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外感发热病症精选的药方

 学中医书馆 2021-04-21

治外感发热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辨证论治.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胸痹(冠心病)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0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1.卫表证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身痛,咳嗽,或恶寒甚而无汗,或口干咽痛,或身重脘 

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1.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5克 连翘15克 荆芥6克 淡豆豉7.5克 薄荷9克 淡竹叶6克 牛蒡子9克桔梗9克生 

甘草7.5克芦根15克 

加减: 

1. 热甚者,加黄芩、板蓝根清热解毒; 

2. 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3. 风寒束表,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者,以荆防败毒散加减; 

4. 咳嗽者,加杏仁、贝母宣肺化痰止咳; 

5. 暑湿在表,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者,当解暑化湿,以新加香薷饮加减。 

风寒束表,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者, 

2.荆防败毒散加减;

羌活5克柴胡5克前胡5克独活5克枳壳5克茯苓5克荆芥5克 防风5克 桔更5克 川芎5克 甘草3克 

暑湿在表,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者,当解暑化湿, 

3.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6克 银花9克 鲜扁豆花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 

1.暑热重者,加青蒿、滑石以清热解毒; 

2.里热炽盛者,可加大黄以清热泻火; 

3.湿偏重者,加藿香、茯苓以化湿利水。 

2.肺热证 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4.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黄12克(包) 杏仁8.5克 炙甘草6克 石膏18克 

1.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 

2.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减石膏,加薄荷、苏叶、桑叶。 

3.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 

4.痰黄稠、胸痛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 

5.若属麻疹内陷,加连翘、银花、黄芩、赤芍等。 

6.麻疹未透出,或出而隐没时,加薄荷、荆芥、牛蒡子。 

7.若麻疹色暗红,加丹皮、紫草。 

加减: 

1. 热甚者,加黄芩、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 

2. 胸痛,咳吐脓痰者,加金荞麦、葶苈子泻肺涤痰。 

3.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郁闭,腑气不通,当泻下通便,可用生大黄粉1.5~3.Og顿服,或冲入汤 

药服。 

3.气分证 壮热,口渴引饮,面赤心烦,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5.白虎汤加减;

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 

1.热甚而津气耗损,背恶寒,脉洪大而芤者,加人参。 

2.温热病气血两燔,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证,加羚羊角、犀角。 

3.气分热甚,复有风寒外束者,加葱白、豆豉、细辛。 

4.胃火识盛,高热烦躁,大汗出,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狂躁,或不识人, 

舌苔老黄起刺,脉弦数有 力者,加大黄、玄明粉。 

5.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脉弦数有力,加柴胡、黄芩、天花粉、鲜荷叶。 

6.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具,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去甘草、粳米,加半夏、竹茹。 

7.白虎证,不恶寒但恶热,自汗不解,心烦口渴,脉滑数有力,尿短红赤,甚则烦热昏狂,皮肤 

隐现斑疹,去甘草,加薄 荷、荷叶、益元散、鲜竹叶、桑枝。 

8.消渴证而见烦渴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加减: 

1. 卫气同病者,加金银花、连翘卫气同治; 

2. 体弱脉虚大者,加太子参益气生津; 

3.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泄热通便; 

4. 若发斑隐隐者,加水牛角、玄参清热凉血。 

4.肠腑实证 发热,日晡热甚,腹胀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燥有芒刺, 

脉沉实有力。 

6.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12克(包) 厚朴24克 枳实5克  芒硝8克(包) 

1.若腑实兼见口唇干燥,舌苔焦黄而干,脉细数者,为腑实兼阴津不足之证,可加玄参、麦冬、 

生地等。 

2.若腑实兼见至夜发热,舌质紫,脉沉涩等瘀血证,宜加桃仁、赤芍、当归。 

加减: 

1. 热结阴亏,燥屎不行者,加生地、玄参、麦冬以增液通便; 

2. 邪热炽盛,胸膈烦热,口舌生疮者,加栀子、黄柏、连翘、竹叶清热解毒,泻火除烦。 

5.肝胆湿热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目身发黄,便秘尿黄,舌红,苔 

黄腻,脉弦数。 

7.大柴胡汤加减;

北柴胡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12克 生姜15克 炙枳实4克 红枣12枚 大黄6克 

1.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2.恶心呕吐剧烈者,加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 

3.如连日不大便,热盛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实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 

4.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5.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加减: 

1. 热重者,加金银花、连翘、败酱草清热解毒; 

2. 胁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 

3. 呕吐者,加竹茹降逆止呕; 

4.黄疸者,加金钱草、栀子、青蒿利胆退 

6.脾胃湿热 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胸腹胀满,纳呆呕恶或身目发黄,大便溏泄,舌苔白黄而 

厚腻,脉滑数。 

8.王氏连朴饮加减;

制厚朴6克 姜川连3克 石菖蒲3克 制半夏3克 炒香豉9克 焦栀子9克 芦根60克 

1.若腹泻较著,加炒车前子、薏苡仁以利湿止泻; 

2.胸腹胀满者,加草果、白蔻仁以理气消胀; 

3.大便隐血,加地榆炭、茜草以凉血止血。 

加减: 

1` 热甚者,加黄柏、黄芩苦寒清热; 

2` 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3` 身目发黄者,加茵陈利湿退黄。 

7.大肠湿热 发热,腹痛,泄泻或利下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9.葛根芩连汤加减;

葛根12克(包)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1.腹痛者,加炒白芍以缓急止痛; 

2.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 

3.便血者,加白头翁、秦皮以凉血止痢; 

4.兼呕吐者,加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呕; 

5.兼食滞者,加焦山楂、焦神曲以消食。 

加减: 

1. 热甚者,加金银花、贯众、黄柏清热解毒; 

2. 小便短赤者,加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 

3. 气滞腹痛者。加木香、槟榔以理气化滞。 

8.膀胱湿热 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黄赤,腰部或少腹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10.八正散加减;

车前子10克 瞿麦10克 萹蓄10克 滑石10克 山栀子10克 炙甘草10克 木通10 

克 大黄10克  

(加入木香10克更佳) 

1.血淋可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石韦以凉血止血。 

2.石淋涩痛,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冬葵子以化石通淋。 

3.膏淋小便混浊,可加萆薢、石菖蒲以分清化浊。 

4.热毒炽盛,发热寒战宜加蒲公英、金银花以清热解毒。 

5.腰痛者,可加牛膝补益肝肾兼通淋。 

6.湿热带下,色黄味腥,腰腹胀痛,口苦咽干,可加苍术、白术、黄芩、薏苡仁以消除湿热。 

加减: 

1. 热甚者,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2. 小腹坠胀者,加乌药、枳壳行气消滞。 

3.本证乃邪热入里,与里湿相合,蕴郁不解,治疗必先治湿邪,否则湿郁则热生,热重则病势又增。

中成药 

  (1)卫表证 。 

  ①银翘解毒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风热表证。 

  ②防风通圣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外寒里热,表里俱实之证。 

  ③正柴胡饮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喷嚏清涕,

咽痒 咳嗽,四肢酸痛等症。 

  ④清咽滴丸:每次4~6粒(1~2粒连续含ilk),每日3次,含服。主治风热喉痹,症见咽痛咽 

干,口渴,微恶风发热, 咽部红肿,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数或滑数。 

  (2)气分证 

  ①金莲清热冲剂:每次1袋,每日4次,口服。适用于外感热证,症见高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等。 

  ②康氏牛黄解毒丸:每次2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肝肺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疼,暴发火眼,皮 肤刺痒。 

  ⑧瓜霜退热灵:每次4~6片,每日3次,口服,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镇静之功。用于热瘀、 高烧、惊厥抽搐、咽喉肿 痛、舌疔等症。 

  ④三黄片(:每次4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具有清热泻火,消炎利便之功。用于三焦热盛,口鼻生疮,咽疼齿痛 ,头晕眼红,胃热心烦,肠炎痢疾,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3)营血分证 

  ①紫雪散:每次1.59,小儿遵医嘱,口服。用于邪热不解,重感伤寒传入心包,症见神昏谵语,狂躁不安,憎寒 壮热,颈项强直,头昏脑胀,咽痛口渴,面赤腮肿,大便干燥,小便赤黄,小儿痘疹,急热惊风。 

  ②新雪丹:每次1瓶,每日2次,口服。用于各种热性病之。发热(如扁桃腺炎、上呼吸道炎、咽炎、气管炎、感冒等 引起的高热)以及温热病之烦热不解。 

  (4)退热针剂 

  ①清开灵注射液:每日20至40ml,稀释于lo%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生理盐水100m!中,静脉 

滴注。用于治疗热病神昏 以及中风、肝炎等病证。 

  ②穿琥宁注射液:每次40~80mg,每日3次,肌内注射;或每日 400~640mg,稀释于相当于 

药液5倍量的5%葡萄糖注 射液中静脉滴注。用于流感与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等。 

  ⑧柴胡注射液:第1次4ml,以后每次2ml,每日1~2次,肌内注射。,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④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每次每公斤体重60mg,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用于风温热邪 在肺卫或风热闭肺证,证见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咯痰色黄等。 

  ⑤鱼腥革注射液:每次2一--4ml,每日2次,肌内注射;或20~60ml,稀释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 注。 

  ⑥生脉注射液:每日40~100ml,稀释于药液量2~4倍的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于高热伤津者。 

(1)退热

  ①物理法降温用荆芥15g、薄荷15g,或用麻黄10g、薄荷1g9,煎水擦浴,适用于风寒外感发热。或用20%石膏煎液擦浴,适用于邪热入里之高热症。或用冰袋装入冰块,置于头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大热清退后停用。

  ②针刺及穴位封闭一般上肢可选曲池、合谷、手三里,下肢可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毫针刺,用泻法。或针刺十宣出血。亦可用柴胡注射液、银黄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常取曲池(双)、足三里(双),每穴注射0.5~1ml药液,每4~6小时1次,至大热消退为止。

  ③滴鼻三解素滴鼻液:由柴胡、金银花、连翘、青蒿等组成,经提炼成31%的蒸馏液,每次每侧鼻腔3~4滴,每0.5~1小时滴1次。亦可用复方柴胡滴鼻液(由柴胡、薄荷等组成)制成40%的蒸馏液,用法同前。

  ④灌肠

  1)大黄枳实汤:生大黄15g,枳实15g,山药15g,寒水石20g,甘草lOg,煎水取汁200m],高位直肠滴注或灌肠(保留30分钟左右),每隔2--4小时1次。体温下降后应视病情而减少灌肠次数或停用。本方药适用于各种外感高热者。

  2)清热灌肠汤:生石膏30g,连翘15g,荆芥15g,薄荷15g,芦根30g,赤芍15g,煎取汁200m],用法同上。本法适用于卫分证、气分证或卫气同病之高热者。

  3)还可用单味大黄30g或番泻叶30g,煎取汁灌肠。

  (2)止痉

  ①针刺:主穴为百会、人中、大椎;配穴为少商、委中。

  ②止痉散:用1.5g,每日1~2次。

  (3)开闭

  ①针刺:用三棱针针刺十宣放血;或刺人中、曲泽、委中,使之出血;或刺人中、涌泉。

  ②竹沥水:每次tOm],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痰闭者,或加服人工牛黄粉3g。

  ⑧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热闭者。或选用万氏牛黄清心丸、紫雪丹。

辨证论治研究

  北方热病协作组制定的《外感高热诊疗规范》,将本病分为三期二十一候。

    表证期:

     表寒证,用荆防解表汤;表热证,用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

     表湿证,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表燥证,用桑杏汤加减。

     表里证期:半表半里证,用小柴胡汤或蒿芩清胆汤加减;表寒里热证,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表里俱热证,用凉膈散加减。

     里证期:气分炽热证,用白虎汤加减;

         热结肠胃证,用大承气汤或增液承气汤加减;

         温热灼肺证,用千金苇茎汤加减;

         湿热困脾证,用三仁汤加减;

         肝胆湿热证,用蒿芩清胆汤加减;

         膀胱湿热证.用八正散加减;

         湿热痢疾证,用白头翁汤加减;

         气营两燔证,用玉女煎加减;

         邪热入营证,用清营汤;

         邪热入心,用清宫汤;

         热极生风,用羚角钩藤汤;

         阴虚风动证,用大定风珠;

         血热发斑,用化斑汤;

         阴竭阳脱,用生脉散或四逆汤加减。

    三期共计1775例,此外应用黄连合剂38例。益气养阴剂13例,共计1826例。治愈率为81.3%,总有效率91.4%(全国北方病协作组急性热病辨证规范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内部资料,1989:40)。

《外感高热诊疗规范》辨证治疗体系:

    卫分证:风热,用银翘散;风寒,用荆防败毒散;冒暑,用新加香薷饮。

    卫气同病,用银翘白虎汤(竹叶、薄荷、淡豆豉、甘草、芦根、粳米)。

    气分证:肺热,用麻杏石甘汤;

        胃热,用白虎汤;

        腑实,用大承气汤;

        脾胃湿热,王氏连朴饮;

        膀胱湿热,八正散;

        气营(血)两燔,清瘟败毒饮。

        营分证:热灼营阴,清营汤;

        热入心包,清宫汤,加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血分证:热盛动血,犀角地黄汤;

        血热动风,羚角钩藤汤加服紫雪丹。

以上各证均随证加减。(中医急症通讯,1989,(15>:43~45)。江苏省中医急症研究会,按照上述标准和方法,进行了临床验证,观察治疗外感高热1277例,治愈983例,总有效率89.4%。这一验证为本标准提供了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中医急症通迅,1990,<1>:11~12)。

专方专药研究

  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是内科热病临床研究的又一特点。

    南京中医学院等单位应用清热解毒4号(金银花、大青叶、草河车、半枝莲、龙胆草制成静脉滴注剂)静滴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结果证明该药可阻止DIC形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无毒副作用。苊淑惠等应用自制清热解毒I号(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紫草、甘草)、Ⅱ号(生石膏、知母、大黄、丹皮)治疗内科急性高热112例,治愈90例,好转13例,无效9例,平均5.1小时退热,38.8小时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并少量汗出,自觉症状随之减轻,无反跳现象(中医急症通讯,1988,<5):5)。

    黄康珍等报道用大蒜素治疗肺部霉菌感染有效,方法是静滴0.15%大蒜素溶液60---,100m|/d,疗程一般不应短于2个月,即使霉菌培养转阴,仍需继续治疗1个月以巩固疗效(老年医学在中国,1991:206)。

    刘远庆用银翘白虎合剂(银花、连翘、知母、薄荷、石膏、甘草、粳米)治疗外感高热症120例,治愈108例,总有效率99.17%,疗效显著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福建中医药,1995,(3>:10~12)。

    范德斌以白虎银翘汤治疗感冒发热689例,用生石膏、知母、粳米、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桔梗、杏仁、荆芥、葛根、黄芩、枳实、甘草,日1剂,病重者日2剂,4日为1疗程。痊愈683例,好转4例,无效2例(中医研究,1995,<1>:23~24)。

    曹道俊等观察用清开灵治疗外感高热症的疗效,治疗组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于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日2次。对照组用红霉素1.29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中静滴,日1次;庆大霉素8万U,肌注,日2次。两组各86例,分别治愈40、29例,显效23、16例,有效各13例,无效lo、28例,总有效率88.3%、67.4%(P<o.01)(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2(2>:62---.63)。

  综上所述,外感发热的辨证规范化研究,为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医药辨证论治之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改变中药剂型,多途径给药,提高了中医治疗本病证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