爱儿女,做儿女的,要孝顺双亲;做臣僚的,要忠于职守,做君王的,要按照礼制给他们相应的待遇;做丈夫的,要办好外务,做妻子的,要办好内勤;做兄长的,要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敬重兄长;做了朋友,就要互讲信

【译文】

人世间,处“五伦”关系中时,按照礼仪,自己做了应该做的,却没有得到回报,对方竟还以相反的态度做法对待自己,对此,自己也只能接受。出现了这种状况,自然有解决的办法,只是,自己不必太在意这种事情。

祖宗广阴功,清白传家,和气雍雍禋祀远;

子孙曰蕃衍,忠厚继世,春风蔼蔼岁筵长。

注释

阴功:阴德,阴间可以记录的人世间所做的好事。 和气:祥瑞之气。

雍雍:和谐欢乐的样子。 (yinsi):祭祀,向祖先行礼,表示崇敬,祈求保佑。蔼蔼:盛多的样子。  岁筵(yan):每年都举办的酒会。

   此则镌刻在贾祖祠厅房两侧山墙上,虽有歌颂祖先功德,描写祭祀隆重的字句,但也有“清白”、“忠厚”这些属于家训的内容。

【译文】

祖宗做了许多造福子孙的好事,用清白传家,受到后世虔诚、和乐、久远的纪念;

  子孙也能兴盛繁衍,一代代也都忠孝笃厚,每年在这春日的祭祀酒会上济济一堂。(未完待续)

党氏家族报——汇天下党氏,报家族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