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柘树

 淮阴语文 2021-04-21

千年柘树

文/陈静


       周六上午,乘车来到渔沟镇西北五六华里的程圩村十四组,拜访千年柘树。这棵树是村民程道香家的,生长在庄东头麦田边坟茔地里,其貌不扬,千疮百孔。树干不是那般挺拔,也不是那么粗壮,四周围还长了不少碗口粗的小柘树和比较珍稀的丝绵木(俗称狗骨树)。如果不是看到立在树旁的标识牌,很难想象这是一棵经历千年风雨的古树。目测,这株柘树高约12M,胸径约65CM,平均冠幅约18M,距今已千余年,是淮安最老的古树。

       看到有人来,附近的一位村民介绍起这株古柘树。“我现在都六十多了,小时候就在这棵树上爬上爬下,这么多年了,这棵树还是这样。我们不懂到底怎样去保护这棵树,但是我们肯定不会去破坏它。这棵树年代这么久,我们也很自豪,现在都不让孩子去爬树了。”如今,这棵古柘树已经圈起了半人高的混凝土砖墙保护,成了村里的一宝。

柘树属于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坚硬棘刺,淮阴当地人称土檀树,为我国历史上著名木料,价格昂贵,用柘木汁染的赤黄色,自隋唐以来为帝王的服色。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所服。”檀树与柘树二木质地坚韧,皆为良材、可做弓干。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思明的惊鸿弓就是用柘木做的。由于柘木材质坚重,制作家具困难,非能工巧匠不行,再加上“十柘九空”,柘木大尺寸板材极宝贵和生长较为缓慢及没有大片树林等诸多因素,物以稀为贵,故旧的柘木家具现在在收藏界十分抢手。且柘木具有中药价值,有化瘀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柘木花很小,几乎看不到,但是能结大量的果实,就和我们常看到的桑树差不多。因为木质细腻,油性足,结实耐磨,坚硬如铁,过去木匠用的刨子本身就有是土檀做的;土檀叶子里有白浆,撕开还有细丝,我们小时候还见过土檀树上灰白色的野蚕,还用土檀叶子喂过家蚕。由于柘树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这棵古柘虽然有千年历史,但树干并不十分粗壮。这株柘树满身洞眼疤痕,一看就知道都是虫蛀的,有些部分已经彻底枯死了。周围有很多分支,长势相对好一些。

对于这株千年古柘树,一位来考察过的专家给出了这样一张处方:“首先,枯死的树干里面都是虫,一定要把虫子清理掉。把枯枝也都清理后,在树的表面涂上防腐的东西。其次,这棵树周围的杂树太多了,把树形卡住了,树生长不开,这些杂树要清理走。此外,树根部的土堆得太高,水泥围栏上要留出水孔,否则下大雨的话会造成积水而被淹死。”

       程道香家隔壁81岁的汤奶奶介绍说,这棵古柘树身地下原来是坟茔地,葬着三位山东“盐揹子”(盐贩子)。当年三位盐贩子,贩私盐到此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黑夜里被冻死在雪窟里。直到第二年春天雪化才发现三具尸体,程道香的爷爷做了善事,用三张芦席把他们卷了(那时都穷,买不起棺材)安葬在此地。由于做了善事,再加上神树护佑,程家都高寿,程道香父亲102岁才去世。叔伯父也都九十多岁才去世。
       这棵树还有神奇的传说,这棵神树上曾盘着一条蟒蛇守护,任何人都不能砍它的树枝,对它不敬或伤害它要受到神灵的惩罚。68年春天,社教队驻村,有人锯了柘树的两个树膀子,不久某村民家的两个儿子就溺毙于池塘,后来再也没人敢侵犯神树,当然后来几十年村民也相安无事。多么惊悚诡异的事,也许是怪罪村民没有看护好神树。是不是迷信,有没有神灵谁也说不清楚。
       还真要感谢这些惊悚的传说,也许正是这些传说,再加上古树身处坟茔地,使人们对这棵神树有了敬畏之心,才保护其千年不受破坏损毁,得以让后人来瞻仰和缅怀,一睹她的风采。
                                 2015年10月于淮阴

作者简介:陈静,男,1961年7月出生,原名陈永明,渔沟中学毕业。闲暇时偶有舞文弄墨,信手涂鸦,发些感慨,很少有文章发表。平时喜欢寻石访仙,游山玩水,疯疯癫癫,常被戏谑。曾在《淮海晚报》、《淮阴报》发表过几篇小文,《一段令人难忘的奇缘轶事》收入《淮阴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